3.減少風險。卡特彼勒公司和小鬆公司之間開展成本競爭,一個至關重要的基礎是它們比較巧妙地應付著美元、日元和其他主要貨幣之間的彙率劇烈波動造成的貨幣風險,把生產活動中的高成本因素分攤在全球各地一些經過精心選擇的地點。
(四)最大限度地推廣知識
為了利用當地環境提供的資源和/或市場機會,每個子公司都必須積累一些獨特的知識。這些知識中的一部分對不少國家來說都有意義,如果有效地加以利用可以產生以下益處:
1.加快產品和加工方法的革新。一切革新都需要吸收新的創意。這些創意要麼從內部產生,要麼從他處得到。例如,惠而浦公司開發一種獲獎的超高效無氟冰箱,從它的巴西分公司吸收了壓縮機技術,從它的歐洲分公司吸收了絕緣技術,從它的美國分公司吸收設計和製造技術。
2.降低革新成本。例如,理查森·維克斯有限公司研製了“股票行情表式”的高效銷售係統,該公司在印尼和中國分公司就使用這種現成的係統。技術革新的這種跨越國界的推廣能夠大大降低“從頭開始”研究所需要的費用。
3.減少競爭對手搶先利用的危險。如果一家全球公司要求它的子公司不斷革新,可是它又不能有效地推廣這些革新技術,該公司就有可能成為替競爭對手提供新創意的源泉。子公司之間知識的推廣能夠大大減少競爭對手搶先利用的危險。
五、專業服務公司走經濟全球化之路
從19世紀90年代到1939年,在國際範圍內,會計師事務所隨著它們所服務的工商部門的演變一起發展。二戰結束後,銀行業也開始效仿這種做法,銀行實際上幫助推動了工商業的國際化進程。從那以後,保險公司、廣告公司和律師事務所都在客戶需求的驅動下在海外的營業中投資、研製新產品和開發新的服務項目,以支持它們的客戶的國際性活動。
英國《金融時報》1998年2月6日發表文章認為,對於專業服務公司來說,國際化經營並不是一件新鮮事兒,但它們的一些重要客戶的日益全球化正在帶來一些新的挑戰。為了對付這些挑戰,它們現在不得不製定不同的戰略,特別是新的網絡戰略,以管理知識、管理與客戶的關係。
(一)全球化潮流席卷服務公司
現在,一股全球化潮流正在席卷專業服務公司本身。管製的解除、新技術和日益激烈的全球競爭都在這股潮流的形成中起了一定作用,雖然最重要的影響還是客戶的日益發展的全球化趨勢。
隨著公司走向全球化,他們通常尋找那些習慣與跨國公司打交道、能夠把他們當做單一的實體來滿足其需求的供應商,並能為他們提供始終如一和協調一致的跨國服務。
例如,為在地區和全球範圍內進行商標注冊,需要有相應的地區級和全球級的輔助小組,客戶公司和輔助性廣告公司都可以成立這種小組。同樣,研究開發和製造等領域的專家職能在地區和全球範圍內日益顯著的集中,要求有地區性和全球性的谘詢小組。
許多部門的客戶目前正在全球範圍內購買服務。例如,杜邦公司和摩根公司最近在全球範圍內購買它們所需要的信息技術。這樣的購買戰略可能最終會產生一份獨家全球合同,國際商用機器公司和德比爾斯公司為進行全球廣告宣傳分別與奧美市場服務公司和沃爾特·湯普森公司訂立的合同就是這種合同。
在運輸、金融服務、信息技術、通信、法律、廣告、會計和管理谘詢等多個領域,服務公司提供全球服務的能力已經變得至關重要。
反過來,許多國際服務公司正在認識到,它們在全球的表現及其掌握的專門知識是獲得真正競爭優勢的根本,它們正在努力利用這方麵的潛力。
(二)服務公司如何利用新的全球機會
為了充分利用這些新的全球機會,服務公司在兩個相關領域麵臨選擇。
1.跨國界的戰略和機構
隨著客戶把他們跨國界的活動連為一體,他們常常希望服務提供商們也采取同樣做法。這就意味著要對跨國界的戰略和機構進行認真的思考。最近的研究已經發現了這個問題的兩個重要方麵。
第一個方麵是跨國界的一體化程度,這種程度提供規模經濟和方法上始終如一的好處。第二個方麵是本地作出反應的程度,這一程度使得可以對不同環境中的不同需要作出靈活而集中的反應。
在置身於全球市場的同時,服務公司需要在這兩方麵之間找到一種合適的平衡。為了實現全球一體化的目標,一些機構建立了一套共同的價值觀,諸如奧韋·阿呂普合夥公司提出的“追求卓越和公平”,或者創建一個像麥金西谘詢公司的“知識資源指南”那樣的知識體係,把全世界的優秀經驗集中起來並使之發揚光大。
與此同時,公司很希望在某些特定活動中允許有各國的自主權。
盡管貝克—麥肯齊律師事務所跟隨它的美國跨國公司客戶實現了國際化,該公司仍然認為,為了支持這些客戶,它需要遵守當地的法律,而這樣做的最好辦法就是建立一個由當地合作夥伴組成的國際網絡。
然而,應當指出的是,在客戶以跨國形式而不是以全球形式組織起來的地方,服務公司的國內業務仍然是那些可能對客戶承擔主要責任的工作。
2.處理好與客戶的關係
公司在處理與客戶的關係時有多種不同的方法,這些方法構成了一個從項目處理到關係處理的統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