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經濟全球化戰略(二)(1 / 3)

四、跨國公司——經濟全球化的骨幹力量

今天的世界著名大公司已經很難說它的主要生產和銷售活動集中在哪個國家。生產、銷售和服務的全球化成為跨國公司現在的發展戰略。發達國家把跨國公司看作推動全球化的骨幹力量,發展中國家的跨國公司也在起步。據聯合國統計,全球跨國公司及其子公司已分別超過4.5萬個和28萬個,子公司資產總值已超過8.4萬億美元。跨國公司已滲透到全球幾乎所有經濟領域和產業部門,而重點在電子、汽車、石化等產業。據估計,到2001年半數以上的跨國公司總收入的60%將來自子公司。跨國公司母公司與子公司之間的技術轉讓費用占到全球技術轉讓費用的70%。1995年發展中國家首次躋身世界最大100家跨國公司行列,韓國的大宇和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榜上有名。發展中國家50家最大跨國公司國外資產總值已達到790億美元。

對外直接投資是全球化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跨國公司掌握全球化機遇擴展業務和賺取利潤的重要手段。近年來對外直接投資迅速增長,投資總額從80年代末的1660億美元上升到1996年創紀錄的3500億美元,當年全球對外直接投資餘額達3.2萬億美元。目前對外直接投資主要在發達國家之間進行,但一個新的趨勢是,發展中國家吸收的外資在增加,1993—1996年期間吸收了全球對外直接投資的1/3。發展中國家同時參與對外投資,1996年對外直接投資總額達510億美元,創曆史最高紀錄。

不過,並不是生產、銷售和服務全球化之後,企業就能在競爭中獲勝。據英國《金融時報》1998年2月28日報道,90年代初,百事可樂公司製訂了一個將其國際軟飲料收入增加兩倍多的雄心勃勃的目標——從1990年的15億美元增加到1995年的50億美元。為實現這一目標,百事可樂公司發起了勇敢的衝鋒。到90年代中期,該公司的經營遍及全球廣大地區。不過,這種全球擴張並沒有轉變為增長和盈利。實際上,到1997年,百事可樂公司在國際飲料經營方麵虧損近10億美元。

變全球經營為全球競爭優勢,要求一家公司利用全球經營提供的價值創造機會,並且對付各種相關的挑戰。

(一)因地製宜

在多個國家內經營意味著一家公司必須根據不同市場的情況因地製宜,產品、服務和程序根據當地的不同情況相應作出改變。例如,仕勤股份有限公司在日本供應綠茶風味的冰淇淋,麥當勞在印度供應羊肉漢堡,而不是牛肉漢堡。這種必要的因地製宜可能給公司帶來三大益處:

1.增加市場份額。如果在所有國家中都提供標準產品,結果隻會把市場限製在這些產品能夠滿足其需要的客戶的圈子裏。據此可以說,產品的因地製宜能夠更好地滿足客戶特定的需要,通過吸引這樣的一個顧客群體擴大市場份額。

2.提高價格水平。根據顧客需要提供的產品使那些顧客得到的價值增加,產品的價格上升是理所當然的。

3.對地方競爭對手造成壓力。大多數地方競爭對手享有的一種自然優勢就是它們對當地市場有著深刻的了解,全力以赴滿足當地市場的要求。如果一家全球公司也開始根據顧客的要求提供產品和服務,滿足當地需要,這種舉措是對地方競爭對手在他們可能擁有優勢的主要領域內的迎頭打擊。

因地製宜能夠獲取以上這些益處,但要達到這個目的,經理人員必須做到如下幾點:

(1)在生產的因地製宜和成本結構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2)了解什麼時候不需要因地製宜。舉個例子。美國的餐飲連鎖店“金色周末”進入韓國市場後,它的菜單上開列了包括朝鮮泡菜在內的許多地方風味的菜肴。但是,“金色周末”在市場上的經營不甚紅火,顧客們把到“金色周末”進餐看作是“到美國旅遊”,當他們發現菜單上開列的菜肴就是他們平日的口味時,不免感到失望。

(二)利用規模經濟

全球經營的主要結果是公司的運作規模擴大(收益增加,資產基礎加強等等)。這樣可以創造競爭優勢,但條件是公司有計劃、有步驟地采取變大規模經營為規模經濟所必需的艱難行動。利用規模經濟可能產生以下的一種或多種益處:(1)固定成本在較大數量產品上分攤;(2)單位產品的資本開支和生產成本減少;(3)全球采購集中於特定的供應商;(4)為特定活動創造重要條件,如有機會建立優秀的新技術和/或產品開發中心。

要得到這些益處,就必須滿足以下幾點:

1.權衡集中的益處與增加的運輸費和關稅。

2.確保協調沒有摩擦。如果把經營活動與目標市場隔離開來,必須使各種活動得到完美的協調,否則就會出現對市場需要反應不足或反應遲鈍的危險。

3.在經營活動集中的地點創造一流水平,不然公司其他部分對那裏產生依賴,最終在國際上將搞得一團糟,無法取得全球競爭優勢。

(三)開辟最佳經營地點

每一家公司都要沿著它的價值鏈開展一係列的活動——譬如研究和開發、生產、上市和銷售。為每一項活動開辟最佳經營地點可以產生三個戰略益處:

1.提高運作水平。微軟公司決定在英國的劍橋建立一個公司研究所,這是在有選擇地創立一流水平的目標指導下選擇最佳地點的一個很好的例子。

2.減少成本。例如,耐克公司決定在諸如中國、越南和印度尼西亞這樣一些亞洲國家中生產運動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