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公司在計算機外圍設備、多媒體/娛樂或與因特網相關的軟件方麵非常活躍,那麼矽穀很可能會有它的辦事處。飛利浦公司在帕洛阿爾托建立多媒體實驗室時,遵循的就是這種邏輯。此處的要義是,在一個不僅影響整個行業的技術發展,而且影響其未來的地區設高級辦事處。
●需要吸引最優秀人才
除了公司的聲譽外,基礎設施以及環境的質量也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在他們的配偶需要找工作時。
三、超級競爭的開始
冷戰結束後,國際關係中經濟因素地位上升,全球化的步伐加快。全球化為跨國公司實現內部最合理運作、最佳資源配置和獲取最高利潤創造了有利條件,使發達國家有可能通過增加外部需求來刺激經濟增長,它們於是樂於扮演全球化的主角。全球化使發展中國家的資金和技術得到補充,有助於它們同世界市場接軌,加速生產和流通,因此它們也在努力掌握全球化的機遇,發展本國經濟。經濟全球化將使競爭加劇,促使競爭各方競相爭取為全球顧客服務、獲得規模經濟、利用最佳場所降低成本提高質量、最有效地利用新科技。因而經濟全球化呈現出加速發展的態勢。
1998年2月6日英國《金融時報》發表瑞士國際管理開發學院會計學和控製學教授萊夫·舍布盧姆的文章指出,正在推動全球化進程的日趨激烈的競爭,總是既會產生勝者也會產生敗者。
有四種力量促使全球競爭加劇。首先是需求的變化。世界各地的顧客都需要更加價廉物美的產品。消費者對產品的質量、服務和價格的期望值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高,而且還在繼續提高。與此同時,未來消費者的喜好正變得極難預測。例如,消費者對因特網的普遍接受甚至讓微軟這樣的公司驚訝。沒有幾家公司預測到移動電話能獲得巨大成功,但僅有的作出這種預測的幾家公司獲得了巨大的收益。那些真正了解並能預測最終用戶需求變化的公司,有可能在未來的競爭中取勝。
其次是科技的飛速發展特別是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已使進入市場變得更為容易。技術的融合正迫使電信、家用電器、軟件、計算機和娛樂業的公司進入彼此的市場。技術和信息大有改變經銷、定貨、銷售和使產品或服務適應顧客需求的準則之勢。反映大規模技術變化對行業影響的最好例證是個人電腦業。每個月都有更多功能強大的個人電腦進入市場。與此同時,這些電腦的售價也在下降。然而,受這些變化影響的不僅僅是個人電腦業。新的信息技術使許多公司能夠以一種昨天還不可能的方式和以隻相當於過去一小部分的成本經營它們的企業。幾乎在所有情況下,新技術不是減少進入一個行業的障礙,就是創造新的替代產品和服務。例如,像亞馬孫公司這樣剛創辦不久的公司,通過利用因特網使全球圖書零售業發生了重大變革。這些公司給顧客很優惠的價格——最合算的價格和最佳的圖書選擇方式,同時避免像其他零售商那樣在基礎設施方麵進行高昂的投資。金融業和保險業的產品通常在因特網上進行銷售和交易。除了直接銷售這些產品之外,因特網還使全球價格信息變得透明得多。消費者在確定購買什麼和在哪裏購買之前可以非常方便地在網上進行查詢。
再次是貿易人為障礙逐步取消。過多的管製在許多行業內一直是進入市場的障礙。近幾年來,全球性潮流一直在朝著取消管製和減少政府幹預的目標努力,一個明顯的例外是為保護環境製定的限製措施。全球化正迫使關稅降低,世界範圍內向取消管製和市場私有化發展的趨勢已使外國和非傳統的競爭商家得以打破長期以來存在的寡頭賣主壟斷現象。在電信和公用事業等新近取消管製的行業內,競爭大大加劇。最後的贏家是消費者,他們得益於服務質量的改善、選擇範圍的擴大和服務成本的降低。
第四個因素是地區性力量的崛起。世界各地在成本結構和增長率方麵有著巨大的地區差異。歐洲和北美的多數公司,麵臨著比它們在全球各地的競爭對手高得多的勞動力成本。直到1997年底,世界範圍內的多數增長都發生在亞洲。與此同時,歐洲聯盟和東南亞國家聯盟等由政治推動的地區性貿易集團正在形成。簡單地講,組建貿易集團的目的就是在集團內部最大限度地擴大貿易,同時把集團間的貿易限於本集團不能生產的產品。
有專家認為,經濟全球化導致的競爭加劇使普通的競爭成為超強競爭。英國《金融時報》1998年2月6日發表文章認為,1980年左右,競爭的性質開始發生巨大的變化,它逐漸使產業界和各國經濟變得不大穩定。在這個“超強競爭”的新時代,絕對壟斷的神話開始破滅。美國微軟、英特爾、康柏、德爾以及亞洲許多類似的製造商已使一度不可戰勝的國際商用機器公司受到了重創。
超強競爭的特點是競爭不斷升級,其表現形式為:產品迅速更新換代;設計和產品生命周期變短;以價格和適銷對路為基礎的競爭十分激烈;公司嚐試各種滿足顧客需要的新方法。在超強競爭世界中,誰最大膽、行動最迅速地打破舊秩序,誰就獲勝。一個充滿此類競爭者的世界造成了這樣的結果:長遠的計劃和設想變得更加困難。用迅速大膽、令人驚愕的行動打亂競爭對手的心態成為獲取市場份額並提高利潤總額的唯一途徑。對手越茫然不知所措,超強競爭者就越有時間在對手明白過來或作出反應之前賺錢。超強競爭公司隻能在對手仍舊驚愕莫名或陷於癱瘓的那段時間裏保持其優勢。當對手作出反應時,超強競爭者現有的優勢可能就會不複存在。因此,麵向顧客、獨一無二或區別對待這些優點已不足以令商家取勝,因為其他競爭者會模仿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