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吳越先生打算出版他的成名之作,長篇曆史文化小說《括蒼山恩仇記》的第三版精裝本。由於這部書的第二版我曾經仔細看過,還給他找出過一些錯別字,加上前麵有過兩次合作,所以這一次他不是聘請我當“特約編輯”,而是出任正式的責任編輯。我既然已經上了他的“賊船”,由“特邀編輯”轉為正式的責任編輯,也就順理成章了。
給吳越先生的書當責任編輯,是一件既輕鬆又繁難的事情。說輕鬆,是因為他長期從事語文研究,寫出來的作品,大都比較成熟,特別是這部《括蒼山恩仇記》,已經是第三版了,前麵有那麼多編輯層層把關,“硬傷”不會很多;說繁難,是因為吳越先生這個人,脾氣非常固執:他認定了的事情,十條牛也拉不回來:《括蒼山恩仇記》第三卷的初版,不就是因為他不同意責任編輯的意見而壓了十年,哪怕不出書,也不肯修改麼?
他固執,我就認真。凡是我認為應該修改的地方,提出自己的看法之後,不怕和他爭得麵紅耳赤,也要得出一個結果來。
此書原計劃今年元旦後開始運作,三月底出書。這樣,四月初他和張抗抗一起去浙南訪問,就可以把書帶去簽名售書或者贈送親友了。
一部200多萬字的煌煌巨著,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編輯出版,可謂時間緊,任務重,壓力很大。元旦後,清樣沒出來,我就先看他修改以後的電子版文稿。
電子版文稿還沒看完,我因病住進了醫院。手術後第三天,我能坐起來了,心裏惦著這部書稿,怕耽誤在我手上,就用不輸液的左手把病床上的活動桌子支起來,又用一隻手操作手提電腦。左右手都能使鼠標,是我的長項,隻是單用左手輸入文字,速度慢了很多。所幸要修改的文字很少。住院期間,我把第一卷80萬字的電子版文稿全部看完,發現了一些問題,並提出了修改意見。
出院後回家,清樣也到了。尚需靜養的我,在床邊支起臨時工作台又開始工作。我平時習慣於午休,可是一看起清樣來,就什麼也顧不上了。每年除夕,我都是坐在電視機前看春晚節目的;今年除夕,我雖然依舊坐在電視機旁,但吸引我眼球的不是春晚的精彩節目,而是《括蒼山恩仇記》中更加精彩的故事。春晚開播三十多年來,這是我第一次守著電視機卻沒看除夕的新年晚會。初一、初二哪兒也沒去,依舊夜以繼日地看清樣。初二晚上看到精彩處看入了神,不知不覺看到初三淩晨四點,方才矇矓睡下。
二月十五日,曆時一個半月的時間,我終於抱病看完這部200多萬字的史詩般的巨著,也發現並解決了一些問題。這次看清樣,前麵的80萬字,我是第三次看了,發現還是有遺漏。正如古人說的那樣:校書如掃落葉。每看一次,都會有新的問題發現。
這個第三版精裝本的《括蒼山恩仇記》,也許是此書的“終結版”,以後可能不會再修改了。按說應該精益求精,不讓它有一處疏漏、不讓它有一個錯別字才對。可是如今開印在即,時間倉促,特別是對於我這個非文科生,又非編輯專業的責任編輯來說,的確已經盡力而為了,至於是不是“不再有問題”,我自己還是沒有把握。敬請讀者看後不吝賜教。
胡兆芳
2014年3月24日淩晨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