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網上征婚,功德圓滿(1 / 2)

這時候,我忽然想到可以在我的“粉絲”中征婚。我的粉絲,指的是我的小說和我的博克的讀者。我的小說讀者有幾百萬,我的博克點擊率當時就已經超過了600萬(現在已經超過1400萬),所以粉絲還是不少的。其中可能就有單身的老太太。我的信息,在我的博文和小說中透露了不少,隻要是我的粉絲,她們對我的曆史、愛好等等就會多少有些了解。此外,隻要在百度中鍵入“作家吳越”,信息量居然還相當大。這也可以算是基礎吧。常言道:“勤撒網總有打上魚來的時候。”我何不來一個“勤撒網”,等候哪一條“有緣的魚”來上網呢?

於是,我寫了一篇“征婚啟事”,發在網上,大意是:

我文質彬彬,感情豐富,幽默詼諧,詩人氣質,編製在中國文聯,在文學界和電腦界都小有名氣,是文學和科普雙棲作家,著有文學作品44本,2000萬字;科普著作55本,1000萬字。去年編了一部電視劇《韓非子》,正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投資拍攝中。年齡七八,是偏大些,不過身體健康,沒有什麼疾病,完全是青年人的心態,計劃中還有許多作品要寫。第100本書,正在寫作中。妻子在去年8月4日因患癌症去世,女兒即將遠嫁澳大利亞,麵臨著獨自一人生活的孤獨困境。希望有一位愛好文學、不追求奢華生活、能容忍並理解作家那種苦行僧式生活的女性,年齡在60歲以上,最好是北京有戶口的,攜手一起共同走完人生道路,並繼續為後人留下更多的文學作品。我在西城區有一套80平米的單元房子,在周口店有一處633平米的“私人農莊”(還沒裝修),打算用來過清淡的田園生活,並安安心心地進行封閉式寫作。除了在我的博克上能看到我的照片、視頻錄像和我寫的文章外,更多的文學作品,請在百度搜索中鍵入“吳越文選”,或在吳越博克的首頁進行鏈接(有“亦凡書庫”、“讀書名人堂”等幾個窗口可選),就能看見我的大部分老作品。早幾天東方出版社剛剛出版的《中共密使杜重石》,網上還沒有,書店中則已經上架。請詳細看了我的資訊和作品以後,再考慮是不是和我聯係。謝謝!

征婚的博文發表以後,我原來以為,像我這樣年近八十的老頭子征婚,響應者大概是寥寥無幾的。沒有想到的是:前來應征的人還真不少。我的求偶條件要求對方年齡不能低於六十歲,出於我意料之外的是:多數應征者的年齡都低於六十。最年輕的,隻有四十多歲,比我的大女兒還小,和我的二女兒差不多。當然,對於這些年齡過小的應征者,我是不會考慮的。因此連麵也不見。此外,為了見麵方便,盡管也有許多外地人寫信來應征,東北的,雲南的,都有。我也是婉言謝絕,沒有為此長途跋涉,四處奔波。

簡單地說吧,應征者有七八十人,約到公園或別的地方見了麵的,前後也有十幾個人。排除了太老的,太富的(有一個曾經在國外開服裝廠的女大款,多次來信要和我見麵談談,我怕自己成了“吃軟飯的”,不敢見),太年輕的,太漂亮的,太能幹的(有影視編劇、公司老總,自己就說每天忙得不亦樂乎),最後找了一個年齡在六十歲左右,相貌一般,收入不高,性格隨和的中學老師胡女士,經過幾次見麵暢談,覺得雙方都能接受,就把關係確定下來了。

這位“百裏挑一”的小老太太,的確有她與眾不同之處。第一,她是“苦出身”:父親死得早,母親工資低,兄弟姊妹多,她上小學的時候,從來沒吃過早飯,都是餓著肚子去上學的。第二,生活簡樸節約,我第一次請她吃飯,她隻點了一葷一素兩個菜,外加一碗疙瘩湯。後來服務員來說:點的那個葷菜沒有了,我打算換一個,她說:不用了,已經吃飽了。第三,她結婚之後,丈夫一年中有大半年出差在外,家裏都是她一個人在料理。特別是後來丈夫一病十二年,她既要上班,還要料理家務,照顧一個孩子和一個病人,十分不容易。第四,我們還沒見麵,她就聲明在先:老年人求偶,隻為避免孤獨,互相有個照顧,婚前財產,各歸各的子女繼承。第五,她雖然是共產黨員,而且還當過書記,但是我們第一次見麵,她就痛斥黨內的貪官汙吏,正是俗話所說的“共產黨內也有好人”的那不多的“好人”之一。有這許多“先決條件”和“共同語言”,難怪我們一見鍾情,一拍即合!

當然,任何一個六十歲的小老太太,麵對一個八十歲的老頭兒,說是毫無顧慮,那也是瞎話。盡管我自己說什麼病也沒有,當年行軍每天一百八十裏兩頭能見太陽,是真正的“飛毛腿”,直到現在每年都要環繞昆明湖步行一周,每逢九九登高,都要去爬“鬼見愁”香爐峰;可是“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第三次見麵,她就把我帶到“北京後花園”的白虎澗去爬“八十一洞”,雖然不見得比鬼見愁高多少,那路卻是狹窄陡峭,曲裏拐彎,十分難走的。接著到八達嶺“野長城”,再到野三坡的“百裏峽”,總之,是眼看著沒把我累趴下,這才相信我自稱“飛毛腿”不是吹牛,也相信她能夠再伴我度過最後的二十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