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領導關照,夫妻團聚(3 / 3)

娟和趙振茹的關係越來越好,免不了要把家裏的這些不是矛盾的矛盾告訴趙振茹。我家裏常住著兩個大姑娘,院子裏的人天天看見,隻知道都是我的親戚,是來幫著照顧小永的,真正的關係和詳細的內情,當然不知道。娟的訴說,得到了趙振茹的關心和同情。據她的看法,我一個大老爺們,帶著一個四五歲的小孩子過日子,家裏沒個幫手,特別是沒個女人,也的確為難。要想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唯一的辦法,就是把娟調來北京。盡管那時候北京的戶口凍結,進出都很困難,但她主動提出要和老喬商量商量,看有什麼機會沒有。

娟本來是不想來北京的。她還在想著等過幾年我退休了回到縉雲去。經過趙振茹這麼一說,她也動了心了。

興娟在北京住了不到一個月,回縉雲去了。小永還是要人照顧,就讓小芬搬回來住。有過兩次不愉快,我也不敢再叫小華回來。好在那時候她已經到《舞蹈》編輯部當編務,不但已經轉正,而且以閃電戰獵獲了一個剛剛分配到劇協外聯部的大學畢業生,很快就宣布結婚,由劇協騰出一間辦公室來給他們做新房,一切問題全都解決了。

娟回去不久,喬化國就找我去對我說:劇協有一個右派叫陳朗,落實政策以前在杭州,落實政策以後,恢複原工資級別,但他已經超過六十歲,所以沒給他安置工作,而是給他分了一套房子。他本來打算和妻子一起到北京來居住的,所以打了報告,要求把妻子的戶口遷到北京來。根據他的身份和級別,文聯黨委特批了一個浙江戶口遷京名額。拖了半年多,陳朗忽然又決定不來了,如果再不辦手續,這個十分難得的指標就要作廢。他叫我趕緊打一個報告交給他,由他去對文聯領導說。反正這個名額不用很快就要作廢,有這樣的機會,想來文聯領導也不會有名額不用。

我趕緊打了一個報告。正如老喬說的,無非是走一個手續而已,報告很快就批下來。於是一路綠燈,樓興娟終於在1984年春天帶著吳永的戶口,來到北京。

娟調來以前,我就考慮到小芬的處境。不要說家裏住房狹窄,就是住房寬空,娟的那個性格,估計也不可能和小芬長期和平共處,因此隻能“見好就收”。可是街道衛生站是個沒有單位負責的單位,想讓上級單位分配住房,想也不要想。這時候我的一個作家朋友檀林給她介紹了一個對象,是四季青塗料廠的廠長,年紀不大,文化不低,字寫得不錯,還在我編的《寶文堂通俗小說》叢書中發表過一篇短篇小說,唯一的缺點,是農業戶口。不過北京四季青公社是全國聞名的大社、富社,社員富得流油,家裏住的房子不但很大,裝修的規格,比城裏人的住房漂亮得多。小芬去他家裏一看,就同意了。不過她婆婆聽說她經過半年的培訓,就敢給人看病,萬一誤診了,出了醫療事故,那責任可就太大了,建議她改行。何況結婚以後,住在郊區,也不可能天天到城裏來上班。她也同意了。結婚以後,她把戶口留在我家裏。她丈夫給了她六千塊錢,讓她在動物園前麵的服裝市場包一個攤位,做服裝批發零售生意。她挺能吃苦的,雇了一個小姑娘給她看攤,自己跑廣東、福建主要是石獅進貨,生意越做越大,沒幾年,手裏就有了上百萬,車也買了,三層的別墅也有了。她是個懂得知足的人,覺得錢賺夠了,服裝生意也不大好做了,就來一個“見好就收”,才三十多歲就收了攤,在家裏當“職業太太”,每天不過睡睡懶覺,打打麻將,還把母親也接來,得享受就享受,無憂無慮了。

兩個在我家裏住過的小姑娘,都有了安身立命的地方,我也算是對得起她們的父母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