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軍事人物(13)(3 / 3)

崔治寶(1931~)子長縣安定鎮安定村人。1960年4月,出席全國民兵積極分子代表大會,獲“全國民兵標兵”稱號,獎勵半自動步槍一支。1979年出席陝西省治安保衛積極分子表彰大會,獲“陝西省治安保衛積極分子”稱號。1982年,陝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其“陝西省勞動模範”稱號。

任友誌(1932~)子長縣馬家砭鎮任家園子村人。民國三十四年(1945)十月入伍,先後任延屬分區戰士、分區政治部宣傳員、分區獨立團戰士,教導師16旅戰士、班長。自民國三十六年(1947)起,先後參加保衛延安戰鬥、青化砭戰役、沙家店戰役、榆林戰役、瓦子街戰役、陝中戰役、蘭州戰役等,多次立功、受嘉獎。民國三十七年(1948)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12月,進新疆開荒、生產,在新疆第22團、第26團政治部宣傳組曆任幹事、副指導員、指導員。

1953年起,任農8師俱樂部副主任,宣傳科副科長、科長,石河子總場政委,第115團第一政委,第143團政委。1980年8月,任石河子農工商聯合企業副經理。1983年任農8師師長。

1993年任生產建設兵團政研室調研員。在新疆50多年,參加了新疆農墾事業的全過程。同時,主編反映軍墾事業的文學作品《老兵歌》。為業餘作曲者,創作過幾百首歌曲,出版歌集《不斷的歌聲》。1998年離休。

薑聚華(1933~)子長縣安定鎮人。民國三十六年(1947)六月入伍,為延屬軍分區衛生部直屬醫療隊護士。民國三十七年(1948)三月,任警備第4旅衛生部直屬醫療所護士排排長。民國三十八年(1949)五月任助理軍醫,並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參加了光複延安,解放西安、寶雞、蘭州等戰役。1950年2月,入徐州市人民醫院外科學習。1952年任軍醫。1954年1月,任衛生連連長兼主治軍醫。1955年被授予上尉軍銜。1961年,任陝西省軍區獨立師醫院內科主任。1965年2月,任副院長兼醫務處主任。

1966年4月,任院長。1969年12月,任寶雞解放軍第三陸軍醫院院長。

1978年7月,任蘭州軍區總醫院副院長兼醫務部主任。1979年5月任院長。

由於各項工作成績顯著,在1984年全軍醫院大檢查中,蘭州軍區總醫院名列前茅,並連續四年被評為蘭州市精神文明單位。1985年晉升為主任醫師。

1988年,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人民軍隊報》、《甘肅環境報》等媒體對蘭州軍區總醫院進行了報道。同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92年定為技術四級。

在30多年的醫院管理實踐中,撰寫論文40多篇,其中十餘篇在全國、全軍學術會上被評為優秀論文。並參與院士葛寶豐教授主編的《創傷外科學》戰地救治相關章節的編寫。1993年9月離休。2004年被評為蘭州軍區先進離休幹部。

韓世文(1934~)子長縣馬家砭鎮任家園子村人。民國三十六年(1947)二月參軍,先後在西北野戰軍第3縱隊第5旅第13團第2營第6連、第一野戰軍第2兵團第3軍第9師第25團、空軍第29師(抗美援朝)、空軍軍政幹部學校工作。在保衛延安戰鬥中,參加了延清戰役、宜川瓦子街戰役、洛川戰役、黃龍戰役、澄合戰役、扶眉戰役、蘭州戰役,後轉戰河西走廊武威、張掖、酒泉、安西、玉門、敦煌等地。參加了祁連山南北和內蒙古西北剿匪。1952年參加抗美援朝,主要從事戰場傷員的轉運、救護、醫治。

曆任戰士、班長、排長、司藥、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科長、處長等職。1958年轉業到北京,從事國防技術兵種訓練。1960年調北京市體委工作。

魏錦祥(1936~)子長縣玉家灣鎮人。民國三十七年(1948)六月入綏德師範學習,十一月在綏師入伍,先後在西北野戰軍第6縱隊後勤部任戰士、學員、見習科員,參加解放蘭州等戰役。1952年部隊整編,調入西北軍區空軍(後改為蘭州軍區空軍)後勤部,曆任財務處科員、科長、副處長、處長、後勤部副部長。大校軍銜,正師級。1953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2年3月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