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茂盛(1928~)子長縣寺灣鄉李家川村人。
民國三十六年(1947)八月入伍,任西北野戰軍第4縱隊副班長、參謀、股長等職。民國三十七年(1948)冬參加了荔北戰役,在該戰役中,衝破敵人火力封鎖,連續兩次完成爆破城樓城門的任務,榮立一等功,彭德懷司令員簽發立功證書,榮獲“爆破英雄”稱號。1949年,參加了解放大西北的戰鬥。在蘭州戰役中曾炸開城門,為步兵開辟了衝鋒道路,並帶領工兵排除地雷和飛機炸彈1500多枚。同年被評為勞模參謀。1950年參加寶蘭鐵路建設,獲蘭州鐵路通車紀念章。1952年榮立二等功一次。1953年榮立三等功一次。1955年隨部隊集體轉業。
馮文煥(1930~)子長縣楊家園則鎮吳家坪村人。民國三十五年(1946)十二月參軍,先後在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政治部宣傳隊、隴東分區回民騎兵團第2連、隴東分區供給部任宣傳員、會計。
民國三十六年(1947)冬在陝北參加土改。後任西北軍區宣傳隊幹事、政治部文工團樂隊副分隊長。民國三十八年(1949)一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0年4月起,先後任西北野戰軍文工團樂隊分隊隊長,誌願軍第19兵團文工團樂隊副隊長,蘭州軍區後勤部政治部組織科四級助理員,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政治處幹事、解說員大隊副教導員,解放軍工人俱樂部管理處招待科副科長,蘭州軍區軍樂隊指導員。1956年被授予上尉軍銜,獲解放獎章。1960年晉升大尉軍銜。1964年被授予少校軍銜。榮獲解放大西北“人民功臣”獎章,“西北軍區優秀文藝工作者”獎章。1965年參加青海民和縣社教工作團工作。
1966年任蘭州軍區軍樂隊指導員。1969年在蘭州鋼廠參加“支左”。1969年起,先後任陝西省軍區長安縣人民武裝部副政委,長安縣、旬邑縣人民武裝部政委。1980年任鹹陽軍分區後勤部政委。1981年任戶縣人民武裝部政委。1988年被中央軍委授予“勝利功勳”榮譽章。1983年9月離休,副師級待遇。
楊楓(1930~)子長縣澗峪岔鎮楊家老莊村人。民國三十四年(1945)春參加革命,同年夏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三十四年(1945),先後在第一野戰軍第1縱隊、第2縱隊、第4縱隊後勤部、政治部任工作隊黨支書、指導員、軍郵局局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在甘肅武威地區、甘肅省軍管會郵電組任軍代表。1952年轉業,在青海省郵電局、勞動局、合營工業局、省政府辦公廳任副處長、副經理、處長、省政府專職秘書等職。
是西延鐵路恢複建設和開發陝北煤、油、氣的倡導者。1993年離休。
楊恩前(1930~)子長縣馬家砭鎮人。民國三十六年(1947)一月參軍到延屬分區司令部警衛連,曆任通信員、連電話員、副班長、班長。翌年十一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11月起,任公安第20師司令部警通副排長,內衛3師司令部獨立通信連副連長、連政治指導員、連長。1958年4月進入武漢公安第一步校學習,任第4連第2排副排長。1959年5月,任延安公安處公安大隊直屬中隊中隊長,後調甘泉縣中隊任隊長、政治指導員。1967年調入延安軍分區政治組織科工作。1978年5月轉業到地方。
1991年1月離休。曾榮獲“解放獎章”、“人民功臣”獎章、“西北解放紀念章”、“獻給共和國創立者”紀念章。
高治厚(1931~)子長縣瓦窯堡鎮人。民國三十六年(1947)參軍,先後在警備第4旅第11團、西北野戰軍第11師當戰士。1950年進入西安陸軍學院學習。1953年任陸軍第11師工兵營政治委員。1973年任四川省軍區琪縣人民武裝部副政治委員。1979年任陝西煤建公司鐵二處經營處處長。1992年離休。
秦嘉祥(1931~)子長縣瓦窯堡鎮秦家塌村人。民國三十五年(1946)十二月在子長縣中學入伍,參軍到八路軍聯防司令部政治部學習電台業務。翌年底到西北野戰軍司令部電台工作,任報務員,隨後轉戰陝北。
1949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蘭州解放後,任蘭州軍區司令部電台台長,上尉軍銜,獲解放獎章。1958年轉業。1991年離休,副師級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