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軍事人物(11)(3 /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曆任西北軍區廣州招聘處處長、中國人民誌願軍第19兵團歸營團政委、誌願軍第579團政委。1951年因在兵團完成近萬人的二次赴朝,獲“高度生動政治鼓勵模範”稱號,參加了保衛開城戰役,榮獲軍功章兩枚。1954年起,任總政治部政治學院政工教員哲學研究第2隊隊長。1955年榮獲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三級解放勳章。

獲朝鮮戰爭祖國慰問團獎章兩枚、朝鮮和平鴿獎章一枚、抗美援朝軍功章一枚。1956年12月,獲政治學院第一屆先進教學工作者獎狀。1980年離休。1985年,享受副軍職待遇。2005年8月,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紀念章”。

井誌忠(1917~)子長縣安定鎮井家莊村人。民國二十二年(1933)參加革命。民國二十三年(1934)參加了包圍安定縣城、瓦窯堡戰鬥。民國二十五年(1936)春,加入中國共產黨員。後任司令部通信班班長。民國二十八年(1939)二月到延安抗大學習,學習期間,被評為學習模範,在中央直屬機關獎勵大會上由毛澤東親自授予青年獎章。畢業後被分配到晉西北新軍總指揮部特務團第1營2連任政治指導員。民國三十一年(1942)二月任連長,參加了岢嵐、五寨三澗、韓家嶺遭遇戰,霸王山阻擊戰和石沸溝突圍戰等戰鬥。民國三十四年(1945)九月,隨第一批派往東北的幹部團到熱河承德,任熱東分區保安總隊1大隊政治指導員。十二月初任朝陽縣支隊總支書記。翌年任該支隊副政委。民國三十六年(1947)九月,在遼沈戰役中負傷。民國三十七年(1948)十一月,身體基本康複後返回冀察熱河軍區工作。民國三十八年(1949)二月起,先後任遼西軍區衛生部政委、遼西軍區教導大隊政委、遼西軍區軍法處處長、遼西軍區後勤部副政委。1954年調鞍山市兵役局任副政委。1955年1月任鞍山市軍分區副政委。

1964離休,副軍職待遇。

史梓銘(1917~)子長縣瓦窯堡鎮人。民國二十二年(1933)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二十五年(1936)任中共定邊縣委組織部部長、中共定邊縣縣委書記、紅軍支隊政委,參加了陝北革命根據地的武裝鬥爭、西征及山城堡戰役。民國三十四年(1945)九月赴東北地區工作,曆任北安(龍江)軍區第3支隊政委、龍江軍區警備第3旅政委、中共北安中心縣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1949年赴中南地區工作,曆任江西省九江專署專員兼九江市市長、中共九江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1953年起任中共武漢市市委委員、武漢重型機床廠黨委書記兼廠長、武漢市委書記處書記。1970年任中國駐芬蘭特命全權大使兼歐洲使團團長。1978年任中國駐布隆迪特命全權大使。1983年離職休養,後任中國蘇聯友好協會第一副會長。

唐宗賢(1918~)子長縣安定鎮唐家川村人。民國二十三年(1934)加入赤衛隊,任經濟員。翌年參加保衛隊,後任陝西省赤衛隊第3分隊經濟員、補充紅4團第3連司務長。民國二十五年(1936)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參加了橫山戰鬥、勞山戰役、羅義口戰鬥、三交鎮戰役。五月調第28軍軍部任文書。參加了攻打安邊縣、定邊縣、鹽池縣等戰鬥。民國二十六年(1937),任八路軍第120師358旅716團文書、文書股股長,並參加了忻口戰役。民國二十七年(1938)六月,參加了開辟冀熱遼抗日根據地和昌平縣戰鬥。後調第12支隊第34大隊任連指導員。不久返回任第34大隊通訊參謀。

十一月,任第4縱隊司令部參謀。民國二十九年(1940)八月起,曆任軍委三局廣播電台指導員,三局政治處組織幹部、秘書,三局生產科商業股股長、合作社主任、生產科副科長兼合作社主任、總務科科長。

1950年6月,任軍委通訊兵部行政處副處長(準師級)。1953年3月調二機部第十局任基建處處長(行政十二級)。同年10月任第十局辦公室主任,負責第一個五年計劃內蘇聯援建的八個電子工廠的籌建組織工作。1976年3月調四機部第四生產局任副局長。1978年任局長。1982年離休,後參加《當代中國電子工業》卷“電子元件”的編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