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三十八年(1949)四月,參加太原戰役,七月參加扶眉戰役。後第18兵團歸建第二野戰軍,徐振旺率部參加了解放大西南戰鬥。1950年1月,率部參加搶修灌縣都江堰的“歲修”工程,後任第184師參謀長。中共西昌地區委員會成立後,任西昌地委委員等職。8月中旬,西昌全區土匪和殘留敵特大暴亂,第184師奉命組成剿匪指揮部,任副總指揮,消滅了葛紹武部,打死打傷匪團長(大隊長)騰福祥、杜誌軍等200餘名,俘虜123人,活捉中將守備司令葛世槐,殲滅德昌以“剿共司令”張漢壁為首的900餘匪眾。
1951年,由第62軍第184師調入第10軍建製,任副師長兼參謀長。
1955年9月,被授予上校軍銜,獲八一獎章、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56年4月,任山東兗州裝甲兵第二坦克預備學校校長。
1960年晉升大校軍銜。1965年被定為行政九級。1968年4月被隔離審查。
1970年被指定到陝西興平縣生活。1979年8月,裝甲兵黨委對其作出平反結論,予以平反、恢複名譽。1987年2月,被定為副軍職待遇。1988年4月,調整為正軍職待遇,8月被授予二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李守信(1911~1997)子長縣李家岔鎮窯則峁河村人。民國二十三年(1934)一月參加革命,二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曆任赤源縣土地部科員,赤源縣西三區、西二區糧食助理員、行政助理員、區長。民國二十九年(1940)四月在石灣土匪襲擊區政府的戰鬥中身負重傷,後被評為二等殘廢。
民國三十年(1941)五月任安定縣紡織廠廠長、子長縣人民武裝部部長等職。1951年10月任綏德軍分區政工科科長。1952年8月任子長縣人民武裝部部長。1972年6月離休。
張金銘(1918~1998)中國人民解放軍指揮員。子長縣瓦窯堡鎮人。
民國二十二年(1933)春,在瓦窯堡第二高級小學做校役時加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秘密組織互濟會。民國二十三年(1934),經中共組織安排,到紅1團第1連當戰士(宣傳員),十二月任紅1團少年先鋒連司務長,並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二十四年(1935)十月任第81師少年共青團營文書,十二月任第81師政治部特派員處文書。參加了延長戰鬥、李家塔戰鬥和勞山戰役等。民國二十五年(1936)三月在北路軍第2團團部任上士。民國二十六年(1937)四月任管理員。十一月起,任警備第5團團部管理員,警備第5團供給處生產股股長、運輸隊隊長、副主任、主任。民國三十八年(1949)
七月任第一野戰軍第4軍後勤部財經科科長,參加了永豐戰役、扶風戰役、眉縣戰役、蘭州戰役等。1950年7月任第4軍後勤部運輸處副處長。1951年1月任第4軍後勤部直供科科長。1952年12月進西北軍區後勤速成中學學習。1955年被授予中校軍銜,獲三級八一勳章、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三級解放勳章。1956年9月進北京後勤學院指揮係學習。1958年任蘭州軍區後勤部管理處處長。1960年被授予上校軍銜。1961年起,任蘭州軍區後勤部財務處處長、寧夏軍區後勤部部長、寧夏軍區後勤部顧問組組長、寧夏軍區顧問。1981年4月離休。1988年8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二級紅星功勳榮譽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