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軍事人物(7)(3 / 3)

馮和平(1954~1992)子長縣瓦窯堡鎮馮家屯村人。1970年12月入伍。1972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在空軍技術勤務第6師任戰士、偵聽員、政治部組織股幹事。其間,於1975年9月~1978年11月在雲南大學學習。1983年5月起,在空軍西安通訊學校先後任副指導員、政治部副科長、科長、副主任。1986年12月起,任空軍電訊工程學院政治部副主任、蘭州軍區空軍政治部幹部處副處長、蘭州軍區政治部群聯處處長(副師職)。1989年榮立三等功一次。

楊如升(1916~1993)子長縣楊家園則鎮人。民國二十四年(1935)一月參加革命並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軍81師連支部書記、政治處總支書記,延安總政治部指導員,八路軍兵站所長、股長、分站站長,陝北綏德分區警衛大隊指導員、司令部副科長,甘肅省張掖、武威專員公署民政科科長、監察處副處長,武威縣縣長,永登縣縣長、縣委書記,定西地委常委、地區工交部部長、工業局副局長,地區行政專署顧問等職。1983年6月離休。

強全義(1913~1994)子長縣欒家坪鄉強家灣村人。民國二十二年(1933)一月在安定縣參加革命,六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任遊擊隊員、陝西省委保衛隊戰士、紅27軍第84師3團2連班長。參加了吳家寨子、楊家園則、馬家砭、張家圪台戰鬥和解放延長、延川、安塞、靖邊的戰鬥。民國二十四年(1935)十一月,在安定縣陝甘晉紅軍軍政幹部學校遊擊營任學員班長。民國二十五年(1936)一月進紅29軍教導大隊政指訓練班學習,五月參加西征及接應紅二、紅四方麵軍。

八月起,在警備7團、警備5團多個連隊任指導員。民國三十二年(1943),在甘肅慶陽被評為警備5團、385旅、慶陽專署勞動英雄,由旅、專署授予勞動英雄稱號,在陝甘寧邊區英模大會上被授予陝甘寧邊區勞動英雄稱號,並頒發獎狀。民國三十三年(1944)大生產中,每天開荒2.2畝,創造全團開荒最高記錄,超額完成任務,被陝甘寧晉綏聯防司令部授予“模範指導員”稱號,並頒發獎狀。民國三十四年(1945)三月起,任警備第5團1營教導員,3營副營長、營長,第5團參謀長等職,參加了隴東戰役驛馬關抗擊戰、西華池戰鬥、午亭子嶺戰鬥、關中職田鎮看花宮遭遇戰,攻打韓城、宜川戰鬥,瓦子街戰役,西府戰役。在民國三十六年(1947)五月奇襲耀縣戰鬥中,第5團榮獲一等功,被西北野戰軍總部通令嘉獎。

民國三十七年(1948)十一月任第4軍教導大隊副隊長。民國三十八年(1949)二月任第4軍第31團副團長,參加了攻打銅川、口頭鎮戰鬥,扶眉戰役。九月任第31團團長。1949年冬,所率第31團被第11師授予“勇猛頑強英雄團”稱號,被第2兵團授予“真正頑強英雄團”稱號。1950年3月調第11師訓練大隊任大隊長。西北軍政委員會授予其“人民功臣”章、解放大西北紀念章。

1952年4月任南京高級步校學員組組長。1954年9月任誌願軍第47軍第139師副師長兼參謀長。1955年9月作為全師唯一代表出席北京十一國慶觀禮,參加授銜儀式,被國防部部長彭德懷親授上校軍銜,並參加全國戰鬥英雄模範招待會。1956年9月進武漢33速成中學學習。1957年6月被授予三級八一勳章、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59年6月任湖南省軍區衡陽軍分區副司令員。

1960年2月任國防工程指揮部指揮長,晉升大校軍銜。1961年11月任湖南省零陵軍分區司令員。1968年8月,在冶金部長沙有色金屬設計研究院“支左”,任革委會主任、黨委書記。1974年6月離職休養,後晉升為副軍職10級。1988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二級紅星榮譽章。1994年12月21日在長沙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