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十九年(1930)參加晉西遊擊隊。民國二十年(1931)秋隨隊西渡黃河轉戰陝北。民國二十二年(1933)回安定從事地下工作,任安定區委書記。民國二十五年(1936)四月,隨軍東征,參加橫掃黃河沿岸40公裏敵調堡線戰鬥、兌九峪戰鬥、關帝廟戰鬥等。回師陝北後參加西征,在占領環縣後任環縣縣委書記,延安保安司令部組織科科長,警備第3旅政治部組織科科長、團政委、師政治部主任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曆任甘肅張掖地委書記、甘肅省財委副主任、鐵道部西北幹線工程局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西北局計委副主任、甘肅省省委書記處書記等職務。1967年,被紅衛兵造反派批鬥和毒打,於7月逝世於西安。
楊彩靈(1911~1967)子長縣澗峪岔鎮楊家老莊村人。民國十六年(1927)加入中國共產黨,和謝子長、馬文瑞等一起鬧紅、搞兵運。曆任安定縣軍委主席、米西縣縣委書記、烏審召旗特委書記、騎兵支隊政委。民國二十六年(1937)被敵特暗害致殘。民國二十八年(1939)重新走上工作崗位,曆任中央黨校五部主任、子長縣縣委書記、延安行署副專員、緩德地委書記、陝西省紀委書記、陝西省貧協主席。1967年病逝於工作崗位上。
袁宗清(1914~1967)子長縣史家畔鄉郝峪岔村人。民國二十三年(1934)九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民國二十五年(1936)春任陝西省延川縣獨立營營長兼政治委員。民國二十七年(1938)任警備第3旅供給處主任。麵對國民黨的經濟封鎖,領導供給處積極響應毛主席“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號召,除開展大生產運動外,還從定邊縣到安定縣(今子長縣)辦商行、開旅店,搞活邊區經濟。先後參加了西府戰役、蘭州戰役,蘭州解放後進軍甘肅省臨洮縣執行剿匪任務。1951年任誌願軍財務部副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工程檢查驗收處處長。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57年6月,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59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校務部黨委書記兼部長。
1967年1月逝世。
楊經緯(1914~1973)子長縣楊家園則鎮人。民國二十三年(1934)初參加赤衛隊,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三十五年(1946)底奉命率領3000騎步兵北上解放伊盟,後任綏遠省伊盟工委副書記。1950年代理騎兵第5師政委,對國民黨殘匪進行清剿。1951年起,任綏遠省伊盟盟委書記等職。1971年,受周總理接見。
楊必達(1918~1978)子長縣安定鎮周家圪台村人。民國二十三年(1934)十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遊擊隊第12支隊。民國二十四年(1935)十一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任第12支隊文書、經濟員,紅4縱隊經理、處長,紅84師補充4團後勤處處長,紅28軍第3團4連、第4團3連、神木獨立師第12團第4連、警備第6團2營5連政治指導員,警備第6團2營教導員,綏蒙第9團第2營、騎兵營教導員,綏蒙軍區第9團政治部主任,綏蒙騎兵團政委,晉綏補訓團政委,晉南第11分區補訓團政委,第6軍18師58團政委。1950年10月任公安第4師第10團政委、公安第4師幹部部副部長、陝北公安部隊幹部部副部長、陝北軍區幹部部審幹組員。1957年2月起任青海省軍區幹部部部長、青海省民警總隊政委、青海省湖濱工程局副局長等職。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
楊林(1908~1980)中國人民解放軍指揮員。子長縣馬家砭鎮趙家崖堤村人。民國十六至二十六年(1927~1937),曆任陝甘邊區遊擊隊分隊長,赤源縣(子長縣)蘇維埃政府副主席、軍委主席,陝西省省委軍事部供給部部長。民國十九年(1930),加入中國共產黨。多次到定邊、蘭州等地國民黨軍內部從事兵運工作,在西華池曾成功策反一個營。長期跟隨謝子長、劉誌丹轉戰陝北,為建立陝北革命根據地作出了巨大貢獻。民國二十六至三十四年(1937~1945),曆任陝甘寧邊區供銷社主任、鹽務總局局長、抗大供給科科長、一大隊後勤部部長、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後勤部部長、警備第3旅政委等職。曾為邊區部隊籌糧40萬石而受到毛澤東等中央領導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