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指派他組建黃河遊擊師。民國二十五年(1936)一月,他將清澗紅2支隊、延川紅17支隊、新紅1支隊、山西遊擊隊(時駐陝北)和清澗、延川遊擊小組集中,加上紅81師一個營,合編為黃河遊擊師,共500餘人,閻紅彥任師長,蔡樹藩任政委。二月下旬,東征軍進入山西,閻紅彥率部擔任沿河警戒,守衛主要渡口,維持東征軍與陝北蘇區後方通道。不久,黃河遊擊師改編為紅30軍,閻紅彥任軍長。四月十四日,劉誌丹(時任紅28軍軍長)在山西省中陽縣三交鎮犧牲,中央決定從紅30軍抽調一個團補充紅28軍建製。
同時任命宋時輪為紅30軍軍長,閻紅彥改任政委。五月,東征軍回師陝北後,閻紅彥複任紅30軍軍長。六月下旬,國民黨軍張雲衢部襲擊中共中央駐地瓦窯堡,紅30軍奉令回瓦窯堡增援,二十三日趕到後,中央機關已全部撤離,在安定西部正進行激烈戰鬥。閻紅彥率部投入戰鬥,完成阻擊任務後,在安定一帶警戒月餘,於八月下旬開赴三邊,守衛中共中央駐地北大門。
西安事變後,閻紅彥至西安楊虎城部做統戰工作。民國二十六年(1937)返回紅30軍,繼任軍長。抗日戰爭爆發後,閻紅彥率領的紅30軍和第129師的第385旅以及一些地方武裝,於九月組成八路軍後方留守部隊,擔任保衛黨中央、保衛陝甘寧邊區的任務。十二月,後方留守部隊改為留守兵團,閻紅彥任八路軍留守兵團第3團團長,駐黃河一線。民國三十一年(1942)入中共中央馬列學院、中央黨校學習。民國三十四年(1945)十月,任晉冀魯豫解放區野戰軍第3縱隊副司令員。率部參加邯鄲戰役。
不久被任命為第3縱隊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民國三十五年(1946)八月,晉冀魯豫解放軍在劉伯承、鄧小平指揮下向開封至徐州的隴海路出擊。陳錫聯、閻紅彥率第3縱隊攻克碭山。九月初,在山東定陶戰役中,參與指揮左集團軍第3、第7縱隊,率兩個團楔入敵師部,生俘敵師長趙錫田。民國三十六年(1947)三月,參加豫北反攻。
五月,3縱配合6縱一舉攻破湯陰城,全殲國民黨暫編第3縱隊,俘該縱隊司令孫殿英。八月下旬,3縱隊越過淮河開赴皖西,掃除地方保安團隊。十月九日至十日,指揮所部在皖西六安張家店,全殲國民黨第88師62旅,斃、傷、俘敵4000餘人,控製了長江北岸達300餘裏。十一月下旬,蔣介石糾集33個旅,由白崇禧指揮,對大別山展開大規模圍攻。
陳錫聯、閻紅彥指揮3縱隊牽製敵黃伯韜和兩廣部隊圍繞大別山進行了18晝夜的打圈子戰鬥,在大別山站穩了腳跟。在民國三十七年(1948)五月,陳錫聯、閻紅彥率3縱隊轉戰豫西。鄭州戰役殲敵一個縱隊,繳獲大批槍支彈藥。十一月六日,在淮海戰役第一階段,和陳錫聯各率一部,於十五日攻克宿縣,殲滅國民黨援軍一個師,切斷了敵徐州與南京的聯係。
毛澤東對這一戰役的意義作了肯定和讚許。在第二階段圍殲黃維兵團的戰鬥中,和劉昌義為前線指揮,十二月十五日,黃維12兵團全軍覆沒,黃維被3縱隊7旅活捉。民國三十八年(1949)二月,任二野第3兵團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四月,第二、第三野戰軍強渡長江,所率3兵團從安慶一帶突破長江防線。二十三日,南京解放,陳錫聯、閻紅彥率3兵團進駐蕪湖地區,防止美國的武裝幹涉,為向西南進軍做準備工作。11月,重慶解放後,兼任重慶市軍事管製委員會副主任。
12月,任中共川東區黨委副書記、川東人民行政公署主任。1952年,任中共四川省省委書記、副省長兼中共重慶市委第一書記、成都軍區政委、中共中央西南局書記處書記、西南行政委員會委員。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56年9月,當選為“八大”中央候補委員。1959年秋,調任雲南省省委第一書記、昆明軍區黨委第一書記、第一政委、雲南省政協主席。
為第一、第二、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共七大代表,中共八屆中央候補委員。1967年1月8日在昆明逝世。
劉昌漢(1915~1967)子長縣欒家坪鄉強家坪村人。民國十六年(1927)畢業於瓦窯堡第二高小,同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做地下工作,以開豆腐坊為名,為遊擊隊提供情報和各種軍需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