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軍事人物(4)(1 / 3)

楊國棟(1901~1950)又名國輔,字公甫,子長縣玉家灣鎮楊蘇家溝村人。民國十年(1921)考入陝北榆林中學。民國十四年(1925)加入中國共產黨,因組織學潮,被逐出學校。同年秋,受中共組織派遣,與劉誌丹、霍作林赴上海尋求革命真理。後轉赴廣州入黃埔軍校第四期政治科第2大隊學習,取名楊國輔。畢業後參加北伐,任連長兼黨代表。大革命失敗後,蔣介石在全國清黨,其輾轉回到陝北,在安定北區從事地下活動。

民國十七年(1928)春,任陝北特委代書記兼組織部部長。民國十八年(1929)榆林紅石峽會議後,隨謝子長至寧夏、甘肅一帶國民黨部隊從事兵運,後任陝西警備司令部騎兵旅參謀主任,利用合法身份在部隊中發展黨組織,組織兵變。

民國二十二年(1933)在給陝甘遊擊隊偷運槍支中被捕,直至民國二十五年(1936)國共第二次合作形成時獲釋,任鄜縣(今富縣)保安大隊隊長。民國二十六年(1937)七月,陝北省委書記馬明方指示楊曉春(楊國棟妹)與楊國棟通信接洽,不久,楊曉春、楊一木、黑誌德等到富縣,在楊國棟協助下,建立富縣抗敵後援會。民國三十年(1941),任國民黨軍第27師參謀,通過楊明輔(楊國棟弟)從黃陵運進邊區大量物資。民國三十六年(1947)秋,出任陝西省乾縣縣長。翌年三月組織乾縣軍政人員起義、因肺病猝發,轉西安治療。1950年8月病逝。

史唯然(1902~1955)子長縣安定鎮人。民國十四年(1925)加入中國共產黨,年初,在駐陝北國民軍11旅中從事兵運工作。民國十六年(1927)十月參加清澗起義,後任西北工農革命軍第一遊擊支隊第2大隊隊長。民國十七年(1928)起,先後在西安、漢中、上海等地進行革命活動。

民國二十四年(1935)被捕。民國二十六年(1937)抗戰開始,被釋放,之後在八路軍南京、武漢、重慶、西安辦事處工作。民國三十一年(1942)調回延安,曆任西北局行政處處長、西北貿易公司農民銀行監察委員、陝甘寧邊區政府工商廳副廳長、甘肅軍管會副主任、西北軍政委員會貿易部副部長。1955年8月病逝,安葬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

王新民(1918~1956)子長縣李家岔鎮崖窯溝村人。民國二十三年(1934)加入中國工農紅軍。民國二十四年(1935)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在陝北省紅軍保衛隊、八路軍留守兵團、關中分區、三原分區、鹹陽分區任經濟員、主任、科長、處長、供給部長。1955年轉業到甘肅省交通廳。

1956年病逝。經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中組部、蘭州軍區批準,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張子廉(1914~1957)又名張淨連,子長縣瓦窯堡鎮上馮家莊柴家塌子村人。民國二十一年(1932)三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曆任區支部委員、書記,總支委員、總支書記,西北區直屬黨委委員。民國二十四年(1935)十一月起,曆任紅一方麵軍司令部通信連班長,紅四方麵第4軍政治部保衛部偵察員,第129師司令部二科科員、偵察組組長,第386旅團直特派員、旅直特派員、政治部科員,太嶽區專署公安處處長,第129師第386旅第772團政治處保衛股股長,太嶽區第三專署、第五專署公安處處長,地委社會部部長,晉南行署公安總局副局長,西北行政委員會公安局政治部處長、副主任兼西北公安幹校校長(行政十級)。1957年於西安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