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業(1917~1948)又名萬寶。子長縣李家岔鎮龍嘴河村人。從小隨父親給地主攬工放羊,受盡地主毆打辱罵。民國二十二年(1933)五月,其兄李清彥在董家寺戰鬥中犧牲,遂決定參加革命。不久,任本村少先隊大隊長,親手處死縣政府派來的密探。民國二十三年(1934)五月,謝子長指揮的窯則峁戰鬥打響後,李清業帶領少先隊員送情報、運子彈、向敵方喊話,紅軍遊擊隊全殲井嶽秀部一個連後,受到謝子長的誇獎。同年七月,參加紅軍陝北遊擊隊第1支隊。抗日戰爭開始後,先後任警3旅7團排長、連長、營長。民國三十五年(1946),為應付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全麵內戰,7團奉命移住富縣,李清業率2營駐紮在邊區南緣交道原,出色地完成了上級交給的任務。八月二十四日,部隊奉命赴陝甘邊境迎接由中原突圍北返邊區的王震部隊,曾在一次遭遇戰中一槍未放就取得俘獲國民黨軍少校副官以下12人的勝利。
民國三十六年(1947)三月,蔣介石、胡宗南大舉進犯延安和陝甘寧邊區。警3旅各團奉命參加保衛黨中央、保衛毛主席、保衛陝甘寧邊區的自衛戰爭。四月,胡宗南的第135旅欲由瓦窯堡南下與主力靠攏,西北野戰兵團司令部決定在羊馬河地區殲滅該旅,命令獨1旅附警3旅第7團在羊馬河以南地區堅決阻擊胡部整編第29軍北進接應,李清業率2營擔負二線抗擊任務。午後,135旅被西北野戰軍四個旅團團圍在羊馬河地區,一部企圖奪路逃竄。李清業發現後來不及向上級請示,率部將其死死堵往,保證主攻部隊將該旅殲。
民國三十七年(1948)三月底的宜川、瓦子街戰役中,隸屬於第4縱隊的警備第3旅,與第1、第2、第6縱隊等兄弟部隊一起受命打援,於二十九日將支援宜川的胡宗南部整編第29軍兩萬多人包圍壓縮在喬兒溝、丁家灣、任家灣的狹小地區。三月一日上午大雪飛舞,按照彭德懷發出的總攻令,第4縱隊由北向南攻擊。已升任警7團團長的李清業,在先頭連遭到胡軍死命抵抗時,離開團指揮所,帶領預備隊迅速穿插到前沿陣地,接連摧毀了胡軍的火力點,就在合圍即將完成、戰役馬上就要勝利的時候,李清業身中數彈,光榮犧牲。
郭子秀(1907~1949)又名連娃,子長縣瓦窯堡鎮郭家崖窯村人。民國二十三年(1934),中共地下黨組織決定在瓦窯堡附近物色交通員,因其思想進步、寬厚誠懇,經常進城擔大糞,不為人注意,遂將任務交於他。之後,瓦窯堡駐軍活動及黨組織需要的情報都通過他及時傳了出去。一次,黨組織要他帶傳單進去,他用油紙將傳單包好,放入茅桶,遮過哨兵,安全送進城裏。遊擊隊員閻隨則在城內暴露身份,有被抓危險,他巧妙地將閻隨則帶的短槍綁縛桶底,安然運出。民國二十四年(1935)春,身份公開,任秀延縣十三區區委委員。十月,任瓦窯堡市市委副書記。民國二十五年(1936)一月陝北省發出擴紅號召,帶頭報名參軍,中央軍委曾傳令嘉獎,並在《紅色中華》作了報道。嗣後,曆任中央軍委招待所指導員,三邊(靖邊、定邊、安邊)獨立營教導員、軍分區政治部副主任、聯防司令部十八兵站辦事處處長等職。民國三十八年(1949)三月二十一日在山西錢村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