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二十四年(1935)二月五日,中共陝北特委和陝甘邊特委聯席會議在境內周家嶮召開,會議通過了謝子長和劉誌丹共同製定的軍事部署,成立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謝子長被推選為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二月二十一日,由於傷勢惡化。謝子長在安定縣燈盞灣逝世。
閻誌耀(1909~1935)又名應娃,子長縣瓦窯堡鎮郭家樓村人。出身寒微,生性豪爽,常常聯絡親朋好友與豪門勢族作對,深為瓦窯堡一帶流氓、惡棍懼怕。民國二十年(1931)春,隻身一人去後九天周維祺營當兵。
周維祺營被張廷芝部吞並後,閻誌耀逃離兵營,返鄉務農。民國二十二年(1933)四月,再度從戎,參加紅1支隊。棗樹坪戰鬥失利後,翌年初帶郭銀生、郭立本等13位結拜弟兄參加謝子長恢複的紅1支隊,任第2中隊隊長。七月,攻打安定縣城時,身先士卒,衝鋒在前,率先衝進監獄,救出“犯人”200多人。民國二十四年(1935)三月,調任陝北紅9支隊隊長。
五月七日,國民黨軍高桂滋部第500團左象亨營押運400餘馱物資由清澗向瓦窯堡行進,至馬家坪時遭到閻誌耀的紅9支隊阻擊,前衛班10餘人被殲,主力被逼於馬家坪村。閻誌耀當即送情報於秀延中心區委書記陳克功,動員赤衛軍、少先隊遍山設疑兵,遊擊隊正麵牽製,使左營不敢輕舉妄動。五月九日,紅9支隊配合紅26軍、紅27軍主力全殲左營於馬家坪。同年九月,紅15軍團成立後,閻誌耀任劉誌丹的偵察隊長。十月,在勞山戰役中,閻誌耀率部參戰,中彈犧牲。
謝福成(1908~1935)子長縣李家岔鎮棗樹坪村人,係謝子長家兄謝德惠之子,因幼時過繼於安定姑母史家,曾改名史尚直。民國十六年(1927),安定一帶革命運動迅猛發展,謝福成放棄學業,參加安定的農運、學運活動。十月,隨謝子長參加清澗起義。宜川戰鬥失利後,奉命返回安定,會同李清業、王誌明等人開展中共地下工作,組織民眾抗糧、抗稅,動員青年參加遊擊隊。民國二十一年(1932)二月,參加紅9支隊。十月,隨欒新春至延川開展遊擊活動。民國二十三年(1934)四月,參加紅1支隊,負責政治宣傳工作,除四處遊說外,還編歌曲教民眾傳唱,其創作的“男女要平等,婦女要解放,放腳、剪發、鬧革命……”“工農兵,大家團結起來,打倒反動派……”等歌曲流行甚廣。四月底,謝福成被李丕成民團搜捕入獄,幾番審訊,寧死不屈,後被關入死牢,待機處斬。七月,謝子長率部攻進安定縣城,謝福成被救出獄,任紅2支隊指導員。民國二十四年(1935)秋在甘泉下寺灣戰鬥中負傷犧牲。
謝紹安(1909~1935)子長縣李家岔鎮棗樹坪村人,又名連成,謝子長家兄謝德惠之子。民國二十一年(1932)五月參加紅1支隊,同年六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二十二年(1933)春,率紅1支隊5分隊在安定、靖邊、橫山一帶開展遊擊活動,籌集銀洋千餘元,全數繳公用於軍需。九月,紅1支隊攻打棗樹坪失利,曾幾番衝進陣地背負傷員,並率部阻擊尾隨之敵,使部眾安全轉移。民國二十三年(1934)春,紅1支隊恢複後,任副支隊長。六月,在窯則峁河戰鬥中,隻身衝進敵營,奪得營長張建南駁殼槍一支。民國二十四年(1935)八月,任紅27軍第4團團長。十二月二十三日,率團護送神府特委領導北上,行至橫山縣範家高梁與國民黨軍騎兵連遭遇,激戰中胸部中彈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