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國防動員(2)(1 / 3)

(四)群眾國防教育

群眾國防教育對象包括工人、農民和城鎮居民。利用節假日,特別是八一建軍節、國防教育日等時機,用橫幅、標語、廣播電視等不同形式在縣城繁華地段、黃金時間宣傳《國防教育法》,並開展國防教育“雙十佳”評選活動和一些簽名活動,激發了廣大群眾支前穩後、謀打贏保打贏的信念和熱情,加深了群眾國防意識。每年征兵前後,縣、鄉廣播台(站)廣泛宣傳《憲法》《兵役法》以及征兵宣傳提綱,對廣大群眾進行國防法製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增強群眾的國防觀念。1991年後,縣上編印了大量的“雙擁”

和國防教育材料,散發給群眾,並在縣廣播電台、電視台等新聞媒體開辦國防教育講座和“雙擁”工作專題,宣傳《兵役法》《退伍軍人安置條例》、《軍人撫恤優待條例》等法律法規。1999年,在全縣範圍內開展了“愛黨愛國愛武裝”的國防知識競賽。

四、國防教育基地

子長陵位於子長縣城瓦窯堡北齊家灣坪,為紀念民族英雄謝子長將軍而建。占地麵積4800平方米,南北120米,東西寬70米。始建於1946年,1947年,胡宗南部隊進犯時被毀。1952年重新修建。陵園先後進行了多次維修。園內有毛澤東、朱德、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題詞,還建有革命烈士紀念塔一座,上刻子長籍革命烈士姓名1198名。1988年,子長陵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1995年,被國家民政部和陝西省省委確立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毛澤東故居瓦窯堡毛澤東故居有兩處:一處位於瓦窯堡中心街南段西側孫家院,為毛澤東於民國二十四年(1935)至民國二十五年(1936)居住地。院落坐西向東,一進兩院,大門臨街。占地麵積1200平方米,前院、後院各有窯洞四孔,南起第一孔為辦公休息室,第二孔為會客室。院內掘有防空洞。室內陳設毛氈、被褥、臉盆、鐵壺、水杯、牙刷、茶缸等物,均係1967年依原樣仿製而成。1996年,被陝西省省委、省政府確立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另一處位於瓦窯堡前河灘田家院,為毛澤東於民國二十五年(1936)五月二十一日至六月二十一日在瓦窯堡的居住地。院落坐西向東,一排五孔磚窯,毛澤東在北起第二孔辦公,第三孔為會客休息室,室內陳設品均以原樣仿製而成,現保存完好。1996年,被陝西省省委、省政府確立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周恩來舊居位於瓦窯堡(今子長縣城)前河灘,為周恩來於民國二十四年(1935)十二月十三日至民國二十五年(1936)六月二十一日在瓦窯堡的居住地。院落坐東向西,一排11孔窯洞。大門麵臨巷道,緊挨大門南側有枕頭窯一孔,北側有平房二間。總占地麵積1500平方米。南起第四和第五孔窯洞為周恩來辦公休息和會客室,該院也為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舊址,枕頭窯為軍委會議室,其他窯為軍委工作人員住室。現保存完好。1996年,被陝西省省委、省政府確立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劉少奇故居位於今子長縣鐵獅巷,為劉少奇於民國二十四年(1935)

十一月七日至二十五年(1936)一月十七日在瓦窯堡居住地。院落坐北向南,四合院,占地麵積450平方米,劉少奇居中窯。故居現保存完好。

張聞天故居位於子長縣城下河灘,為張聞天於民國二十四年(1935)

十一月七日至二十五年(1936)六月二十一日在瓦窯堡居住地。院落坐西向東,共五孔窯洞,占地麵積441平方米,南起第二孔窯洞為其居室。故居現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