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勵士第六(2 / 3)

魏武侯說:“怎樣才能做到這三條呢?”

吳起回答說:“君主應挑選有功的人設宴款待他們,對那些沒有立功的人要激勵他們。”於是魏武侯在宮廷設宴席,分三排席位款待將士。立上等功的將士坐在前排,席位備有葷菜,用貴重的禮器,並且有整隻的牛羊豬三牲。立二等功的將士坐在中排,席位備有葷菜,禮器的使用稍次於立上等功的將士。坐在後排的是沒有立功的將士,雖然席位備有葷菜,但是沒有使用禮器。宴席結束後,武侯站在宮門外,對立功將士的父母妻子兒女也按功勞大小進行賞賜,對陣亡將士的家庭,武侯每年都派使者慰問並賞賜他們的父母,以此表明沒有忘記他們。

這個獎勵辦法實行了三年,秦國興師出兵,臨近西河,魏國的士兵聽到這個消息,不等將領發布命令,已有上萬人穿好盔甲奮起抗擊入侵的敵人。

(三)

【原文】

武侯召吳起而謂曰:“子[1]前日之教行[2]矣。”

起對曰:“臣聞人有短長[3],氣[4]有盛衰。君試[5]發無功[6]者五萬人,臣請[7]率以當[8]之。脫[9]其不勝,取笑於[10]諸侯,失權於天下[11]矣。今使[12]一死賊[13]伏[14]於曠野,千人追[15]之,莫不梟[16]視狼顧。何者?忌[17]其暴起[18]而害己。是以一人投命[19],足懼千夫[20]。今臣以[21]五萬之眾,而為一死賊[22],率以討之[23],固[24]難敵矣。”

【注釋】

[1]子:指吳起。

[2]行:有成效。

[3]短長:短處和長處。

[4]氣:士氣。

[5]試:嚐試。

[6]無功:沒有立過戰功。

[7]請:請求。

[8]當:抵擋,抵禦。

[9]脫:通“倘”,倘若,如果。

[10]於:被。

[11]失權於天下:在天下諸侯麵前失去威信。

[12]使:如果,假使。

[13]死賊:亡命之徒。

[14]伏:隱藏。

[15]追:追捕。

[16]梟:貓頭鷹。

[17]忌:顧忌,害怕。

[18]暴起:突然出現。

[19]投命:投,拋棄。投命意為舍生忘死,不顧性命。

[20]足懼千夫:足以令上千人感到害怕。

[21]以:率領。

[22]為一死賊:使他們每個人都成為亡命之徒。

[23]討之:征討敵人。

[24]固:一定,當然。

【譯文】

魏武侯召見吳起,對他說:“你以前實行的辦法,如今已看出成效了。”

吳起回答說:“我聽說人各有長處和短處,士氣也有盛衰之分。您可嚐試派五萬沒有立功的將士,我請求率領他們去抵抗秦軍。如果不能取勝,就會被諸侯所恥笑,在天下諸侯麵前失去威信。現在如果有一個犯下死罪的人隱藏在曠野之中,上千人正在追捕他,這些人沒有一個不像梟鳥和狼那樣瞻前顧後、左顧右盼的,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害怕死罪之人突然出來傷害自己。所以說一人拚命,足以使上千人感到害怕。現在我率領五萬人,使他們每個人都成為亡命之徒,率領這樣的士兵去抗擊敵人,敵人一定難以抵擋。”

【原文】

於是武侯從之,兼[1]車五百乘,騎三千匹,而破秦五十萬眾,此勵士之功[2]也。

先戰一日[3],吳起令三軍曰:“諸吏士當從受敵[4]。車、騎與徒[5],若車不得車[6],騎不得騎,徒不得徒,雖破軍[7],皆無功[8]。”故戰之日,其令不煩[9]而威震天下。

【注釋】

[1]兼:加派。

[2]功:功效,效果。

[3]先戰一日:在作戰的前一天。

[4]受敵:意思是與敵人展開戰鬥。

[5]徒:步兵。

[6]若車不得車:車戰中沒有繳獲敵人的戰車。

[7]破軍:打勝仗的意思。

[8]無功:沒有戰功,不能算立下戰功。

[9]煩:繁多。

【譯文】

魏武侯聽從了吳起的建議,於是給他加派了五百輛戰車,三千匹戰馬,吳起率領這些士兵擊敗了五十萬秦軍,這都是激勵士氣的功效。

在作戰的前一天,吳起向三軍發布命令:“各位將士都要跟隨我去抗擊敵軍。戰鬥中不論是車兵、騎兵還是步兵,如果車戰中沒有繳獲敵人的戰車,騎戰中沒有俘獲敵人的騎兵,步戰中沒有俘獲敵人的步兵,就算是打了勝仗,也不能算立下戰功。”所以作戰那天,他發布的命令不多,但卻威振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