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起說:“作戰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必須首先了解敵軍將領的情況,並考察他的才能。如果敵軍將領能夠根據戰場形勢靈活地運用權謀,那麼他就可以不用費多大的力氣而取勝。如果敵軍將領愚蠢而至於輕信他人,那麼對他就可以用欺詐誘騙的手段。如果敵軍將領貪圖私利而至於不顧自己的名譽,那麼對他就可以用財物賄賂的手段。如果敵軍將領是一個輕易就改變主意而且毫無智謀的人,那麼就可以用擾亂的方法而使他疲勞不堪。如果敵軍將領生活富裕而驕奢,士兵生活貧困而心生怨恨,那麼就可以利用矛盾離間他們。如果敵軍將領進退遲疑不決,常使部隊無所適從,那麼就可以用威勢而逼跑他們。如果士卒輕視他們的將領,產生厭戰思歸的情緒,那麼就可以堵塞大道,把險路讓開,用截擊的方法而取勝。”
【原文】
“進道易[1],退道難[2],可來而前[3]。進道險,退道易,可薄[4]而擊。居軍[5]下濕,水無所通[6],霖雨[7]數至,可灌而沈[8]。居軍荒澤[9],草楚幽穢[10],風飆[11]數至,可焚而滅[12]。停久不移[13],將士懈怠,其軍不備[14],可潛[15]而襲。
【注釋】
[1]進道易:進軍的道路平易。
[2]難:指艱險。
[3]前:通“剪”,消滅。
[4]薄:迫近。
[5]居軍:指安營駐紮。
[6]水無所通:指無法排除積水。
[7]霖雨:指連綿大雨。
[8]沈:淹沒。
[9]荒澤:荒蕪的沼澤地帶。
[10]幽穢:指陰暗潮濕的草木叢生地帶。
[11]飆:大風,狂風。
[12]滅:消失。
[13]停久不移:敵人長久地駐紮在一個地方不轉移。
[14]不備:疏於戒備。
[15]潛:秘密地,悄悄地。
【譯文】
“敵軍如果進路平易,退路艱險,那麼就可以引誘敵人前進然後再殲滅他們。敵軍如果進路艱險,退路平易,那麼就可以逼近敵人攻擊。如果敵人在低窪潮濕的地方安營駐紮,這樣的地方無法排除積水,如果遇到經常下雨的天氣,就可以用灌水的方法來淹沒他們的營寨。如果敵人在荒蕪的湖沼地帶安營駐紮,這樣的地方雜草灌木叢生,如果遇到經常刮大風的天氣,那麼就可以用火攻的方法消滅他們。如果敵人長久地駐紮在一個地方不轉移,那麼他們的將士一定會產生懈怠的心理,部隊疏於防範,我們就可以用偷襲的方法取勝。”
(五)
【原文】
武侯問曰:“兩軍相望[1],不知[2]其將,我欲相[3]之,其術如何[4]?”
起對曰:“令賤而勇者[5],將[6]輕銳以嚐[7]之。務於北[8],無務於得[9]。觀敵之來[10],一坐一起[11],其政[12]以理,其追北佯[13]為不及[14],其見利[15]佯為不知[16],如此將者,名為智將[17],勿與戰矣。若其眾[18]嘩,旌旗煩亂[19],其卒自行自止[20],其兵[21]或縱或橫,其追北恐[22]不及,見利恐不得[23],此為愚將[24],雖眾可獲[25]。”
【注釋】
[1]相望:對陣,對峙。
[2]不知:不了解。
[3]相:觀察並鑒別。
[4]其術如何:有什麼辦法。
[5]令賤而勇者:命令一個位居下列而勇敢的將士。
[6]將:率領。
[7]嚐:嚐試,試。
[8]北:戰敗。
[9]得:勝利。
[10]觀敵之來:觀察敵軍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