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治兵第三(2)(3 / 3)

在訓練方法上,他強調“學戰之法”和“教戰之令”。“學戰之法”即從“一人學戰”推及三軍的方法,單兵格鬥的技術紮實了,再學拚殺技術,然後再學各種戰術與戰法。“教戰之令”,即根據士兵的不同特點,讓他們各盡所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才能和特長,從而達到人盡其才的效果。

三、治軍將領的選拔標準——沉著果斷。將領作為一軍的主帥,是核心人物,因此必須要具備果敢決斷、沉著冷靜、足智多謀等素質。“凡兵戰之場,立屍之地,必死則生,幸生而死。其善將者,如坐漏船之中,伏燒屋之下,使智者不及謀,勇者不及怒,受敵可也”。“用兵之害,猶豫最大;三軍之災,生於狐疑。”一個優秀的將領應該是沉著冷靜的,同時還要具備堅決果斷的素質,作了決定要立刻行動,不能有半點猶豫。

【戰例】

司馬穰苴整肅軍紀

春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的爭霸戰不斷加劇,齊桓公在位時,齊國國力強盛,在中原地區一度以霸主相稱,然而齊桓公死後,齊國國力減弱,漸漸失去霸主的地位,齊景公在位時,晉國、燕國不斷派兵入侵齊國,而齊軍屢戰屢敗,景公對此十分憂慮,他深知齊國要想扭轉敗局,必須要選派一名得力的軍事將領。此時齊相國晏嬰極力向景公推薦司馬穰苴。司馬穰苴是田完的後代,他熟知兵法,且“文能服眾,武能威敵”,在治軍、用兵方麵很有見解,齊景公對他大加讚賞,於是立即拜他為大將,並在司馬穰苴的要求下派自己的親信大夫莊賈任監軍,共同抵禦晉、燕的入侵。

然而此時的齊軍在多次打了敗仗之後,早已軍心動搖,士氣低落,司馬穰苴看到這種情況,決心從嚴治軍,以振軍心。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嚴肅軍紀。司馬穰苴辭別景公後,準備率軍出發,他對莊賈說,明天中午準時在軍營會齊,點兵出發。第二天,司馬穰苴早早來到軍營,叫軍士立起標竿,記錄時辰。而莊賈自恃是齊景公的寵臣,狂傲自大,根本沒把司馬穰苴放在眼裏,時近中午,他還在與送行的同僚飲酒作樂。約定的時辰已到,司馬穰苴看莊賈還沒有到軍營,便開始部署軍隊,並一再申明要嚴肅軍紀,任何人不得違反。黃昏時分,莊賈才到軍營,司馬穰苴問明原因後對他說,作為一名將領,要時刻做到遵守軍紀,從接受了任務起,就要把親人朋友拋在腦後,全身心投入戰鬥,現在大敵當前,士兵們都在積極準備戰鬥,你卻飲酒作樂,置國家命運於不顧,違反了軍紀,按軍法當斬首論處。莊賈十分害怕,忙派人向景公報信,請景公救他,結果派去的人還沒回來,司馬穰苴就把莊賈斬了。齊軍士兵看到司馬穰苴軍紀嚴明,執法如山,都十分敬佩。過了一會兒,齊景公派來的使臣拿著符節來救莊賈。由於情況緊急,使臣竟驅車直入軍中,司馬穰苴見狀,高聲問軍法官:“在軍營裏駕車橫衝直撞,應如何處治?”軍法官回答:“當斬”。使臣大驚,請司馬穰苴饒命。司馬穰苴說:“既然是國君派來的使臣,可以不殺,但必須執行軍紀。”於是命令士兵拆了使臣車輛,斬掉馬匹,以示三軍。斬殺莊賈後,司馬穰苴立即著手整飾軍隊,嚴明軍紀,加緊訓練士兵,提高作戰能力。從此,齊軍士氣高漲,令行禁止,軍威大振。

司馬穰苴在治軍中不但注重“樹威”,更注重“施恩”,作為一軍主帥他和士兵們同甘共苦,士兵們的宿營、修灶、飲食等日常生活情況他都要親自過問,齊景公提供給他的費用和糧食他也全部用來犒賞士兵。他關心士兵的疾苦,和士兵吃同樣的夥食,戰鬥中更是以身作則,深得士兵的信任和愛戴,士兵們都士氣高昂,苦練本領,奮勇殺敵,就連受傷的士兵也爭先參戰。晉軍和燕軍得知消息後,懼怕齊軍的勇猛,不得已撤兵,取消了攻齊的計劃。司馬穰苴率齊軍乘勢追擊,收複了齊國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