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1]畜:馴養。
[2]方:方法。
[3]安其處所:指飼養馬的處所一定要安靜舒適。
[4]適:適宜,適當。
[5]節:節製。
[6]廄:馬房。
[7]廡:大房子。
[8]刻剔:剪刷。
[9]鬣:馬的鬃毛。
[10]落:釘掌。
[11]四下:指馬的四蹄。
[12]戢:遮擋,遮蔽。
[13]習:了解,熟悉。
[14]閑:通“嫻”,嫻熟。
[15]親:親近。
[16]使:指使用戰馬。
[17]鞍、勒、銜、轡:鞍,馬鞍。勒,帶嚼子的馬絡頭。銜,馬具,即馬嚼子,由青銅或鐵製成。轡,馬韁繩。
[18]完堅:完整堅固。
[19]末:末端。
[20]日暮道遠,必數上下:如果天色已晚並且路程遙遠,就要騎馬與步行交替進行。
[21]寧:寧可。
[22]慎:禁戒。
[23]勞:使勞累。
[24]有餘:指有充沛的體力。
[25]覆:襲擊,伏擊。
[26]橫行天下:天下無敵的意思。
【譯文】
武侯問:“馴養戰馬有什麼方法嗎?”
吳起答道:“軍隊的馬匹,飼養的處所一定要安靜舒適,適時得當地給馬匹喂養水草,饑飽要有節製。冬天要使馬廄保持溫暖,夏天要讓馬棚通風涼爽。要經常給馬匹剪刷鬃毛,細心地給馬鏟蹄釘掌,要遮擋馬的耳目兩側,使它不要受到驚擾。要讓戰馬練習奔跑追逐,熟悉前進、停止的各種動作。要做到人和馬互相熟悉親近,然後才能使用戰馬。挽馬和乘馬的裝具,如馬鞍、籠頭、嚼子、韁繩等物,一定要使其完整堅固。通常說來,馬匹不是在跑完遙遠的路程後受傷,就是在剛開始使用時受傷。不是在過於饑餓時受傷,就是在過飽時受傷。因此如果天色已晚而且路程遙遠時,就要騎馬與步行交替進行。寧可讓人疲勞些,也不要讓戰馬過於疲勞。經常使戰馬保持充沛的體力,就可以防備敵人的襲擊。能夠懂得這些道理的,就能做到天下無敵。”
【評析】
《治兵》篇的主要內容是論述如何治理軍隊,而吳子的治軍理念就是“以治為勝”,這是吳起在軍隊建設方麵的核心思想。圍繞這個核心,吳起從三個方麵進行了詳盡的論述。
一、軍隊的建設目標——父子之兵。吳起認為,一支軍隊要想打勝仗,必須要有一支“父子兵”。而所謂的“父子兵”,他也提出了標準:“所謂治者,居則有禮,動則有威,進不可擋,退不可追,前卻有節,左右應麾,雖絕成陳,雖散成行。與之安,與之危,其眾可合而不可離,可用而不可疲,投之所往,天下莫當,名曰父子之兵。”
他主張軍隊的建設要注重提高質量,提倡練出精兵,一支軍隊有沒有戰鬥力,不是看數量的多少,而是要看其兵的質量如何。一支法令嚴明、賞罰有信用、軍紀嚴格、訓練有素、團結一心、將士互愛的軍隊,即使沒有“百萬之眾”,也會“投之所往,天下莫當”。
二、軍事訓練的指導思想——教戒為先。
一支軍隊能否打勝仗,主要看其戰鬥力的強弱,就必須經過嚴格的軍事訓練。
在戰法訓練上要學會“以近待遠,以逸待勞,以飽待饑”;在戰備行動的訓練上,他強調四道即“進兵之道”、“行軍之道”、“駐止之道”、“馴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