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治兵第三(2)(1 / 3)

[10]整兵:整理兵器。

[11]習陳:練習列陣。

[12]趨食:迅速就餐。

[13]嚴辨:隊伍整裝待發。

[14]就行:部隊按隊列站好。

[15]聲合:指鼓聲齊鳴。

[16]舉旗:指舉旗指揮軍隊行動。

【譯文】

吳起說:“教戰的法令,是身體矮小的士兵要使用矛或戟,身材高大的士兵要用弓和弩,身體強壯的士兵要扛大旗,作戰勇敢的士兵要操金鼓,體弱的士兵要擔任飼養任務,聰明的士兵要充當能出謀劃策的謀士。把同鄉同裏的士兵整編在一起,讓同什同伍的士兵互相聯保。軍隊行動的信號是第一次擊鼓,整理兵器;第二次擊鼓,練習列陣;第三次擊鼓,迅速就餐;第四次擊鼓,隊伍整裝待發;第五次擊鼓,隊列站好。聽到鼓聲齊鳴,然後舉旗指揮軍隊行動。”

(七)

【原文】

武侯問曰:“三軍進止,豈有道[1]乎?”

起對曰:“無[2]當天灶[3],無當龍頭[4]。天灶者,大穀之口;龍頭者,大山之端。必左青龍[5],右白虎[6],前朱雀[7],後玄武[8],招搖[9]在上,從事[10]於下。將戰之時,審[11]候風所從來,風順致呼而從之[12],風逆堅陳以待之[13]。”

【注釋】

[1]道:規則,原則。

[2]無:不要。

[3]天灶:指大山的穀口。

[4]龍頭:指大山的頂端。

[5]青龍:青龍也稱蒼龍,為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東方之神,後為道教所信奉,同白虎、朱雀、玄武合稱四方四神。文中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招搖皆為古代軍旗的名稱,青龍旗為青色,旗上繪蛟龍,為左軍或左陣的旗號。

[6]白虎:白虎旗為白色,旗上繪虎,為右軍或右陣的旗號。

[7]朱雀:朱雀旗為紅色,旗上繪鳥隼,為前軍或前陣的旗號。

[8]玄武:玄武旗為黑色,旗上繪龜蛇,為後軍或後陣的旗號。

[9]招搖:《史記天官書》:“杓端有兩星,一內為矛招搖,一外為盾天鋒。”招搖旗為黃色,旗上繪北鬥星,為中軍的指揮旗。

[10]從事:依照命令行動。

[11]審:仔細。

[12]風順致呼而從之:順風時就呐喊而乘勢進擊敵人。

[13]風逆堅陳以待之:逆風時就堅守陣地固守,等待時機破敵。

【譯文】

武侯問道:“軍隊前進、停止,有一定的原則嗎?”

吳起答:“不要在‘天灶’上紮營,不要在‘龍頭’上駐兵。所說的天灶,就是大山穀的口子。所說的龍頭,就是大山的頂端。軍隊指揮必須左軍用青龍旗,右軍用白虎旗,前軍用朱雀旗,後軍用玄武旗,中軍用招搖旗在高處指揮,軍隊在下麵要按旗號指示行動。臨戰時,還要觀察風向,順風時就呐喊而乘勢進擊敵人,逆風時就堅守陣地固守,等待時機破敵。”

(八)

【原文】

武侯問曰:“凡畜[1]車騎,豈有方[2]乎?”

起對曰:“夫馬,必安其處所[3],適[4]其水草,節[5]其饑飽。冬則溫廄[6],夏則涼廡[7]。刻剔[8]毛鬣[9],謹落[10]四下[11],戢[12]其耳目,無令驚駭。習[13]其馳逐,閑[14]其進止,人馬相親[15],然後可使[16]。車騎之具,鞍、勒、銜、轡[17],必令完堅[18]。凡馬不傷於末[19],必傷於始;不傷於饑,必傷於飽。日暮道遠,必數上下[20]。寧[21]勞於人,慎[22]無勞[23]馬,常令有餘[24],備敵覆[25]我。能明此者,橫行天下[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