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倦:疲倦,疲憊。
【譯文】
“燕國國民生性樸實敦厚,百姓做事謹小慎微,崇尚勇敢與義氣,做事很少欺詐和使用計謀,所以燕軍善於防守卻缺少靈活與機動。攻打燕陣的方法,接觸它而後脅迫它,擾亂它而後遠離它,突襲它的後方,使它的將帥感到疑惑士兵感到害怕,同時把我軍的車騎部署在敵軍必經之路,這樣它的將領就可以被我軍擒獲了。三晉是中原國家,國民性情溫和,國家政令平穩,百姓對戰爭感到疲憊,對戰爭早已習以為常,士兵輕視他們的將領,鄙薄俸祿,士兵沒有拚死決鬥的意誌,即使兩國的軍隊治理有方但卻難以發揮作用,攻擊這種布陣的方法就是用強大的兵力去阻擊與壓製它,如果它前來進攻就與它對戰,如果它後退就進行追擊,使它們的軍隊疲於奔命。這就是六國的形勢。
【原文】
“然則一軍之中,必有虎賁[1]之士,力輕扛鼎[2],足輕戎馬[3],搴[4]旗斬將,必有能者。若此之等,選而別之,愛而貴[5]之,是謂軍命[6]。其有工[7]用五兵[8]、材力健疾[9]、誌在吞敵者,必加其爵列[10],可以決勝。厚其父母妻子[11],勸[12]賞畏罰。此堅陳之士[13],可與持久[14],能審料[15]此,可以擊倍[16]。”
武侯曰:“善!”
【注釋】
[1]虎賁(bēn):古代對勇士的一種稱謂。意為像虎一樣奔走追逐野獸,喻其勇猛。
[2]鼎:古代的一種炊器,多用青銅製成,呈圓形,三足兩耳,盛行於商周時期。
[3]戎馬:戰馬。
[4]搴(qiān):拔取。
[5]貴:重用的意思。
[6]軍命:這裏指三軍的命脈。
[7]工:善於,精通。
[8]五兵:古代常用的五種兵器,一說為戈、戟、殳、酋矛、夷矛。一說為戈、戟、矛、殳、弓矢。文中泛指各種兵器。
[9]健疾:行動快速敏捷。
[10]爵列:指爵位的等級。
[11]妻子:妻子和兒女。
[12]勸:勉勵,激勵。
[13]堅陣之士:指加強陣勢的骨幹。
[14]持久:持久作戰。
[15]料:了解。
[16]可以擊倍:可以擊敗數倍於我們的敵人。
【譯文】
“既然這樣,那麼一軍之中,必定有像猛虎那樣的勇士,他們的力氣大得可以輕而易舉地扛起大鼎,行動敏捷得能夠追得上戰馬。在戰鬥中,奪取敵旗,斬殺敵將,一定有這樣有才能的人。這樣的人,必須將他們選拔出來,愛護並且重用他們,他們就是一個軍隊的精華。凡有善於使用各種兵器、身強體壯、行動敏捷、誌在殺敵的,一定要為他們加官晉爵,這樣就可以用他們來決戰。厚待他們的父母妻子兒女,用獎賞鼓勵他們,用懲罰警戒他們,使他們成為加強戰鬥陣勢的骨幹,用來進行持久的戰鬥。如果能清楚地了解這些問題,就可以打敗成倍於我們的敵人了。”
武侯說:“說得好!”
(二)
【原文】
吳子曰:“凡料敵[1]有不卜[2]而與之戰者八:一曰疾風大寒,早興寤遷[3],刊木濟水[4],不憚[5]艱難。二曰盛夏炎熱,晏[6]興無間,行驅[7]饑渴,務於[8]取遠。三曰師既淹[9]久,糧食無有,百姓怨怒,妖祥[10]數起,上不能止[11]。四曰軍資[12]既竭,薪芻[13]既寡,天多陰雨,欲掠無所[14]。五曰徒眾不多,水地不利[15],人馬疾疫,四鄰[16]不至。六曰道遠日暮,士眾勞懼[17],倦而未食,解[18]甲而息。七曰將薄吏輕[19],士卒不固[20],三軍數驚[21],師徒無助。八曰陳而未定[22],舍[23]而未畢,行阪涉險[24],半隱半出[25]。諸如此者,擊之勿疑。”
【注釋】
[1]料敵:判斷敵情。
[2]卜:占卜。古人用火燒灼龜甲,取兆,即看龜甲出現的裂紋,據此推測吉凶,稱為卜。後來也指用其他方法預測吉凶。
[3]寤:睡醒。與“寐”相對。早興寤遷指晝夜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