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料敵第二(1)(2 / 3)

【注釋】

[1]性剛:性情剛毅。

[2]細民:相當於細人,指見識短淺或地位低微的人。

[3]祿:俸祿。

[4]兩心:指有二心。

[5]前重後輕:指布置的兵力前後實力不一樣。

[6]三分之:指兵分三路。

[7]獵:攻擊。

[8]脅:脅迫。

[9]壞:瓦解。

[10]強:強悍。

[11]政嚴:政令嚴明。

[12]信:指守信用。

[13]讓:謙讓,禮讓。

[14]自戰:各自為戰。

[15]示:用,以。

[16]離:脫離。

[17]乖:分散。

[18]設伏投機:預先設下埋伏,等待時機而動。

[19]取:擒獲。

[20]性弱:生性懦弱。

[21]其政騷:這裏指楚國政令煩雜。

[22]整:整齊。

[23]屯:這裏指軍隊的駐地。

[24]氣:銳氣。

[25]弊:疲憊。

【譯文】

“齊國的國民性情剛毅,國家富有,君臣驕奢淫逸,但對百姓態度十分怠慢,政令寬厚但俸祿分配卻不均衡,一個軍陣之內三心二意,兵力的布置前重後輕,雖然兵力眾多,但是布陣不堅固。攻打齊陣,必須兵分三路,兩路攻擊它的左右兩翼,迫使它撤退,另一路跟蹤追擊,這樣它的陣勢就瓦解了;秦國國民生性強悍,國家地處險要之勢,政令嚴明,賞罰極重信用,兵士不懂得謙讓,都爭強好勝,所以布陣雖然分散,但是兵士卻能各自為戰。攻打秦陣的方法,一定要先讓他們看到利益,然後引誘他們上鉤,士卒貪求利益,就會脫離將領的領導,這時趁他們陣形散亂時打擊分散的小股敵人,並且預先設下埋伏,視時機而動,敵將就可擒獲。楚國民眾生性懦弱,國家土地遼闊,政令煩雜,人民疲憊,楚陣雖然整齊但卻不能持久。攻打楚陣的方法,要突襲它的駐地,先挫敗士氣,以小部分兵力突然進攻,然後迅速撤退,使楚軍疲憊勞累,但卻不與它正麵交戰,這樣就可以打敗楚軍。

【原文】

“燕性愨[1],其民慎,好勇義[2],寡詐謀[3],故守而不走[4]。擊此之道,觸[5]而迫之,陵[6]而遠之,馳而後[7]之,則上疑而下懼,謹我車騎,必避之路[8],其將可虜。三晉者,中國[9]也,其性和[10],其政平[11],其民疲於戰,習[12]於兵,輕其將,薄[13]其祿,士無死誌[14],故治[15]而不用。擊此之道,阻陳而壓[16]之,眾來則拒之,去則追之,以倦[17]其師。此其勢也。

【注釋】

[1]愨(què):誠篤,忠厚。

[2]好勇義:崇尚勇敢,講究義氣。

[3]詐謀:欺詐計謀。

[4]走:指靈活機動。

[5]觸:指戰場上接觸。

[6]陵:同“淩”,欺淩,侵侮。

[7]後:軍隊的後方。

[8]必避之路:指必退之路。

[9]中國:古時中國與現在含義不同,古時華夏族、漢族多建都於黃河南北,因此稱其地為中國,與中原、中土的含義相同。初時指河南及其附近一帶,後來由於華夏族、漢族的活動範圍有所擴大,因此黃河中下遊一帶,也稱為中國。這裏指韓趙兩國地處中原,是中原地區的諸侯國。

[10]性和:性情溫和。

[11]政平:政令平穩。

[12]習:習慣於。對某事習以為常,這裏指三晉的百姓對戰爭已司空見慣。

[13]薄:鄙薄。

[14]死誌:拚死決鬥的意誌。

[15]治:本義為治理水,這裏指整治、治理、管理。意為兵力部署整齊劃一。

[16]壓:施加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