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9章 風暴將軍施瓦茨科普夫(3 / 3)

盡管施瓦茨科普夫沒有接到開戰命令,但是,他一直緊張、密切地注視著外交場上的角逐,命令部隊全力做好作戰準備。1991年1月15日,布什總統終於下定了作戰決心,國防部長切尼立即命令施瓦茨科普夫在16日晚些時候執行命令。然而,此時的施瓦茨科普夫,卻沒有表現出任何的焦躁不安或驚慌失措,即使白宮的軍事顧問們發出了“上帝啊,為什麼他還不進攻”這樣的感慨。恰恰就是在這關鍵時刻,施瓦茨科普夫向世人展現了他作為前線總指揮官冷靜的將軍本色。在深入地下五層的作戰室裏,施瓦茨科普夫同他的高級助手們聚在一起。當施瓦茨科普夫把命令發布後,他找到隨軍教士彼特森上校,要他為美軍的勝利和平安祈禱。接著,他放了一張格林伍德“上帝保佑美國”的唱片。對久經沙場的施瓦茨科普夫來說,他對這首歌有著特殊的感情,他希望今天這首歌能保佑他奪取戰爭的勝利。

1991年1月17日淩晨3時許,代號為“沙漠風暴”的作戰行動終於正式拉開了帷幕。施瓦茨科普夫命令航空兵和導彈對伊進行戰略空襲,目的在於打亂伊拉克政府的主要職能,摧毀其戰爭潛力和戰略反擊能力。為了達到戰略空襲的突然性,施瓦茨科普夫早在“沙漠盾牌”行動的後期,就故意讓美軍空軍的飛機實施24小時持續空中活動,並有意讓伊軍看到在沙特和波斯灣上空有大批飛機活動。這些飛機在執行防禦性飛行任務時,其飛行航線和飛機架數與戰略空襲計劃相同。同時,還形成了每周有一個夜晚空中活動突增的模式。俗話說“兵不厭詐”,美軍戰前這一係列空中行動,使伊軍習以為常,逐漸降低了警惕性。因而,當1月17日淩晨,大批聯軍飛機升空向伊拉克撲來時,伊軍仍未察覺,當F-117A隱形戰鬥機和“戰斧”式巡航導彈襲擊巴格達目標40分鍾後,伊軍才開始實施燈火管製。

38天的戰略空襲(1月17日至2月23日),聯軍基本打亂了伊軍的指揮、通信係統,並給伊軍地麵部隊以重創,伊軍已基本喪失整體抗擊能力。戰略空襲結束後,施瓦茨科普夫意識到,出動地麵部隊圍殲伊軍主力於科威特和伊拉克南部的時機已經成熟。24日淩晨1時,他果斷下達了地麵進攻的命令。精明的施瓦茨科普夫早在戰略空襲初見成效之際,便把在沙科邊境的聯軍地麵主力秘密調往伊軍暴露而薄弱的右翼,準備從側後迂回包圍伊軍主力,將其殲滅在科威特地區。同時,為了進一步鉗製科威特的伊軍主力,美海軍力量在戰略空襲的同時,也開始消滅伊海上力量。聯軍第4陸戰遠征旅也向科威特東海岸實施佯動登陸,成功地將科威特的伊軍主力鉗製在科威特地區,積極支援了聯軍主力向西部的秘密調動。

地麵進攻戰至2月28日8時,聯軍殲滅伊軍10多個師,擊毀伊軍坦克1300多輛、裝甲車1200多輛,俘敵5萬多人。此時,伊拉克見大勢已去,敗局已定,被迫表示全麵無條件地接受聯合國安理會的十幾個決議。海灣戰爭遂告結束。

3月3日,施瓦茨科普夫乘飛機來到遭破壞的科威特機場。伊軍在撤退時把許多油井點燃,烏黑的油煙把海灣上空籠罩。施瓦茨科普夫看著跑道不遠處從油井噴射出來的火球,心情十分沉痛,他長長地出了一口氣,隨後便快步走向一架直升機。在直升機上,他俯瞰著硝煙未盡的戰場,隻見無數伊軍的坦克、裝甲車和汽車的殘骸仍冒著縷縷青煙,散布在廣闊的沙漠裏。看到這一情景,施瓦茨科普夫的心情又變得十分愉快,他為自己能奪取這場戰爭勝利而高興,他像一位畫家欣賞自己剛剛繪完的作品一樣,盡情地欣賞著自己的戰爭傑作,臉上露出勝利的微笑。

海灣戰爭,使施瓦茨科普夫一舉成名,被世人稱作“風暴將軍”!戰後,他也向鮑威爾爆發了最後一次“熊”脾氣:“我要退休,我不想忍受你所受的窩囊氣。”正如他靜靜地來,施瓦茨科普夫靜靜地退出了現役,在風景優美的佛羅裏達海濱過起了寧靜的悠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