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7章 抗美援朝中的空戰寫在異國藍天上的壯歌(1)(1 / 3)

1、毛澤東的憂慮與決策

★作戰時間1951年9月至1953年5月

★作戰地區 清川江、德川以西,順川以北,鄰近鴨綠江的大部分地區

★作戰目的

入朝作戰初期,誌願軍地麵部隊由於沒有製空權,在美軍立體化作戰的攻勢下,付出了極大的代價。為此,初建的中國空軍緊急行動起來,經過半年的組建與訓練,於1951年9月參加了抗美援朝,對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空軍實施的空中突擊、封鎖進行了反擊。

對於現代化的大兵團作戰而言,毛澤東深知,沒有空軍就沒有製空權,沒有製空權就意味著地麵部隊將會暴露在敵方的空中火力之下,也就意味著勝利的天平將幾乎肯定地向擁有製空權的一方傾斜。對於長期沒有空軍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來說,束手無策地挨敵人飛機的狂轟濫炸是永遠都刻骨銘心的痛苦回憶。

1950年10月13日,彭德懷匆匆從安東飛到北京,聽取了關於蘇聯空軍緩出動的情況通報。10月14日,斯大林讓莫洛托夫明確地告訴中國:蘇聯會很快向誌願軍先提供10個師的步兵裝備,蘇聯的空軍將隻派駐中國境內防空襲,2個月或2個半月以後蘇聯也不準備派空軍進入朝鮮境內作戰。

10月15日、17日,彭德懷兩次飛北京,核心問題都是:蘇聯不出動空軍援助中國誌願軍,誌願軍怎樣辦?

當時,在中國高層領導人的決策中,年輕的中國空軍能否參戰,成為一個焦點。

10月18日,毛澤東主持召開高級軍事會議,再次研究出兵援朝的問題。剛剛從蘇聯回到北京的周恩來介紹了商請蘇聯出動空軍支援的最終結果。

大家為蘇聯采取暫停出動空軍的立場感到不快。盡管出兵有許多的不利條件和困難,但毛澤東仍義無反顧地作出了令麥克阿瑟、斯大林、令整個世界為之駭然的決策:“不要再對蘇聯出動空軍掩護我軍抱什麼希望了,我們務必先走!沒有空中支援也要出兵!”

會議一陣沉默後,彭德懷起身,目光如炬地看著劉亞樓,說:“空軍司令官,我等著你的空軍呐!”眾人的目光頓時集中在劉亞樓的身上。

劉亞樓語氣鏗鏘:“請彭總放心,不論蘇聯空軍出動時間早晚,我們空軍都要克服千難萬險,盡快拉上戰場。”

2、援朝空軍誕生

誌願軍剛入朝時,美軍在朝鮮戰場上就已投入戰略空軍和戰術空軍10個聯隊另4個大隊又4個中隊,海軍航空兵4個大隊,各種飛機1200餘架。

從1950年10月底至這一年的12月間,彭德懷指揮中朝軍隊連續發動了兩次戰役,殲滅了“聯合國軍”的大量有生力量,並迫使美軍退回了三八線。但是,在交戰的過程中,由於誌願軍防空武器少,美軍擁有絕對的製空權,致使誌願軍的大兵團行動和後勤支援遭到了美空中力量的極大幹擾和破壞。

這一切都在毛澤東的意料之中。他反複思考著如何打破美軍的空中優勢。中南海菊香書屋的燈火長明著,他坐在寬大的書案前深深地吸煙,緩緩地吐煙。

毛澤東指示空軍:“必須力爭在很短的時間內,訓練出一批具有一定作戰能力的空軍,以用於戰場支援。”

於是,根據毛澤東的指示,在不足兩個月的時間裏,一批援朝空軍誕生了。

1950年8月,誌願軍空軍司令員劉亞樓的手中隻有一張牌,也是唯一的一張王牌,就是空軍第4混成旅。而這支部隊還遠沒有達到出國作戰的能力,尚且麵對的是世界頭號空中強國。

新中國麵對現代化的強敵,麵對現代化的戰爭,急需自己現代化的軍種——空軍。

在空軍的一次黨委會上,劉亞樓明確指出:“組建作戰部隊的步伐必須加快,各航校要盡可能多、盡可能快地組建航空兵部隊!”

“目前,各航校的空、地勤學員數量,都達到了飛機、器材、教學和訓練承受能力上的最大限度。”參謀長王秉璋彙報說。

劉亞樓深思了好一會,起身說:“總之要突出一個快字,我看可以將飛行學員的四級訓練體製改為三級訓練體製,免去高級教練階段,畢業後直接到部隊使用戰鬥機。”

會議討論後,表示讚同。

“空軍上下都要緊急行動起來,投入一級戰備狀態,政治部一定要做好工作,促使全軍的思想都集中在一個目標:反擊美國空中強盜,保衛祖國領空不受侵犯!”劉亞樓最後說道。

從1950年8月到10月,在不足2個月的時間內,混成4旅4個團增補了7個航校新畢業的學員;並像滾雪球一樣,很快便組建了空2師、空4師、空5師、空8師、空10師;到12月下旬,又組建了3、6、7、9師;各軍區空軍也相繼誕生。

3、援朝誌願軍空軍的組建

1950年10月底的一天。劉亞樓受召來到中南海。

毛澤東語重心長地說:“誌願軍地麵部隊,主要是以步兵和為數不多的炮兵參戰。與擁有陸、海、空相互配合的美國軍隊作戰,製空權必然操縱在美軍手中,這對誌願軍的戰鬥行動極為不利。彭德懷同誌最擔心的便是出國作戰有無空軍掩護的問題。從金日成的電報來看,他們很吃美軍空軍的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