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美方提交的幾乎是一堆廢紙的資料相反,我方交給對方的戰俘名單,卻是清清楚楚,一目了然。中朝向敵方提供的戰俘人數:南朝鮮軍7142人;美軍3193人;其他國家軍隊1216人,共計1.1551萬人。這個戰俘名單包括了朝中方麵所收容的全部戰俘。其中有美軍第24師師長迪安將軍。迪安是在1950年7月中旬的大田戰鬥中被朝鮮人民軍俘獲的。
敵方對我方提供戰俘名單的準確、翔實十分驚奇,並害怕以此給美方代表帶來“沉重的負擔”,“造成新的壓力”,於是故意找碴。他們以美方在戰場上的“失蹤”的人數為依據提出質問,說中朝提供的名單僅占失蹤美軍的27%;南朝鮮軍失蹤8.8萬人,而說我方僅提供7000多人,那8萬多人哪裏去了?十分有趣的是,美國國防部在此以前,隻承認有169名美軍被俘,表明美軍是勇敢的,不會投降的,現在卻又把它宣布為“失蹤”的人員,統統算成戰俘。他們說,美方“失蹤”的有1.2萬多人,而朝中方麵提出的美軍戰俘隻有3000多。
12月21日李奇微又節外生枝,致信金日成和彭德懷,再次在紅十字會訪問戰俘營問題上做文章。信文如下:
“從朝鮮衝突的早期以來,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曾幾次請求你們以及你們政府當局許可他們的代表進入北朝鮮,單單去視察戰俘營,以便給你們現在羈留的聯合國軍戰俘和南朝鮮戰俘以物質上和精神上的援助。此外,聯合國軍停戰代表團已一再向你方代表團提出建議,要求給予同樣的許可,並且指出,聯合國軍司令部從這場戰爭一開始起,就允許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對它所擁有的戰俘有這種特權。迄今為止,這一切請求和建議都被拒絕。
“現在我代表有關的成千上萬的士兵並以被你們俘虜的每一個人的家庭的名義,我再親自請求你們重新考慮這種行動。我絲毫看不出你們有任何正當的理由不允許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執行這種基本的人道主義的工作——在以前的戰爭中各國都肯定允許該委員會進行的工作。
“我一心隻想到這些人的福利和他們的家庭的哀痛。我誠懇要求你們,請求立即許可持有適當證件的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代表入境——他們現在已準備好隨時給你們以援助。”
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元帥和中國人民誌願軍彭德懷司令員,12月24日複信李奇微。信文如下:
“為了雙方戰俘和他們家屬的利益,我們認為,當前最重要的事情,是迅速解決談判中的各項問題,使之早日達成停戰協議,以便使停留在雙方戰俘營中的全部被俘人員,得以在協定簽字生效後,迅速回到他們的家鄉去,和他們久別而懸念的親人們團聚,恢複他們的和平生活。現在停戰談判中的幾個重要問題,也已接近解決,隻是因為你方一再節外生枝地堅持無理的要求來拖延談判,以致停戰協議尚未達成,雙方戰俘無從獲釋,雙方萬千被俘人員家屬的長期懸望的痛苦也因此繼續下去。
“我方對於戰俘,無論在飲食、被服、居所或娛樂方麵都本著寬待戰俘的精神和政策,給予他們以完全合乎人道的待遇。傷、病戰俘都能夠從為他們安排的醫療設備和醫務人員那裏得到有效的治療。我方所提出的關於戰俘的精確名單,充分反映了我方對戰俘的人道的注意和關切。因此,我們認為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對戰俘營的訪問是不必要的。
“但是,為了雙方遣俘工作進行便利起見,我們建議,在停戰協定簽字生效之後,立即由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紅十字會的代表,會同紅十字會國際委員會的代表組成聯合訪問團,分組出發,到雙方戰俘營去進行就地訪問,並準備在雙方戰俘交接的集中地點,協助遣俘工作。你如同意,請將我們這個建議轉達給紅十字會國際委員會。”
紅十字會代表訪問戰俘營的問題暫時擱在一邊了,而一場尖銳的名單鬥爭開始了。我方提交的戰俘資料中,按照戰俘的國籍使用他們所各自通用的文字,詳細地列出他們的軍號、級別、部隊番號和戰俘營的所在地點;但美方所提交的名單中,卻除了英文拚寫的姓名以外,根本沒有列出任何必需的識別材料。中朝代表要求對方盡快提出完整的戰俘材料,而且對名單和總數不符的問題也必須作出認真的答複。
麵對我方的一再催促,美方顯得十分尷尬。美方倒打一耙,又玩弄以戰場失蹤數字來索要戰俘的把戲,並以此為據,指控我方對戰俘施加暴行。然而這一圖謀很快就破產了。12月26日,美國《國民前衛周刊》曾揭露美國政府所發表的“失蹤”數字的虛妄。該刊說:“要知道其餘大多數失蹤的美國士兵到底是在什麼地方,這個線索不應該從‘暴行’方麵去找,而應該從過去一年中所發生的朝鮮戰爭的悲慘過程中去找。”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12月19日也對美國發表的“失蹤”數字表示懷疑,並列舉以下事實加以說明:“當美軍第2師的1個營在1950年11月末被圍殲時,估計損失為800人以上,這批人員的最大部分被列為‘戰鬥中失蹤’,但事實上在中共軍隊對這被圍的一營人作五次連續的進攻時,若幹官員相信,或許這一營的一半人員已經死亡。”該報又說:“聯軍司令部有點處於進退維穀之境。根據製度,聯軍曾被迫把損失人員列在戰鬥中失蹤,但是聯軍私下知道這些人員中大部分可能已經死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