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金城戰役給敵人最後一擊(1)(2 / 3)

中朝軍隊強大的威懾終於迫使美國人放棄了擴大戰爭的夢想。但一仗不打也說不過去,艾森豪威爾終於冒了一次險。

1953年1月25日,大批美國國會議員和高級將領、新聞記者來到“丁字山”(芝山洞南側高地)觀看克拉克的空、坦、炮、步協同作戰試驗。17萬發炮彈和22萬磅炸彈射向小小的丁字山。炮火過後,1個營的美軍步兵向山上撲去,山上唯一的守備部隊、誌願軍23軍201團1個排用手榴彈輕鬆擊退了美軍的進攻,僅以11人傷亡代價殲敵150人。唯恐上甘嶺血戰再現,美國軍隊趕緊收手,雷聲大、雨點小的“斯麥克行動”又以慘敗收場!這場小規模的戰鬥遭到了觀戰的大批國會議員的臭罵,他們憤怒地譴責克拉克用美國人的生命做角鬥士表演,美國軍隊自己也承認:“總的來說,‘斯麥克行動’是一場慘敗。”

美國人在朝鮮戰場的最後一次攻勢行動,就這樣灰溜溜地結束了。

在作反登陸準備的同時,誌願軍以營連排據點為目標發起47次進攻戰鬥,均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勝利的天平已徹底傾向了中朝方。眼見形勢越來越糟,艾森豪威爾終於停止了打擺子,他現在是一心求和了,毛澤東終於治好了他忽冷忽熱的瘧疾。

1953年2月22日,在美國人提出無限期休會之後4個月零2個星期,和他的前任一樣,克拉克厚著臉皮主動致函朝中方麵。建議在戰爭期間先行交換傷病戰俘。美國人又要談判了。

3、李承晚鬱鬱不樂

4月26日,數百名世界各國記者注視著戰爭雙方的談判代表走進了板門店的帳篷,中斷了6個月零18天的談判重新恢複。談判正如所料的異常順利。這場持續了2年多的戰爭似乎快要走到了盡頭。這對於全世界愛好和平的大多數人來說,無疑是一個福音。

但有人不願意看到這種結果。孤獨地坐在藍宮中的李承晚“痛苦,混沌而鬱鬱不樂”,美國主子在關鍵時刻開溜,他怎能不深深失望?李承晚不自量力地威脅說:

“如果達成一項容許誌願軍留在朝鮮的和平建議,大韓民國將認為它有理由要求除了那些願意參加把敵人驅逐到鴨綠江以北的國家外,所有盟國都得離開這個國家。”

“如果美國武裝部隊要留下,那麼它們就得跟隨著前沿陣地的戰士支持他們,並用飛機、遠程大炮和朝鮮半島周邊的艦炮掩護他們。”

仿佛被自己養的狗咬了一口,美國人氣急敗壞,他們終於領教了這位老朽獨裁者的厲害。3年來,為了證明所進行的戰爭是正義的,美國早在世界上把傀儡李承晚吹成了“民主鬥士”“自由楷模”,現在自食其果,後悔都來不及了。

艾森豪威爾不得不耐著性子寫了封長信撫慰李承晚,許諾:“美國政府在取得必要的國會撥款的條件下,準備繼續給予大韓民國以經濟援助,這將使它得以在和平狀況下恢複它的飽受摧殘的國土。”

誰料,當了3年傀儡的李承晚這次竟犯了強脾氣,隻要戰爭打下去,美國人能不給他援助嗎?在李承晚指使下,南朝鮮政府開始高叫“反對任何妥協”“進軍鴨綠江”“單獨打下去”等好戰口號。在李承晚集團威逼下,漢城、釜山出現了大規模的反對停戰的“群眾示威遊行”,更有甚者,南朝鮮政府談判代表竟單獨退出了談判。

4、彭德懷向毛澤東建議:打

經過誌願軍和人民軍夏季兩次攻勢的打擊,敵人的態度變得較為現實些了。

6月8日,停戰談判全部達成協議,按照雙方實際控製線,重新劃定軍事分界線的工作也將完成,簽署停戰協議在即。

為了促進停戰,誌願軍和人民軍聯合司令部於6月15日19時發布命令:“從6月16日起,各部隊一律停止主動向敵人攻擊,但對敵人向我發動的任何進攻,則應堅決地給以打擊。”於是,誌願軍和人民軍的夏季第二次反擊作戰遂告結束。

正當停戰談判全部達成協議準備簽字之際,李承晚集團竟公然破壞協議,從6月17日深夜起,以“就地釋放”為名,脅迫人民軍被俘人員2.7萬多人離開戰俘營,押到南朝鮮軍隊的訓練中心,並且還繼續狂妄地叫囂要“單獨幹”和“北進”,企圖破壞停戰的實現。

李承晚這一公然破壞遣俘協議的行為,立即引起了國際上的強烈反響,各國輿論紛紛予以譴責,斥責李承晚是“出賣和平的叛徒”,“不負責任的乖戾小人”,甚至要求美國換馬,撤掉這個傀儡。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政府也都譴責李承晚集團的這一行徑,並抗議他“破壞聯合國司令部的權限”。美國政府則竭力推卸責任,表明此事與其無關。

鑒於這一形勢,毛澤東主席於6月19日非常及時地指出,此時帝國主義陣營內部的爭吵和分歧正在擴大,“我們必須在行動上有重大表示方能配合形勢,給敵方以充分壓力,使類似事件不敢再度發生,並便於我方掌握主動”。

6月19日,金日成首相和彭德懷司令員致函質問“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將軍,指出這是“有意縱容李承晚集團去實現蓄意已久的破壞戰俘協議、阻撓停戰實現的預謀。我們認為你方必須負起這次事件的嚴重責任,必須負責立即追回被釋放的全部戰俘,保證以後絕對不再發生同類事件”。同時質問克拉克:“究竟(聯合國軍)司令部能否控製南朝鮮政府的軍隊?”“朝鮮停戰包括不包括李承晚集團在內?”要求美方就保證停戰協定的實施作出負責的答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