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Tips,大道理
固執常與思想狹隘、閉塞、不喜歡接受新事物有關。因此,有固執己見的毛病的人,不要擺老資格,以權威自居。要不斷汲取新知識,接受新鮮事物。
健康鏈接
神奇的家庭良方——愛療
溫馨的家庭、純潔的愛情,在人們的生活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價值,它們所產生的效應,是非比尋常的。在美滿的家庭中生活的婦女,則精神飽滿、麵色紅潤、身體健康。這是因為接受愛情撫慰的人,心情舒暢、愉悅,能促進體內分泌出一種有益的激素,這種物質能使人產生愉快的情緒,興奮人體的免疫係統,可以使人經常處於抵禦不利因素的最佳狀態。由於愛情能影響機體的生化反應,產生異常效果,所以說“愛療”也是一種良方。
194.觸景生“情”不可過度
在兩地分居或新婚夫妻中,有些人對香水、體味等刺激物表現出誇大的反應,這種對一些細微或間接的刺激所誘發的性衝動被稱為性感過敏。短暫、輕微的性感過敏可以是正常表現,但較重且長時間地出現這種現象則有可能是一種病理狀態。
為醫者說
通常情況下,人可以接受來自機體內部和外部的各種性刺激而出現生理上的表現,此為性反應。在正常情況下,人的性行為必然會經曆一個刺激-反應-緩解的過程。在特定的情景下人可以產生性欲,是性刺激的結果。如果生理上的性反應反過來而作用於性刺激時,可再次引起機體出現越來越強烈的性反應,形成正反饋。但是正反饋必須具備“製動機製”,否則會變成惡性循環,使機體受損而崩潰或導致其行為偏離常態。如果性行為不能得到滿足時,當事人應學會用意誌壓抑,避開性刺激物,或者通過轉移注意力——如通過體育鍛煉把性能量釋放出來,或者把這種能量升華到工作中以求得緩解。我們不主張禁欲,否則會出現情緒的焦慮、煩躁或抑鬱,而影響工作和生活質量,甚至導致心理病態的產生。對於一些處於亞心理邊緣狀態的人,最好進行心理谘詢。較為嚴重者則需要使用行為療法、認知領悟療法等方法進行綜合調治。
小Tips,大道理
夫婦雙方的心理特征最協調的結合,這不僅是愛情成功的心理背景,也是性生活協調的心理基礎。
健康鏈接
要善於放棄和遺忘
生理學的研究表明,我們的大腦平常隻有極少部分在使用,大腦的記憶容量再大,也不是想記多少就能記多少。怎樣解決這個矛盾呢?這就要求我們要善於記憶,也要善於遺忘。對生活中不愉快的事,無端的煩惱,無原則的糾紛和痛苦的挫折,我們要善於忘掉它,實在沒有必要長期對它耿耿於懷。惟有如此,人才能保持積極的心境,過得灑脫和快樂。
195.幫助朋友別為難自己
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會遇到這樣的人,他們講義氣,重朋友,隻要朋友有事求他幫忙,不管自己是不是能辦得到,總是會一口答應下來,結果最後還是苦了自己。
為醫者說
幫助朋友沒什麼不對,要在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量力而行;如果超出了自己的能力範圍,勉強為之,不僅讓自己為難,浪費時間、精力,還會影響到彼此間的友誼,是得不償失的。當你答應朋友時,而事實卻超過你的能力範圍,為了擔心對方指責,你會硬著頭皮做,但是又不一定做得到,結果對方常常會誤會你不負責,其實你是有苦難言啊!我們在幫助別人時,最好設法讓他擺脫依賴,完成自我意識的獨立。這不僅能幫助別人克服具體的困難,也能幫助其完善人格。否則可能引起對方不切實際的期待,期待落了空,自尊心自然受損。從心理學原理上講,幫助別人不要替別人做決定,也不要讓被幫助的人對自己形成依賴,這才符合健康的原則。
小Tips,大道理
幫助別人時要站在對方立場想問題。不要因為幫助別人而增加別人的心理負擔和自己的心理負擔。
健康鏈接
良好的人際關係讓人心情舒暢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最易引起人的情緒變化。人際關係好,就會引起滿意、愉快的情緒反應,使人心情舒暢,有利於身心健康。而人與人之間,關係緊張,這種不滿意、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就使人心情抑鬱不快,不利於身心健康。
196.看心理醫生不是醜事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心理問題越來越突出,心理問題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許多心理熱線應運而生,一些心理學專家定期舉辦講座,綜合醫院先後開設了心理門診,這一切都已經不足為奇了。但是本應起輔助作用的各條心理谘詢熱線鈴聲不斷,各種心理健康講座人滿為患,而本應占主導地位的心理門診卻成了“配搭兒”,落了個“門前冷落車馬稀”。其實造成這鍾現象主要是因為人的觀念問題。
為醫者說
健康從來就包括身體和心理兩個方麵,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一直是互相影響的。很多人認為心理的問題不是“病”,甚至認為是個人的“醜事”而百般掩飾,諱疾忌醫。其實心理谘詢可以幫助人們解除心理問題,提高心理素質,增強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能力和適應能力。心理不健康有兩種情況: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平時所說的精神病),這兩種情況都需要看醫生。尤其是心理問題,更要及時向醫生谘詢,不少心理疾病是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造成的。有些人對看心理醫生還心存顧慮,怕別人知道後麵子上過不去。其實,專業心理醫生會把為來詢者保密作為最基本的職業準則。另外,打電話谘詢或通過網絡進行遠程心理治療也同樣有效。對於抑鬱症和一些隱私性較強的心理障礙的人來說,電話谘詢的治療效果也很明顯。那些不能或不願去看心理醫生的人,完全可以打電話或上網尋求幫助。
心理谘詢是醫學中的一個分支,有著嚴謹的診療程序。心理醫生也不是單純的隻會講道理,他們運用心理分析等醫學手段尋找心理問題的症結,加以疏導治療,必要時還結合藥物治療。所以當您覺得自己的心理出現了一些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時,不妨去看看心理醫生。不要認為隻有精神病才去看心理醫生。
小Tips,大道理
我們在積極主動地進行身體保健的同時,也要積極主動地進行精神保健,讓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高質量的生命價值。
健康鏈接
何時該去心理谘詢
有病自然就要就醫。出現心理疾病,當然就要找心理醫生幫忙。目前,社會上有心理谘詢和心理醫生兩種職業,到底該找誰呢?專家認為,一般性的心理失衡現象,可以向心理谘詢師傾訴谘詢;而當心理問題過於嚴重時,就需要找心理醫生進行對症治療了。對此,應當有所認識,走近心理谘詢,提高我們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質量。
197.別老是見不得別人好
生活中常常有些人就是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哪怕是一點也不行,否則他就會想去破壞別人比自己好的地方,或者背後說人壞話,詆毀對方;或者在心裏詛咒比自己好的人。其實這種行為是人類嫉妒情感的一種表現,也是一種較普遍的社會現象。
為醫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