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嫉妒心理的人見不得別人比他強。在日常工作和社會交往中,嫉妒心理常發生在一些和自己實力相當,能夠形成競爭的人身上。有關專家說,好嫉妒的人,身體上多會出現胃痛、惡心、背痛、頭痛鬱悶、心悸、神經性嘔吐、痛經、情緒低落、行動上不能自主等症狀。嫉妒是一種負性情緒,是在人與人之間的競爭關係中孕育的,其根源在於占有欲沒有得到滿足。當自己的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被他人超越,或彼此距離縮短時所產生的一種由羞愧憤怒、怨恨等組成的多種情緒體驗。這樣的人常有挫折感和忿忿不平的情緒,並帶有明顯的敵意,甚至會產生攻擊詆毀行為。這種情緒很容易互相感染,所以,他們很容易抱團去對付那些優秀的人,不但危害他人,給人際關係造成極大的障礙,最終還會摧毀自身。當然,人人都不願承認自己有“紅眼病”,那是種很討厭的想法。嫉妒是人性的一個弱點,我們應該努力去克服。首先,要培養豁達的人生態度,心胸開闊,要懂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強中自有強中手”,心平氣和,泰然自若,才能“主”明心正,這才是養心的關鍵。
其次,要學會轉移注意力,給自己一個不嫉妒的理由。最後要看到自己的長處,化嫉妒為動力。當別人在某些方麵超過我們時,我們可以有意識地想一想自己比對方強的地方,這樣就會使自己失衡的心理天平重新恢複到平衡的狀態。再次,要加強自身修養,培養知足意識。常不知足者,嫉妒比自己好的人,內心總是苦悶的。對別人產生了嫉妒並不可怕,我們要正視這種心理情緒,升華這種嫉妒之情,化消極為積極,把嫉妒轉化為成功的動力。
小Tips,大道理
嫉妒非常有害健康並使人早衰老,隻有去掉嫉妒之心,才能有平和的心態,豁達的胸襟,確保自己健康長壽。
健康鏈接
挫折和苦難的經曆也是一種財富
一個人受過挫折和有過苦難的經曆是一種財富。隻有那些什麼也不做的人才不會有挫折。當然,自信不會來自挫折本身,但失敗和挫折卻能夠教給人許多有用的東西。這些東西一旦被你牢記,日後便可以成為巨大的財富。從失敗和挫折中汲取有用的經驗和教訓,必將增強自己的自信心。
198.別老說工作生活沒勁
人們每天總是重複著做同樣的事情,比如上班下班,吃飯、聊天、睡覺,簡單乏味,時間長了就會有很多人抱怨說,工作沒勁,生活無聊。有時明明一個小時可以幹完的事情有些人要拖完整個上午才開始做,不但如此,這些人對於集體的休閑、娛樂、健身等活動也一概不感興趣,還瞧不起身邊的同事。其實這時候你可能是需要一個新的前進目標。
為醫者說
在人生漫長的過程中,發展是每個人一生都麵臨的重要問題。個人成長的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的發展目標,在不同的階段個人應當為了實現不同的發展目標而努力奮鬥。但是當一個人在長久地努力後終於達到了自己追求的目標,該如何繼續後麵的生活,就是擺在很多人麵前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了。如果一直確立不了新的發展目標,那麼生活對於他們來說就是簡單的重複了,就會感覺到生活枯燥無味。這是一種問題,叫“工作慢性疲勞”,心理學上稱之為“發展停滯”。有的人就是感覺自己不知怎麼的,生活一下子陷落了,如看了幾眼英語,又翻一下手邊的小說,卻總也提不起勁。什麼也不想做,卻還是呆在電腦前,目不轉睛地盯著屏幕,感覺自己找不到自己了。患有“工作慢性疲勞”的人如不能及時解決這個問題,會造成心理上的障礙,嚴重的可能會悲觀厭世。克服這種病症的最佳方法就是:給自己確定一個新的目標,不要老把眼光集中在自己從前的努力和已經取得的成就上;盡可能多地了解本行業中的新觀點、新知識,找到本行業中比自己做得更好的一位榜樣,告訴自己要超過他;學習自己從來不會的一項體育或者娛樂活動,給自己規定一個期限,達到一個力所能及的水平;另外,還要多接近年輕人,了解一下他們的想法和觀點。
小Tips,大道理
當您覺得自己的生活工作無聊沒勁時,一定要想辦法給自己的生活注入新的活力。或許,你需要調整一下自己的目標和心態。
健康鏈接
嚐試新的生命狀態
“我長得很難看”、“我什麼都做不好,笨手笨腳”、“我的口才不好”……這些描述自我挫敗的行為語言也許是你過去生活經曆的真實寫照,但這無疑是一種消極的生活狀態。難道你不想嚐試一種新的生命狀態嗎?不要默許自己的不良狀態,要相信自己,隻要肯努力,你就能夠從過去黯然的陰影中走出來,成為一個全新的自我,以更自信而堅定的腳步向明天走出。
199.不可盲目攀比
“人往高處走”,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今社會,不少35歲以上的中年人為年歲漸長事業卻沒有多大進展而愁悶,更為身邊的同事或朋友比自己有成就而心理失衡。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會往往不自覺地進行著各種比較:自己的經濟收入和他人比較,自己的長相和別人比,自己的家庭出身和他人比較,把自己的能力和他人對比,甚至自己的孩子、丈夫也和他人的比等等。在“比”的時候,一旦覺得自己的不如別人的好,這時如果心態不夠平和,不能正確地看待結果,就會對我們的身心造成不良影響。
為醫者說
同人攀比並不一定就是壞事,關鍵是比過後的心態問題。因為有比較才有進步,有目標才會有努力。積極向上的攀比其實有益於健康、有益於工作。人活著總要積極進取,互相攀比也是彼此激勵的方法之一。但是,互相攀比也須有“度”。差別在任何時候都是客觀存在的,脫離實際的攀比有百害而無一利。攀比容易造成情緒上的影響是憂鬱和嫉妒,有的人因盲目攀比而使自己處於做白日夢的幻想狀態,長期不求上進,脫離實際,最終一事無成。有些人在進行了比較之後,並不願意去接受現狀,而是希望甚至是強求自己能夠和他人一樣,尤其是在一些外在的東西上,渴望和他人一樣,否則就會有一種缺憾感。缺憾感屬於一種正常的情緒體驗,每個人都需要從這種缺憾感的體驗中認識到自己的局限,學習去容忍、適應它,逐漸達到心理的成熟。雖然在大多數人的眼裏,攀比是一種不好的心理現象,但它是我們認識自己,認識別人,認識社會的很好的工具。隻要我們合理地調整情緒及行動方向,時常內省自己,將能實現的盡量實現;至於不能實現的,也可看作是一種美麗的期待;這樣就不會有攀比過後的缺憾感和自卑感了。
小Tips,大道理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我們要接受不能改變的,積極行動去改變能夠改變的。讓攀比成為自己振作和更好地前進的動力,而不是束縛。
健康鏈接
對自己不要過分苛求
人應該有自己的抱負,但有些人的抱負不切實際,根本無法實現,欲求不得,這樣便認為自己倒運而終日憂鬱。還有一些人做事十分苛求完美,對自己的要求更近乎吹毛求疵。結果,受害者還是自己。為了消除疲勞感,應把目標定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並稍有提前量,不努力達不到,這樣完成後,心情自然舒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