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鏈接
放鬆你的神經
在工作中不要持續處於神經緊張狀態。壓力過大時,要學會主動轉移注意力,安排一些可以分散注意力的事情,如散步、爬山、聽音樂,讓神經放鬆下來。如果一項工作讓你無法放鬆下來,也不要強求自己,否則會有一天讓你的神經崩潰。
189.腦筋不動會生鏽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休假後重新回到工作崗位,最初一兩天總有些不適應,好像大腦一下子變笨了,什麼都反應不過來。其實並非是你的大腦出現了問題,而是一段時間的“廢用”讓它暫時變老了。人腦是人體的司令部,是人行動的指揮所。我們平時工作、學習都會用腦,可是為什麼有的人工作效率高,而有的人就工作效率低呢,其實這並不是因為他笨,而關鍵在於肯不肯用腦和會不會用腦。
為醫者說
有的人不肯用腦,感覺一動起腦筋來,就會頭痛、變得一片空白。其實,這是不願動腦、懶惰的表現。人體的大腦就像刀一樣,刀是越磨越快,人腦也是越用越聰明。腦子越是不用,衰老也就越快,人也就變得越來越遲鈍。很多人不到40歲就開始享受安逸的生活,他們認為自己的生活可以一成不變,不必像身邊那些人整日奔波。不斷積極思考的人,步入老年後依然保持著旺盛的精力與活躍的思維;而過早地安於現狀、思維懶惰的人,把大腦也呆懶了。無論你是一名出色的企業管理人員,還是家庭主婦,常常用腦、勤於思考都是保持大腦活力的最有效的方式。培養多種愛好,多閱讀、多寫作會使大腦更年輕。但是用腦也不要死用腦,要注意科學用腦。
科學的用腦
要勞逸結合,有張有弛。這樣會使大腦的工作有節製,不疲勞過度,不要將時間全用在看電視等被動用腦的活動上,要從事有挑戰性的工作,保持適當的壓力對大腦是一種有益的鍛煉。另外,根據大腦的活動特點,因時而異的安排用腦也是很重要的。比如早晨起床後,記憶力最好,故可做一些記憶性較強的工作。充足的睡眠是保證大腦工作的重要因素,因為長時間的工作,使大腦皮層神經細胞疲勞,充足的睡眠會消除這種疲勞,恢複腦力。
小Tips,大道理
有道是“腦子越用越靈敏”。科學合理地多用大腦,能延緩神經係統的衰老,並通過神經係統對機體功能產生調節與控製作用,從而達到健腦益壽之目的。假如懶懶散散不常用腦,則對大腦和身體的健康都是不利的。
健康鏈接
創造性書寫有利身心健康
特殊行為方式可以輔助我們更好地調整情緒,比如書寫。書寫不僅是一種交流工具,也是一種很好的身心活動。下班回家後在私人空間寫日記或以其他方式做一些創造式的書寫,可以成為一種平衡身心的方式,宣泄白天無法向人談及的強烈感受,當這一切通過文字寫出時,心裏的重負也會隨之減輕。
190.“硬熬”惡習損健康
當你擁有健康時,我們往往忽視了它的存在,而沒有去珍惜;而一旦失去了它,才發現它的無比珍貴。如今許多人並非不懂得醫學保健知識,並非不知道硬熬對身體造成的危害,然而許多人又總是難以戒除硬熬的惡習。在自然而然或無奈中形成了這樣一些習慣:對頭痛發熱、咳嗽、乏力、腰酸、腿痛、便血等不適症狀不重視,聽之任之,強忍下去;口渴時也不馬上喝水,能忍就忍;晚上即使困了,也不願睡覺,也要守在電腦旁打遊戲。這些“硬熬”的人的潛意識裏總有一種“不見棺材不掉淚”的心態,可是,當人們以健康的身軀無限製地享受生活時,疾病的魔爪卻在暗中悄悄伸出手來,使人的一切都化為泡影。
為醫者說
“硬熬”是健康之大敵。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很多人都處在“硬熬”的狀態中,在長時間緊張的高壓下以健康換取工作、換取事業,換取競爭中的一席之地。很多人由於工作任務繁重,特別是腦力勞動者,經常會熬夜加班。如果工作上長期硬拚,生活上長期熬夜,就可引起因神經係統過度緊張而導致的神經衰弱、潰瘍病、高血壓和冠心病等。長期睡眠不足還會造成大腦受損,促使早衰。還有些人由於工作忙,甚至喝水都顧不上,更別說吃飯了,長期下去會導致營養缺乏症,促發腦血栓和尿路結石。有的人常忙於工作,顧不上吃飯,久而久之,形成了胃潰瘍和低血糖。另外,還有些人大小便硬憋著,這是非常不利健康的,因為長期這樣會造成習慣性便秘、痔瘡、肛裂、脫肛,除此之外還可誘發直腸結腸癌。憋尿引起下腹脹痛難忍,甚至引起尿路感染和腎炎的發生,對健康均十分有害。玩樂也不可硬熬。玩樂過度,會使體內維生素A消耗過多,視力下降,神經疲勞,如長期聽狂躁音樂,會使鼓膜過度緊張,影響聽力。經常長時間玩電子遊戲機,會患上“遊戲機綜合征”。整夜打牌、下棋、搓麻將,會過多消耗腦力和精力,傷身勞神,影響健康。故玩樂應適可而止,還應注意要玩兒得文明雅趣、輕鬆舒服。
還有些人在自己出現頭暈、乏力、胸悶、心悸、胃痛、失眠、氣短、關節痛、食欲差等症狀時,滿不在乎,有病不治,以為拖幾天就好了。結果小病熬成大病,輕病拖成重病,以致失去治療良機。渴盼人生幸福美滿的朋友,務必改變你的生活方式,棄除“硬熬”惡習。
小Tips,大道理
有道是“腦子越用越靈敏”。科學合理地多用大腦,能延緩神經係統的衰老,並通過神經係統對機體功能產生調節與控製作用,從而達到健腦益壽之目的。假如懶懶散散不常用腦,則對大腦和身體的健康都是不利的。
健康鏈接
主動休息法
主動休息即在身體尚未感到疲乏時和心境未達到臨界狀態時就休息,它打破了過去人們那種“累了才休息”的傳統觀念。人體持續活動愈久或勞動強度愈大,疲勞的程度就愈重,產生的疲勞感就愈強,消除疲勞所用的時間也愈長,這就是“累了才休息”的弊端。主動休息可以確保人們在工作中不被疲憊所擊垮。主動休息的內涵包括主動休身和主動休心兩個方麵。前者是一種生理調適,後者則是一種心理保養。對職場人士來說,主動休息是一種重要的生命投資行為和健康儲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