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疾病用藥習慣亟需糾正的“非科學行為”1(2 / 3)

小Tips,大道理

處方藥和非處方藥不是藥品本質的屬性,而是管理上的界定。無論是處方藥,還是非處方藥都是經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準的,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是有保障的。

健康鏈接

小心中了安眠藥的毒

一旦出現失眠,很多患者都會有病亂投醫,大把大把地吃安眠藥,可是效果卻反倒越吃越差。吃藥上癮,對西藥產生了很強的依賴性,病情不但沒有好轉,反而加重了。長期服用安眠藥其實是種飲鴆止渴的辦法。

126.幹吞藥不喝水不可取

生病就要看醫生,就要打針、吃藥。然而吃藥也會有人吃出新花樣來。不少病人由於一時找不到水,直接將藥片放在口腔舌根部,用力一咽,算是服了藥。其實囫圇吞藥不可取。

為醫者說

直接將藥物幹吞下去,這是非常危險的。幹吞藥一方麵可能損傷食道,另一方麵由於沒有足夠的水來幫助溶解,有些藥物容易在體內形成結石。另外,吃藥不注意飲水量可令藥效降低。服藥時,增加飲水量,能加速藥物的吞咽,通過食道,進入胃,增加胃的排空速率,使藥物更快到達腸部(大多數藥物是在小腸被吸收的),有利於提高藥物的吸收速率;而且增加飲水量還助於溶解度小而劑量大的藥物增加溶出量,使吸收增加,從而提高血中藥物的濃度。患有肝硬化合並有食道靜脈曲張的病人如果幹吞藥片,可能會將食道靜脈劃破,造成大出血,後果不堪設想。所以無論藥物溶解度大小,病人在服藥時都應注意,要用溫開水200到300毫升送下。

有些人自己“吞”不下藥或怕孩子被藥片噎住,就自作主張地把藥掰碎或用水溶解後再服用,這樣不僅影響療效,還會加大藥物的不良反應。所以,除非醫生特別囑咐或藥物說明書上寫到,否則不要這麼做。不過如果是中成藥,對於常見的大粒丸劑可以用清潔的小刀或手將藥丸分成小粒後用溫開水送服,還可以用少許溫水將藥丸搗調成稀糊狀後再用溫開水送服。

小Tips,大道理

吃藥本來是用來治病的,我們千萬不要因為圖一時省事,就幹吞藥,反而給自己多添“病”。

健康鏈接

怎樣正確服用口服藥物

服藥應采取站位或坐位,不要躺著吃藥,也不可服藥後立即躺下,至少應保持坐姿數分鍾。久病臥床或吞咽困難的患者,應盡量服用液體製劑。服藥飲水至少應100毫升,不能隻喝一二口,更不能幹吞。盡量避免夜間服藥,尤其是片劑和膠囊。

肝髒病、心髒病患者口服藥物時應格外注意,如果不是腸溶衣片,可把藥物研成粉末服用。不受飲食影響的藥,可在就餐中服用。

127.補鈣並非多多益善

專家告誡,補鈣不能完全由著性子,想補多少就補多少。調查結果表明,除兒童、孕婦、老人外,一般成年人基本不缺鈣。而一般性缺鈣,通過調整飲食結構,多吃豆類、牛奶、肉類等食物就可以改善。隻有中度和嚴重缺鈣者才需要服用藥物和保健品。

為醫者說

在這提倡預防保健為主的新世紀裏,補鈣幾乎成為兒童、孕婦、老年人及骨傷病人的經典話題。但補鈣並非多多益善,補鈣過多尤其長期服用鈣劑也同樣不利於健康,可出現高鈣血症、腎結石,影響鐵、鋅等元素的吸收利用率。兒童可導致骨化過早,阻礙身高的發育,血清鈣濃度過高可以引起心髒、呼吸衰竭等並發症。科學實驗證明,用鈣過多,易致便秘。腎功能不良的病人由於鈣的排泄受影響而形成腎結石;一些僅含鈣的製劑,服用量過多,可導致人體磷的缺乏,磷與神經組織密切相關。如果補鈣的同時飲用牛奶,則可引起高血鈣、腎功能不全、氮質血症和眼病等。碳酸鈣是目前市場上常見的補鈣產品之一,最初對它的重視,是其在治療胃酸過多的過程中還有補鈣的功效,可謂一舉兩得。後來科學家又發現,如果胃酸被碳酸鈣大量中和了,食欲又會受到影響。長期服檸檬酸鈣可造成小腸對鋁的吸收增強,而鋁吸收多了,又與越來越多的老年癡呆症產生了關聯。鈣到了胃裏後,在酸性環境下要轉化為離子鈣.然後通過持殊的載體在腸壁再被吸收。由於胃酸是有限的,離子鈣的轉化率也不會很高。因此,過多補充的鈣很可能會隨糞便排出。這顯然是—種浪費。那麼,人們到底該如何補鈣呢?對此,專家建議每天補充的鈣量應控製在600mg以內。專家舉例說,如果你一次吞下一片600mg的鈣製劑,由於吸收功能有其自身的極限,身體就會受用不起。正確的方法是,把一片600mg的鈣製劑分成兩半,分兩次間隔十來個小時吃。

小Tips,大道理

做什麼事都得適量,就像吃飯喝酒也要適量一樣。在醫學界雖然已普遍認為補鈣是必需的,但隻有適量地補鈣,對大多數人,特別是青少年和老年人才最有必要。

健康鏈接

補鈣應注意的問題

膳食長期不能滿足鈣的供應量時,應該選擇鈣保健品。補鈣應天天補,日均衡,決不能突擊補鈣。

老年人補鈣可減少鈣丟失,對骨骼有保護作用。對市場上的鈣保健品的選擇問題:應注意吸收率、鈣離子量、鈣磷比例以及和維生素D、C、K及Zn、Mn的關係。絕經婦女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雌激素類藥物,減少鈣丟失。千萬不可濫用。

128.別把葡萄糖當成了營養品

葡萄糖是一種常用的營養藥物,醫生常用它來補充病人體內的能量不足。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家長也認為葡萄糖營養豐富,把口服葡萄糖作為滋補品。不管孩子喝牛奶還是開水,都用葡萄糖來代替白糖。其實這種做法對孩子的健康隻有壞處,沒有好處。

為醫者說

葡萄糖多被製成溶液劑型,用來注射,能幫助那些無法正常進食的患者補充糖類。其實,葡萄糖和普通糖所含成分差不多,對人體起到的作用也是相同的。除葡萄糖外,人體所攝入的各種糖類並不是都能被直接吸收利用的,無論哪一種糖都必須在體內轉變為葡萄糖後才能被吸收。但是,人的消化功能在正常情況下其適應性是較強的,消化白糖是輕而易舉之事,不會給腸道增加負擔。因此,完全不必用葡萄糖來代替白糖。相反,長期服用葡萄糖會使腸胃產生依賴性,使正常的消化功能減退。人體小腸長期直接吸收葡萄糖,雖然會減輕腸道的負擔,但腸道正常分泌澱粉酶和其他消化酶的功能就會發生退化。時間久了,會造成腸道澱粉酶的分泌功能低下,影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從而導致兒童貧血、維生素缺乏、抵抗力降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