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疾病用藥習慣亟需糾正的“非科學行為”1(1 / 3)

122.不要一味要求醫生開特效藥

大多數人每有小疾病,便苦苦央求醫生給他開些烈性特效藥,務求轉眼之間便藥到病除。當然,明智的醫生是萬萬不肯這樣做的。但病人求愈心切,卻往往不顧一切,多方設法搜求這些特效藥物,結果卻弄到不可收拾。

為醫者說

一般效驗如神的特效藥,其所以能迅速奏效,完全是以強烈的藥性從根本上改變體內的各種程序,這樣的醫療步驟是相當“霸道”的,動不動就會傷害身體,但許多人都不懂這一點。現代的藥物應該小心使用。即使是最普通的藥物,也可能引起嚴重的敏感病。盤尼西林無疑是一種特效藥物,每年活人無數。因此,每年消耗在500頓以上。但這種藥物往往被人不分清紅皂白地亂用,凡是對藥物或食物有高度敏感性的人,若用盤尼西林來治療疾病,很容易引起震蕩及其他的副作用。傷風、鼻塞以及流鼻涕的人,不可隨便服用抗生素藥物。許多傷風鼻塞的人,因為參加舞會或其他社交活動而服些抗生素,以為這樣可以相安無事,怎知結果適得其反。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患過某種疾病而已經痊愈的人,對於所服用的藥物都有了信心,如果以後再患類似前次的疾病,他們便毫不遲疑地去服前次所剩下的藥物,或者到商店去購買這些藥物,甚至吃別人剩下的藥,這一次自然用得到,而且一定是有效的了。怎曉得毛病就在這裏。隨便亂服烈性的藥物,固然不聰明,但在醫生的指導之下拒絕服藥也是不明智的。這正如俗話所謂“過猶不及”,都可以引起可大可小的疾病。

小Tips,大道理

對於現代的藥物,必須處理得當,不必害怕藥物,但要清楚它的性能。在未徹底清楚它的性能之前,最好勿隨便服用,除非它是醫生要求我們服用的。

健康鏈接

就醫前告訴醫生服藥史

精明謹慎的醫生替人診病時,一定要知道患者最近服過什麼藥,以及現在服用什麼藥。時至今日,隨著醫學進步,分科治療越來越普遍。同是一個人,如果患了不同的疾病,總得去看不同的醫生。每看一個醫生時,必須知道他開給你的是什麼藥,到了看另一個醫生時,便要將以前所服的藥名告訴他,以免有種種災禍。你要知道一個人連續多次注射抗生素針藥或服食過烈性的藥物,其在個人的醫藥史上,是跟割過盲腸或施過大手術一樣的。

123.打噴嚏時別捂緊嘴

天氣轉暖,氣溫升高,但春寒料峭,溫暖的天氣總是不太穩定。在這個時候一定要提高警惕,以防感冒的侵襲。人們在感冒的時候容易打噴嚏,通常人們打了噴嚏的第一個反應是用手緊緊捂住嘴。其實,這種做法是非常有害健康的。

為醫者說

在人的咽部與中耳的鼓室之間有一個叫“咽鼓管”的小器官,又叫耳咽管,它維護著中耳與外界的壓力平衡。當人們患上感冒時,上呼吸道中充滿了各種致病菌,如果此時打噴嚏捂緊嘴的話,就會使咽部內的壓力增高,細菌容易從咽鼓管進入中耳鼓室,從而引起咽鼓管發炎或化膿性中耳炎等疾病,進而影響到人的聽力。此外,當人們打噴嚏時,用手擋住飛沫,病菌會傳到手上,如果再用手去摸門把手、桌椅等物品,就會將病菌傳播到另一個地方。而且,這些病菌在脫離了人體後,還可以在這些物體的表麵生存至少5個小時。因此,打噴嚏時最好用胳膊肘捂住口鼻,可以有效地阻斷細菌傳播。

小Tips,大道理

不可強忍打噴嚏,但如果打噴嚏者患有傳染病,噴嚏飛沫中可帶有大量病菌或病毒。從醫學上說,噴嚏的有害距離為15米,因此打噴嚏時不要對著人。

健康鏈接

頭痛不可忍

每當頭痛發作的時候,很多人都是“能忍則忍”,這種消極態度是不可取的。頭痛往往是許多疾病的一個危險信號,若不及時治療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對此千萬不可大意。人們不要以為疼痛隻是疾病的一種症狀而錯過及時治療的機會,因為有的慢性疼痛本身就是一種疾病。痛就是病,治好了痛,也就治好了病。人們有了疼痛應采取積極治療的態度,要改變對於疼痛采取“忍一忍”的觀念,拖延不治常會使急性疼痛轉為難以治療的慢性疼痛,破壞身心健康和影響生活質量,這種疼痛必須消除。

124.打針後忌用手揉摩

在給孩子作肌肉或靜脈注射時,孩子常常因為疼痛而嚎叫啼哭,吵鬧不休。許多家長為了減輕孩子打針後產生的疼痛,用手去按摩注射處的皮膚。這樣做往往事與願違,易造成始料不及的疾病。

為醫者說

有些人在打針之後,習慣用手在針眼處揉摩,以為這樣會止血並緩解疼痛。其實這種作法反會加重皮下出血。因為,當針刺破皮膚或血管時,人體有一種物質能使刺破處的血液自動凝集成血塊,防止繼續出血。如果不斷地按摩針頭注射部位的皮膚組織,可以促進和加重局部注射處皮下毛細血管出血,導致水腫和形成血腫,有時還可引起感染。因為沒有洗過的手上帶有幾萬乃至幾十萬個病原微生物,當用手去按摩注射部位時,這些病原微生物就有可能沿著皮膚上尚未閉合的針孔進入體內組織或血管內,引起局部組織炎症感染。打針後局部組織的正確護理:應當是針頭從皮下或血管內拔出的瞬間,即用酒精棉球或消毒過的幹棉球在局部組織處輕壓之,持續十幾秒至半分鍾,以達到壓迫止血的目的,切忌重壓和用手按摩,以免形成皮下瘀血和上述不良後果。

小Tips,大道理

打針可以讓疾病好得更快,但是千萬不要因為我們的錯誤認識,而使其他疾病有了可乘之機。

健康鏈接

買藥別忘辨真假

與假鹽、假奶粉相比,假藥的危害更大,更讓人深惡痛絕。現在,很多人已經習慣在有個頭疼腦熱等小毛病時,自己買點藥吃。但是,專家提醒,藥品是特殊商品,購買時一定要特別當心,以免買到假藥劣藥。這樣不僅不能治病,還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嚴重傷害。另外,消費者還應掌握一定的鑒別藥品真偽的知識,這樣才能做到安全有效用藥。

125.是藥三分毒,非處方藥也有毒性

非處方藥是指那些不需要醫生的處方,就可以直接從藥房或藥店購買的藥物。藥患者可根據病情進行自我判斷,在沒有醫生指導下有選擇地購藥,用來緩解輕微短期病症及不適。非處方藥治療輕微病症並按規定方法使用是安全有效的。有的人可能就此認為,非處方藥既然如此安全,吃多點吃少點也沒啥關係。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因為非處方藥同樣也有毒性,隻是相對地說毒性小些罷了。

為醫者說

很多人認為中藥主要是用來進補,沒有毒性,這種說法是錯誤的,中藥也能使人中毒。比如,巴豆中毒使人嘔吐、腹瀉、劇烈瀉下;桃仁服用過量可導致延髓呼吸中樞麻痹;蒼耳子含對肌肉、神經有毒的物質,過量服用可中毒死亡。許多中成藥是由以上各種單藥配製而成的,同樣具有一定的毒性。例如靈芝片,主要作用為養心安神、補血益氣、止咳平喘。但如果服用不當,有些病人會出現頭暈、口鼻及咽部幹燥、鼻衄、臉潮紅、惡心、食欲不振、心慌、胃部不適及便血等症狀。還有些藥,盡管一般人服用後十分安全,但一些特異體質的病人服用,則會發生強烈的不良反應,包括過敏、中毒等。西藥中毒的事件也經常發生。例如,感冒通,主要治療感冒所引起的頭痛、咽喉腫痛、發熱等症狀,效果較好。但近年來發現其毒副作用日漸增多,主要表現為血尿、過敏反應、消化道損傷、肝腎損害以及陽萎。因此,用藥要十分慎重,絕不能因為是非處方藥就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