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食補食療習慣食補,別上“習以為常”的1(3 / 3)

小Tips,大道理

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適當的給身體進補確實是好事,但是我們一定要有選擇地進行補充我們所需的營養物質,切不可盲目地跟隨潮流,胡亂進補。那樣很有困難,不能達到最初進補的目的,反而會事與願違。

健康鏈接

男性也可服阿膠

長期以來,人們都認為女性宜食阿膠,男性宜食鹿角膠。長期以來,阿膠多用於婦女孕期胎動不安、血虛閉經、崩漏、分娩失血過多等症。因而有些人認為,男子不能服用阿膠。其實,男性也可服阿膠。阿膠不僅補血效果顯著,不僅對上述婦科病症有效,還具有滋陰潤燥、補虛潤肺的作用,服用阿膠後,會使臉色紅潤,肌膚細嫩有光澤,並能調經保胎、增強體質、改善睡眠、健腦益智、延緩衰老,男女老少均可服用。

113.中藥食療不是藥味越多越好

“藥補不如食補,食療勝似醫療”,這是民間的一種說法。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藥食療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但是很多人還不是真正地了解食療,認為食療就是把食物和中藥材放在一起做菜、飯或湯,而且是藥味越多越好。其實這是一個誤區,中藥食療並不是藥味越多越好。

為醫者說

應用藥膳應注意食療中藥物的五味與五髒的關係。一般說來,辛入肺,甘入脾,苦入心,酸入肝,鹹入腎。隻有根據性味合理選用藥膳,才能達到滋補身體、防治疾病的目的。但中藥食療不是藥味越多越好。因為不同種藥物共同作用時,其療效相加,產生協同作用。比如,羊肉性味甘溫,含有豐富的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礦物質鈣、磷、鐵等,若在其中加入一些幹薑、肉桂,則能大大提高其溫中補虛、溫腎壯陽的作用。雖然作為食療的中藥大多藥性平和,但其性味仍有一定的偏嗜,若不加選擇,隨意添加,則不僅起不到養生保健的作用,還可能會適得其反。所以中藥食療應根據藥性,科學配伍,合理搭配。

其次,中藥食療要辨證施膳。要因人、因地、因時而異。因人而異是指每個人的體質不同,陰陽偏盛各異,所以在運用中藥食療時要祛強平弱以達到陰陽平衡。因地而異是說中藥食療還要根據地域的不同選擇不同藥物。因時而異,是指一年中,存在春溫、夏熱、暑濕、秋涼、冬寒的特點,所以,選擇藥物還要根據季節的氣候特點,取長補短。如寒冷的冬季,陽氣較弱,可選用一些性味辛熱之品佐餐。在炎熱的夏季,陽盛陰衰,這時就應選用一些氣味甘平、甘寒的藥物,如百合、枸杞、綠豆等。百合性味甘,微苦寒,具有滋陰潤肺、清心安神的功效。

小Tips,大道理

現如今的社會吃的學問是越來越大了,人們不但要吃飽吃好,還要吃得健康,讓飲食與保健並行。食療中藥同常用中藥一樣,各有其不同的性味。在藥膳治療中,不僅要講究非食療中藥材的性味,也要注意食療中藥材的性味,這樣才能取得好的療效。

健康鏈接

中藥進補要先知藥性

溫熱寒涼是藥材的四種藥性,也稱“四氣”。它是由藥物作用在人體方麵的表現概括而來的,也就是說,能夠減輕或消除熱證的藥物,一般屬於寒性或涼性。例如黃芩和板藍根對於發熱口渴、喉嚨痛等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即表明這兩種藥具有寒性。熱性或溫性則相反。許多藥膳都是根據中醫中藥溫熱寒涼來調和人體的陰陽平衡,依據酸入肝、甘入脾、苦入心、辛入肺、鹹入腎的五味和歸經理論來配製,這是藥膳的最大特點。不論是進補還是藥膳,都離不開中藥的搭配。因此,在選擇藥膳之前,加深對中藥特性的認識是絕對必要的,也是進補的先決條件。

114骨折後要多喝骨頭湯嗎

本著“吃什麼補什麼”的原則,很多人都認為,骨折後要多喝骨頭湯以助早日康複。其實骨頭湯雖然營養豐富,但它對骨折後的康複並不會起到什麼作用,更不能補鈣。

為醫者說

骨頭湯內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特別是蛋白質和脂肪。它作為物美價廉的一般食物,對人體健康是有益的,但單純靠喝骨頭湯則絕對達不到補鈣的目的。骨頭湯裏的鈣含量微乎其微,更缺少具有促進鈣吸收的維生素D。骨頭湯中的主要成分來自於骨髓,而骨髓的主要成分是脂肪,鈣含量很低。過量的“骨髓油”隻會把患者養得很胖,對新骨形成則幫助很少。因此,骨折後多喝骨頭湯是不正確的。骨折後的人應該保持均衡飲食,適當增加一些富含蛋白質、鈣及維生素類的食物,如奶製品、海產品、豆製品、蛋類、魚類和新鮮蔬菜等才是加快骨骼恢複的根本。另外,骨折患者應多進行戶外活動,多曬太陽,以利於鈣的吸收和代謝。一些不良生活習慣,如嗜酒、吸煙及過多飲用咖啡等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鈣的吸收、代謝,造成血脂降低,應盡量避免。當然,適當的功能鍛煉不僅能改善全身狀況,還能促進患肢的血液供應,加強肢體關節的功能,對加速骨骼愈合也是必不可少的。

小Tips,大道理

骨折患者應多吃些能轉化為有機質骨膠的食品,如豆類製品、新鮮蔬菜和水果、瘦肉、蛋、魚等,同時,骨的主要成分除鈣質外,還有磷和鐵,多食含磷及鐵的食物如標準粉、小米以及動物肝髒、蛋黃,並供應充分的維生素C、維生素D等,才有利於骨折的早期愈合。

健康鏈接

飲食補鈣法

最佳的增加鈣質的方法,還是提倡從飲食中攝取,以下是在飲食中補鈣的方法:在煮帶骨肉類時,添加一勺醋或檸檬汁,可助骨頭中的鈣釋出。吃飯時在米飯上撒些芝麻,有利於人體對鈣的吸收。減少飲食中的鈉,研究發現,成年女性每多攝取1克鹽,就會增加骨骼中1%鈣質的流失。規律的運動可以增加骨質的硬度,每周保證2~3次運動為好。攝取適量的蛋白質和脂肪,因為當飲食中蛋白質和脂肪的攝取量增加時,會導致人體尿中鈣的排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