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Tips,大道理
無論日曬時間的長短,隻要出現了不舒服的情況,就要馬上到陰涼的地方休息一下,補充水分,讓皮膚降溫。另外,出門擦防曬霜也不是萬能的,還應注意其他的保護措施,如戴草帽、墨鏡,打太陽傘等,隻有將防曬和修複工作相結合,才能有效減少皮膚所受的傷害。
健康鏈接
不要在強光下鍛煉
中午前後,烈日當空,氣溫最高。除遊泳外,忌在此時鍛煉,謹防中暑。夏季陽光中紫外線特別強烈,人體皮膚經長時間照射,可發生Ⅰ~Ⅱ度灼傷。紫外線還可以透過皮膚、骨頭,輻射到腦膜、視網膜,使大腦和眼球受到損傷。
69.不要在運動過程中往頭上澆水納涼
很多人認為,運動後出一身的汗是件舒服的事,出汗後往頭上澆涼水或是直接跳進冰涼的遊泳池,更是一件愜意的事情。但有研究表明,其實這是種很不好的習慣。在打球的過程中往頭上澆水納涼,或是打球後急於跳進泳池,會對身體機能造成一定的傷害。貪圖一時的暢快,很可能換來血管痙攣性頭痛。
為醫者說
醫生指出,人頭顱內的動脈血管對疼痛很敏感。在運動過程中,頭部大量出汗、毛細血管處於擴張狀態,這個時候將涼水澆在頭上,血管急劇收縮,體內熱量遭到外力的抑製,一時散發不出來,從而引起顱內血管功能異常,發作時會有頭暈、頭痛、眼發黑、嘔吐等現象,嚴重時還可能引起頭顱內大出血。隨著頭發上水分的蒸發,還會造成不必要的體能消耗,使人更容易中暑。如果在運動後急於跳入遊泳池或直接用涼水衝身,也許當時感覺很暢快,可這會讓熱的身體突然受到冷的刺激,事後會感到渾身乏力,有的甚至出現頭痛。因此,靠衝冷水澡的方式迅速降溫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尤其是平時沒有洗冷水澡習慣的人,身體突然遇冷後經常會引發種種不適,建議大家切莫圖一時爽快,留下疾病隱患。
小Tips,大道理
由於夏天氣溫高,人體散熱的方式以汗蒸發為主。因此,夏季運動後降溫可以采取以熱製熱的方法。因為它可避免人體皮膚由熱驟冷時,皮膚毛細血管和毛孔由張開突然收縮,血流量降低,汗液分泌減少的現象。如:用熱毛巾擦身、洗熱水澡、喝熱茶等。
健康鏈接
夏季衝涼悠著點
夏季衝涼常常會快活一時,難受幾天。炎夏,人們外出活動時會吸收大量的熱量,人體肌膚的毛孔都處於張開狀態,而立即衝涼會使全身毛孔迅速閉合,使得熱量不能散發而滯留體內,從而引起高熱症;衝涼過後,人體抵抗力降低,感冒也容易“乘涼而入”。
70.鍛煉身體不一定要流汗
很多人認為,運動就得汗流浹背,如果沒出汗,就達不到健身的目的。那麼,運動效果是要用出汗量來衡量的嗎?也許在健身房和體育場上,大汗淋漓就是運動效果的標誌。但在實際生活中,排汗並不是健身的唯一標準,“無汗運動”對身體同樣有益。
為醫者說
一般而言,運動強度與排汗量呈正比關係,運動強度越大,排汗量越多。因為隨著運動強度的增加,產生的熱量以及大量的代謝物——二氧化碳和水也隨之增加。為了保持正常體溫,人體就必須通過增加排汗量才能把多餘的熱量散發出來。一定量的流汗有排毒作用,但如果汗液排泄過多,則會耗人心血、損人陽氣。另外,每個人的身體素質不同。在相同的運動量下,也會有的人出汗多,有的人出汗少,出汗的多少是因人而異的。這是因為,汗液取決於汗腺的分泌,而汗腺的數量,不僅有性別差異。還有個體差異。一些身體素質好的人,即使進行強度再大的運動,也毫不費力;而一些體質稍差的人,隻要稍稍活動,便會大汗淋漓。另外,出汗多少還取決於體液的含量以及運動前飲水的多少。有些人體液較多,運動時出汗就多;運動前大量飲水,就會導致體液增多而增加出汗量。反之,則少。因此,不能以流汗多少來衡量運動量的大小。一些無汗運動,如散步、騎車,同樣可以起到預防或減少各種慢性疾病的作用,還能幫助降低患中風、糖尿病、癡呆、骨折、乳腺癌和結腸癌的危險。
小Tips,大道理
運動鍛煉應持之以恒,但是運動強度要有一定的限製,既不能盲目大量運動,也不能運動量過小而起不到鍛煉身體的效果。一切以身體能否耐受、有無不良反應、能否達到健康鍛煉目的為度。
健康鏈接
肌肉疼痛不要緊
肌肉疼痛隻能說明你鍛煉過度或者訓練不當。由於肌肉運動過快,有氧酵解不足,無氧酵解代之,使肌肉組織中的乳酸濃度增加,產生堆積,從而引起肌肉的神經末梢受到刺激而發生疼痛。當停止運動後,疼痛自然逐漸消失。
71.晨練時不宜聽廣播
有些人在跑步鍛煉時,總是喜歡邊跑步邊收聽收音機或路邊的廣播,這樣鍛煉隻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不宜提倡。
為醫者說
人的大腦有若幹神經中樞,負責各項機能的興奮和抑製。鍛煉時指揮肌肉、心、肺新陳代謝功能的有關神經中樞處於興奮狀態,神經中樞興奮性加強,就會提高工作、學習的效率。如果邊鍛煉邊聽廣播或思考問題,就會使主管思維的神經中樞得不到休息。同時,由於興奮的擴散作用,又會使主管運動的神經中樞受到抑製,令鍛煉時體內生理變化達不到較高的的水平而影響鍛煉效果。而且注意力不集中,極易發生摔倒或其他意外。因此,鍛煉時最好不要聽廣播。
小Tips,大道理
清晨鍛煉是一種良好的習慣。但鍛煉必須要專一投入,在有效的時間內,切實達到健身效果。應集中注意力,切忌一心二用。不能簡單滿足於形式上的運動。
健康鏈接
鍛煉中的心理調節
鍛煉要有明確的鍛煉目的和強烈的運動欲望。要在運動前有一種躍躍欲試的運動情緒,要有積極參加運動的自覺性,避免那種“身隨而心違”的被動狀態。在鍛煉時要排除雜念,將思想集中在如何呼吸、如何掌握正確運動技術等方麵。要掌握心理調節方法,不斷地調節心理。如在我們跑步前,可在鏡子前照一照,當看到自己麵色很好,肌肉豐滿時,馬上精神振奮起來,這就是一種積極的心理自我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