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洗澡別超過半小時
很多人都喜歡長時間淋浴或泡澡,在澡堂或浴缸裏一呆就是1小時以上,實際上這不利於人體健康。有人認為這樣不但洗得幹淨,而且更有利於緩解疲勞,其實這樣是不對的,尤其對老年人和孕婦來說。
為醫者說
有些人洗澡之後出現頭暈、眼花、心慌、惡心等症狀。醫學上稱之為“洗澡綜合症”,洗澡時間過長,洗澡水溫度過高,空腹洗澡等是引發洗澡綜合症的主要原因。
不要長時間全身浸泡於熱水中。洗澡時由於溫、熱水浴能使血液大量集中於體表,使表皮血管擴張。因此泡得太久易導致腦部血流量減少,產生疲勞,還會影響內髒的血液供應和各項功能。洗澡時間過長,吸入由熱水中揮發出來的有機氯化物也多,而三氯甲烷等有機氯化物對人體有害,容易使人頭昏眼花、虛脫。特別是老年人,由於身體弱,更會昏倒或摔倒,造成不必要的傷害。此外,長時間淋浴令皮膚暴露在幹燥的空氣下,容易出現皺紋。所以洗澡時間最好控製在15~30分鍾左右,不宜過長。平時,應盡量選擇晚上洗澡,每次不超過30分鍾。最好不在清晨洗澡,因為清晨人體肌肉、關節正處於鬆弛狀態,血管神經也呈舒展狀態,此時洗澡,機體難以適應溫度變化大的澡水,易患感冒。中午吃得過飽時也不要洗澡。洗澡水控製在38℃~41℃之間,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對消除疲勞有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對於心髒不好和體弱者來說,更不要用過熱的水洗澡,不要空腹洗澡,也不要大汗淋漓時馬上洗澡。
小Tips,大道理
對於很多人喜歡熱水泡腳來說,也存在著一個把握溫度的問題。有些人習慣在泡腳時把腳泡得通紅,並以為水溫越高,效果越好,事實上,泡腳水不能太熱,最好以40℃左右為宜。
健康鏈接
孕婦洗澡不宜過久
一般孕婦一次洗澡時間不宜超過15分鍾,或以孕婦本身不出現頭昏、胸悶為度。對於孕婦來說,洗澡時間過久,會使孕婦體內的血管擴張,進入大腦和胎盤的血液相對暫時減少,氧氣的含量也必然減少,易造成洗澡時昏倒。同時還會造成胎兒缺氧,甚至影響胎兒神經係統的生長發育。
32.天熱也要洗熱水澡
夏天由於天氣變熱,隻要稍微運動一下就會出一身汗,很多人喜歡在這時洗個涼水澡,這樣感覺很涼快。但是洗涼水澡會給我們的身體健康帶來危害,無論天氣多熱,我們都應該用熱水洗澡。
為醫者說
在鍛煉結束時或者勞動後,最好不要洗冷水澡。因為這時人體仍處於代謝旺盛、產熱增加、皮膚血管擴張的狀況,這時如果立即洗冷水澡,皮膚受到冷水刺激,會通過神經反射引起皮膚血管收縮,結果可使出汗散熱受阻,反而會使散熱困難、體溫升高。同時,皮膚血流量減少使回心血量突然增加,會增加心髒負擔。有可能引起顱內血管功能異常,造成頭暈、頭痛、眼前發黑,甚至可以出現嘔吐現象。因此即使在天熱的時候也不要洗冷水澡。
而洗熱水澡則不同,它可以加快皮膚和肌肉血管的血液循環,使毛細血管擴張,有利於肌體排熱,促進新陳代謝,使皮膚各部分獲得營養,並加快乳酸等代謝產物的清除。而且適當溫度的熱水澡還能安撫神經,使全身肌肉組織得到放鬆,甚至還可起到一定的鎮靜、止癢、止痛、抗過敏等作用。雖然在天熱的時候洗熱水澡,當時會感覺更熱,但是熱水澡可以緩解疲勞,而且洗後會覺得更涼爽。
小Tips,大道理
雖然洗熱水澡有一定的好處,但是一定要控製好水溫,否則會適得其反。水溫最好在30℃左右為宜。
健康鏈接
洗澡水溫不宜過高
水溫過高容易破壞皮膚表麵的油脂,導致毛細血管擴張,加劇皮膚幹燥的程度。同時,還會增加心髒負擔,因為全身皮膚血管明顯擴張,使大量血液流到全身皮膚,會使心髒缺血缺氧。建議水溫24℃到29℃為宜。
33.吃完飯後不要立即洗澡
俗話說:“飽不洗頭,餓不洗澡”,很多人都認為飽腹時是洗澡的最佳時間。經常有人在晚餐吃得很飽的情況下,就馬上跳進熱水裏洗澡。結果才進浴室不久,就覺得胃痛、腹脹,有的人甚至暈倒。
為醫者說
剛吃完飯時,人體要從全身調集一部分血液到胃腸幫助消化。如果在這個時候洗澡,人體皮膚和肌肉血管擴張,血液流量加大,會導致供給消化器官的血液減少,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誘發惡心、嘔吐、上腹部疼痛等症狀。另外,剛吃完飯就馬上洗澡,還會使心髒缺血,誘發心絞痛或猝死。因此,最好不要選擇在飯後1小時之內洗澡。洗澡的最佳時間是飯後2小時即下頓飯前1小時左右。洗熱水澡前,喝一杯溫開水,可以補充全身血液容量,這是一種有效的辦法。
小Tips,大道理
飯後不要立即吸煙。飯後吸煙,是很多男性的嗜好,但是,飽餐後吸煙,胃腸蠕動加劇,血液循環也會加快,這時候負責主要吸收功能的小腸黏膜上的毛細血管全部舒張,使吸收煙中對人體有害物質的能力大大增強。
健康鏈接
飯後不要立即睡覺
飯後立即睡覺會使大腦的血液流向胃部,由於血壓降低,大腦的供氧量也隨之減少,造成飯後極度疲倦,易引起心口灼熱及消化不良,還會發胖。如果血液原已有供應不足的情況,飯後倒下便睡,這種靜止不動的狀態,極易招致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