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營養飲食習慣不良,飲食習慣是健康殺手2(3 / 3)

23.喝酸奶別加熱

酸奶是一種老少皆宜的營養食品,它不僅具有牛奶的營養價值,而且其含有的乳酸菌等有益微生物會抑製人體腸道中的腐敗菌,促進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可到了冬季,一杯冰涼的酸奶下肚腸胃很不舒服,因此,很多人像加熱牛奶一樣,把酸奶也加熱了喝。其實,酸奶不宜加熱喝。

為醫者說

酸牛奶以其高營養、低脂肪為廣大人群所推崇,它是以優質鮮牛奶為原料,添加活性乳酸菌經發酵後製成的,具有一定的營養保健功能。酸牛奶中的活性乳酸菌能調節腸道菌群平衡,且鮮牛奶添加活性乳酸菌經發酵後,其營養物質如蛋白質、脂肪、乳糖等能得到部分分解,易被人體吸收。

酸奶中最有價值的成分是乳酸菌,它的作用是分解牛奶中的乳糖,從而產生乳酸,使腸道的酸性增加,抑製腐敗菌的生長,並減弱腐敗菌在腸道中產生的毒素。如果經過加熱或用開水衝飲,所含的大量活的乳酸菌就會被殺死,其物理性狀也會發生改變,產生分離沉澱,口味和口感都會改變,還會使酸牛奶失去其特有的營養價值和保健功能。一般來說,酸牛奶在10~12℃的溫度時,能夠保證其良好的風味與口感,營養物質不被破壞而得到充分吸收。

小Tips,大道理

酸奶不宜空腹飲用。如果在空腹時喝酸奶,乳酸菌就會很容易被胃酸殺死,其營養價值和保健作用就會大大降低。如果在飯後喝酸奶,這時胃液被稀釋,酸度上升,這種環境很適合乳酸菌的生長。

健康鏈接

牛奶別帶袋或用微波加熱

帶袋加熱對人體有害。袋裝牛奶的奶膜有安全鑒定的證書,保證無毒無害是指在正常使用的情況下,而將袋裝牛奶帶袋直接在10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加熱是有害的。

微波加熱危害更大,微波爐的殺菌能力主要來自於熱力效應和生物效應。熱力效應能使細菌的細胞蛋白質受熱變性凝固,導致細菌死亡。微波爐加熱牛奶時間過長,溫度越高,營養的流失就越嚴重。袋裝牛奶如果帶袋加熱,可用開水燙溫奶袋,使牛奶溫熱。

24.莫把冰箱當成了“食物保險箱”

冰箱,是人們居家生活的必備之物。在大家的意識裏,冰箱既能製冷又能保鮮,不管是雞鴨魚肉還是水果蔬菜,也不管是生是熟,是否新鮮,統統往冰箱裏一塞了事。認為把食物放到冰箱裏就“保險”了。事實上,冰箱不是“保險箱”!

為醫者說

冰箱可以保鮮食品的原理是:所有微生物的新陳代謝都需要酶的催化,而酶催化反應的速率依賴於溫度。溫度每降低100℃,反應速度降低一半。可是,盡管低溫可以減弱食品中一切化學反應的速率,延長微生物每代繁殖所需的時間,但並不能停止化學反應的進行,也難以將食品微生物全部殺滅。比說,50℃或更低溫度時會生長嗜冷菌,40℃~70℃時可繁殖變形杆菌等。拿嗜冷菌來說,當我們從市場買回的冷凍肉類、魚類再用冰箱存放時,存在食品解凍後重新凍結的問題。冷凍能夠殺死某些嗜熱菌和嗜中溫菌,而無法減少嗜冷菌的含量,如果在解凍食品中存在數量較多的嗜冷菌,就會加速食品的腐敗。此外,很多人對抗菌冰箱存在一定的誤解,認為使用了抗菌冰箱,食品就一定不會再變質了。事實上,抗菌冰箱主要是在冰箱的部分部件材料裏添加了專用的抗菌劑,它可以抑製冰箱內壁、門把手等表麵的細菌繁殖,但並不能抑製食品內部細菌的生長繁殖。

小Tips,大道理

冰箱內的生熟食品應分開存放,存放時最好用保險袋包好,不僅可以避免食品交叉汙染,還能防止食物因水分蒸發而出現幹縮現象;盡可能食用新鮮的食品,減少食品在冰箱中存放的機會、數量和時間。

健康鏈接

冰箱存放食品有講究

存放食品之間要留有適當的空間,以保持冷氣流通。熱的食品要晾涼至室溫後再放入,以免長時間不停機。食品宜用保鮮袋或保鮮紙封好或放入密封容器中,可以防止食品受潮、失水、串味。帶水的食品要除去水分後放入,以免因大量水分蒸發而形成過多冰霜。此外,要定期檢查冰箱中食品的質量,發現有變質跡象要馬上清除;定期清洗冰箱,除霜、除冰、除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