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唐宋的航運(1 / 2)

唐宋兩代的航運事業空前繁榮。造船業的發達和航海技術的先進,是兩大決定因素。內河航運,四通八達。遠洋航線,南北呼應,把中國同日本,同南洋、西亞和東非諸國聯結起來,促進了世界航海事業的發展和經濟文化的國際交流。

指南針用於航海

唐宋時期,中國航海的重大技術成就有三:一是對海洋潮汐的研究,二是航海圖的繪製,三是指南針用於航海。在唐代,對潮汐的成因和變化規律已有科學認識。到宋代,我國已經把對潮汐的研究成果正確運用到航海上,編製出了潮汐表。關於航海圖,宋代已有明確的文字記載,但流存至今的海圖,隻有成書於宋末的《海道經》,將《海道經》的圖文相互對照便可順利地航達目的港。

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世界上最先將指南針應用於航海的,也是我國。北宋人朱彧在其著作《萍州可談》中寫道:“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觀指南針。”北宋出使高麗的徐兢,在回國後寫了一部《宣和奉使高麗圖經》。書中說,在航行途中,“若晦冥,則用指南浮針,以揆南北”。《萍州可談》成書於宣和年間。記載的是1099年~1102年的事。徐兢出使高麗,是在宣和五年(1123年)。由此可見,我國在11世紀末到12世紀初,就已經在海船上普遍使用指南針了。到了南宋又出現了磁羅經,並用這種磁羅經在海上導航。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有“風雨晦冥時,唯憑針盤而行”的記載,針盤就是磁羅經。同時,宋代還發現了磁偏角和羅經自差。指南針在航海中的應用,是航海史上一件劃時代的大事。12世紀末,我國的指南針經阿拉伯傳入歐洲,導致新航線的不斷開辟,促成了世界航海時代的到來。

遠洋航線

唐宋兩代,我國造船和航海技術都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內河航運十分發達,遠洋航線遍及亞非許多國家。唐代內河航運的繁榮景象,正如《舊唐書·崔融傳》所描繪的那樣:“天下諸津,舟航所聚,旁通巴漢,前指閩越,七澤十藪,三江五湖,控引河路,兼包淮海,弘舸巨艦,千舳萬艘,交貿往返,昧旦永日。”宋代的內河航運更加發達,北宋畫家張擇端的名畫《清明上河圖》可資佐證。

唐宋兩代的遠洋航線有兩條:一條是通向南洋、西亞和東非的航線,一條是通向日本的航線。

唐代通向南洋、西亞和東非的航線,史稱“廣州通海夷道”。唐開元年間,賈耽著有《廣州通海夷道》一文,文中記載了這條航線的走向:“廣州東南誨行,二百裏至屯門山(今香港北屯門島),乃帆風西行,二日至九州石(海南島東北角之七洲列島)。又南二日到象石(海南島東南岸之獨珠山)。又西南三日行,至占不勞山(今越南占婆島),山在環王國(即或占城,今越南中南部)東二百裏海中。又南二日行至陵山(今越南歸仁以北之燕子岬)。又一日行至門毒國(今越南歸仁)。又一日行至古笪國(今越南芽莊)。又半日行,至奔陀浪州(即賓童龍,“廣州通海夷道”航線圖今越南藩朗)。又兩日行,到軍突弄山(今昆侖島)。又五日行,到海硤,蕃人謂之質(馬六甲海峽),南北百裏;北岸則羅越國(今馬來半島南端),南岸則佛逝國(今蘇門答臘島東南部)。佛逝國東水行四五日,至河陵國(今爪哇),南中洲之最大者。又西出硤,三日至葛葛僧祗國(海峽南部不羅華爾群島),在佛逝西北隅之別島,國人多鈔暴,乘舶者畏憚之。其北岸則個羅國(今馬來半島西岸之吉打)。個羅西則哥穀羅國(今克拉地峽西南海岸)。又從葛葛僧祗四五日行,至勝鄧洲(今蘇門答臘島北部東海岸棉蘭之北的日裏附近)。又西五日行,至婆露國(即婆魯師洲,在今蘇門答臘島北部西海岸大鹿洞附近)。又六日行,至婆國迦藍洲(今尼科巴群島)。又北四日行,至獅子國(今斯裏蘭卡),其北岸距南天竺(今南印度)大岸百裏。又西四日行,經沒來國(即印度西南部之奎隆,”宋代稱為故臨),南天竺之最南境。又西北行,經十餘小國,至婆羅門(今印度)西境。又西北二日行,至提國(今印度孟買以北的巴羅奇)。又十日行;經天竺西境小國五,至提颶國(今印度河口以西,卡拉奇略東),其國有彌蘭大河,一曰新頭河(今印度河),自北渤崑國(今昆侖山)來,雨流至提國北,入於海(今阿拉伯海)。又自提國西二十日行,經小國二十餘,至提羅盧和國(今波斯灣頭的阿巴丹附近),一曰羅和異國,國人於海中立華表,夜則置炬其上,使舶人夜行不迷。又西一日行,至烏拉國(巴士拉以東之奧波拉),乃大食國(今阿拉伯地區泛稱)之弗利刺河(今幼發拉底河),南入於海(今波斯灣),小舟溯流,二日至末羅國(今巴土拉),大食重鎮也。又西北陸行千裏,至茂門王所都縛達城(今巴格達)。自婆羅門南境,從沒來國至烏刺國,皆緣海,(今阿拉伯海和波斯灣)東岸行;其(指阿拉伯海)西岸之西,皆大食國。其西最南謂之三蘭國(今坦桑尼亞之達累斯薩拉姆)。自三蘭國正北二十日行,經小國十餘,至設國(今也門的席赫爾)。又十日行,經小國六、七,至薩伊瞿和竭國(今阿曼的哈德角),當海(今阿拉伯海)西岸。又西六、七日行,經小國六、七至沒巽國(今阿曼的蘇哈爾)。又西北十日行,經小國十餘,至拔離河磨難國(今波斯灣內巴林島的麥納麥)。又一日行,至烏刺國,與東岸路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