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老大的悲劇(1 / 2)

“老哥啊,你別這麼想,你看看那些兒子多的,有幾個像你家這樣,五個兒子都識字讀書,還出了個秀才,他們啊,能活下來就不錯了,老哥啊,你要知足啊!”

張青山聽到李大夫這麼說,也覺得很驕傲。

他五男一女,種地趕大車,就算窮的吃草他也沒想過賣兒賣女,不但如此,他還盡可能叫孩子讀書識字。

全讀書,讀不起,那就一個讀,回來教其他的,何況他還識字,也能教孩子!

“李大夫,你這是不知道,我爹娘是個不會過日子的,他們就知道搬家,從南邊搬到北邊,從北邊又搬到南邊,最後又搬回來,靠啥活著,就是要飯!”

張青山開始講述起了他的悲慘人生。

家當越搬越少,日子越搬越窮,唯一的好處就是張青山的爹練了一身趕車的好技術。

古代的車夫和現代的司機一樣重要,駕駛技術也同樣要求專業,而古代的車夫伺候的不是吃油的車,而是活的拉車牲口,那要求更高。

現代的司機車壞了,可以一個電話搞定,古代車夫無論是車壞了還是牲口壞了,特別是在半路,都需要自己搞定。

所以一個好車夫,他不但要會趕車,還要會伺候牲口,修理車,更重要的是,有著應付各種路況的辦法,各種突發情況的能力。

總之,古代的司機是一個專業要求高,綜合素質強的職業。

而這樣的職業還沒有學校教,全靠親身經曆來學習!

張青山的爹就因為南北搬家來回折騰,練就了趕車的好技術,連帶著教出了張青山兄弟三人。

雖然張青山的爹是個鈴醫,但趕車才是張家的家學。

張青山是個聰明的,來來回回的搬家,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他發現不管是鈴醫還是趕大車,都不如讀書人有出息受人尊敬。

就這樣他開始偷聽學堂牆角,不恥下問,不放過任何學習的機會,終於感動了他的父親,拿錢叫他去讀書。

雖然隻讀了幾個月,可是卻決定了張家要以讀書為發展的道路。

張青山也是因為讀書結識了劉氏,成家立業,安頓下來。

他對父母的不會過日子深惡痛絕,其實他的爹很能賺錢的,雙職業,雙收入,還走南闖北見識不少,可是卻是個敗家的,除了留給他們些田地,啥家產都沒有。

他覺得這就是因為不讀書造成的,所以發誓叫自己的孩子讀書。

張老大小時候,他是想過要將大兒子送去讀書,可是那時候父母生病、發喪,家裏沒有錢,日子過得艱難,沒辦法,他隻好自己教。

接著生下了老二、女兒、老三……

古代沒有計劃生育,張青山和劉氏感情好,還年輕,又沒啥娛樂活動,當然是到了晚上就吹燈造小人了。

就這樣兒女一個連著一個往外生,他也隻能先考慮怎麼把孩子養活,才能再去想讀書的事。

等有了點閑錢的時候,也能夠一個孩子上學,讓誰上呢,這又成了問題。

要麼說計劃生育還是有必要的,少生孩子多種樹不是口號,要是隻有一個娃,就不會這麼糾結了。

“老大體格好,壯實,老二不足月出生,身子弱,老三那時候我大哥就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