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提示
禁奢崇儉,美政也
——魏源
清雍正認為,一個人隻有為官清廉,才能主持公正。為此,雍正帝告誡官員:“以循良為楷模,以貪墨為鑒戒……操清廉乃居官之大本。故凡居官者,必當端其操守以為根本,乃可以為良吏。”雍正帝對於清廉剛正的官員很愛惜。浙江總督李衛以嚴猛廉潔著稱,雍正帝曾賜他禦書“公勤廉幹”匾額一方。李衛不苟同於官場積習,無所瞻顧,不徇私情,不避權貴,得罪了不少大員,這些人串通告狀。雍正帝心中有數,指出:李衛粗率狂縱,人所共知,但他卻是剛正之人,“朕取其操守廉潔,勇於任事。以挽回瞻顧因循,視國政為膜外之頹風耳!”
雍正帝雖然很重用清官,但他對清官也會作具體分析。他說:當官的若不幹事或者幹不好事,人品再好,也不過是個木偶,起不到治世安民的作用。直隸吳橋知縣常三樂,廉潔安分,也沒有什麼過錯,但是他膽小軟弱,以致地方好多事久拖不決,工作難有起色。直隸巡撫李維鈞要上調常三樂的縣令職位,吏部卻認為常三樂沒有什麼功績而不予批準。雍正帝知道這件事後,毫不含糊地指出:常三樂當官軟弱,實屬失職,應當免去官職。由此可見,雍正帝不僅要求官員們清廉剛正,而且要有真實的才幹。為了造就一支高效的官吏隊伍,雍正帝還命令文武百官薦舉人才。
雍正帝要求官吏必須為官清廉,但同時也反對某些官員借清廉之名而沽名釣譽。為此,他指出:“取所當取不傷乎廉,用所當用不涉乎濫。固不可竣削以困民,亦不必矯激以沽譽。”
這就是說:做官的取自己應當取的錢財不能算作不廉,用自己應用當用的錢物不能算是濫用。所以,既不要剝削老百姓,也不要偽飾清廉而沽名釣譽。為了有效地推行廉政,雍正帝以身作則,以實際行動號召群臣提倡節儉。
雍正帝素喜清淡,“禦膳”常常是燒豆筋、炒豆芽等幾個簡單的素菜,外加一碗糙米飯。掉一個飯粒都要撿起來吃掉,未動的菜則回鍋熱熱下頓再吃。連侍衛都感歎皇帝太寒磣,雍正帝則淡淡一笑:“朕富有四海貴為天子,何物不可求?何膳不可進?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啊!”雍正帝從未去過承德避暑山莊,也沒到江南做過巡幸活動。就算他不得不去拜謁祖陵時,都不同意在沿途安放過多的臨時設施,稍有花銷,就認為是過奢之舉。
此外,他對群臣進獻的稀世珍寶也大不以為然,反倒認為:“行一利民之政,勝於獻稀世之珍也;薦一可用之才,勝於貢連城之寶也。”
雍正帝明確指出:“世人無不以奢為恥,以勤儉為美德,若諸臣以奢為尚,又何以訓民儉乎?”即:世人都反對驕奢淫逸,都把勤儉當作美德。假如群臣反過來都以奢侈為時尚,那又怎麼去教導百姓們提倡節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