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廉政節儉的雍正皇帝(2 / 2)

應當說,雍正帝的確是一位膽識皆備、辦事雷厲風行的皇帝。他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他在位十三年,勵精圖治,在施政的各個方麵實行了獨具特色的改革,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是他堅決打擊貪汙腐敗行為,力倡廉政,整飭吏治等舉措,在一定程度上革除了康熙王朝後期遺留下的虛詐不實的官場弊端,為“雍正改元,政治一新”打響了第一炮,為乾隆初期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雍正二年(1724年),他諭令膳房:“凡粥飯及肴饌等類食畢,有餘者切不可拋棄溝渠。或與服役下人食之,人不可食者則哺貓犬,再不可用者則曬幹以飼禽鳥,斷不可拋棄。朕派人稽查,如仍不悛改,必治以罪。”數年之後,他得知膳房溝水內仍有倒掉的飯食,又訓誡膳房太監說:“膳房溝水內拋棄飯粒甚多。從前不時曉諭,爾等並不嚴飭所管人役。如朕再行查出,必不輕恕爾等,不單罰爾等之俸、革膳房人等錢糧而已。慎之!慎之!”

在這裏,雍正帝為節約糧食可謂費盡心思,從人食、貓食到鳥食,交代得清清楚楚。至高無上的封建皇帝,專門為剩粥剩飯的處理下一道特諭,在中國幾千年的曆史上大概也絕無僅有。

雍正五年(1727年)三月,他頒布長篇特諭,說:“夫米穀為養命之寶,既賴之以生,則當加以愛惜,而不可存輕棄之心。且資之者眾,尤當隨時撙節,而不可縱口腹之欲。每人能省一勺,在我不覺其少,而積少成多,便可多養數人。若人人如此,則所積豈不更多,所養豈不更眾乎?”

他還告誡百姓:“米穀乃上天所賜以生養萬民者,朕為天下主,惟有敬謹寶重,仰冀天心默佑,雨畸時若,歲獲有秋,俾小民家有蓋藏,人歌樂土。朕既為萬民計,不敢輕忽天貺,爾等紳衿百姓,獨不為一身一家之計乎?朝夕生養需用,既受上天之賜,若果加以愛惜,隨時撙節,則上天必頻頻賜賚,長享盈寧之福;若恣情縱欲,暴殄天物,則必上幹天怒,不蒙賜賚,而水旱災欞之事不免。其理豈或爽哉!”

言行導航

雍正對朝政的管理,可謂事無巨細、事必親躬。對自己的言談舉止、衣食住行更是非常謹慎;他處處以“常懷愛民之心,多行益民之舉”為準則。這些思想內容在他所製定的家規國法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勤儉節約,是每個時代所必需的,也是每個時代百姓所期盼的。勤儉節約的原則要求我們:在學習工作上,要勤奮刻苦、誠懇樸實,摒棄世俗的浮誇和虛偽;在生活標準上,要節儉樸素,不能揮金如土、鋪張浪費;在穿著打扮上,要莊重大方,符合中華民族的審美觀;在未來的事業上,要開拓進取、不斷創新,以實現自己高品位、高質量的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