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在美英聯軍發生了多起誤炸事件之後,美國總統布什打電話給俄羅斯總統普京,指責俄羅斯向伊拉克提供了包括夜視鏡以及衛星等幹擾技術。這個消息在美國上下引起一片惶恐。
全球衛星定位係統(GPS)是由美國國防部的陸海空三軍在上個世紀70年代聯合研製的新型衛星導航係統,耗資120億美元。原來主要用於軍事目的,後來,美國五角大樓發現了GPS的巨大市場潛力,同意將GPS係統也用於商業領域。但是,作為妥協,五角大樓製定了一個被稱為選擇性的使用原則,即GPS係統中播出的最精確的信號將嚴格保留給軍方和其他有權使用的用戶。
現在,GPS衛星發射兩種信號:民用信號的精度達到100英尺以內,第二種信號隻有軍方才能解碼,其精度在60英尺以內。GPS係統應用到武器裝備係統是在上一次海灣戰爭前後。
在海灣戰爭爆發之前,美軍到沙漠作戰,不知道怎麼定位,這時,一家生產GPS手持定位儀的公司向他們推銷產品。在海灣戰爭中,美軍也用得非常好。
之後,美國就把這個裝置大規模地使用到他們的武器裝備之中。目前,這些定位係統已經廣泛裝備在美軍各類飛機、所有的巡航導彈、大多數空對地導彈之中。定位數據的錄入時間也大大縮短,原來在一個導彈上裝一個數據打一個目標,需要好幾百人裝一個禮拜的時間,但是現在一兩個小時就行了,甚至發展到一枚導彈攜帶16枚2000公斤的炸彈。在拋下的過程中,這16枚炸彈可以各自尋找目標,而且,不管刮風、下雨、沙塵暴,GPS都能發揮作用。
GPS定位係統是全球唯一的定位係統,雖然俄羅斯也有類似的係統,但是效能卻遠遠不及美國。可見,GPS是美國軍事的利器,它使美國在軍事的較量中處於絕對的優勢地位。如果伊拉克真的擁有幹擾GPS的衛星定位係統,那還不要了美國的命。
在本次對伊拉克的前一階段的戰爭中,美國並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想在短時間內形成對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圍攻也未能實現。因此,美英試圖通過增加援軍來扭轉戰局。而有軍事專家分析:如果美軍第4機步師、101精銳部隊、82空降師這些部隊投入了戰鬥,就意味著巴格達之戰打響了。
第4機步師是世界上第一支數字化部隊,在1993年美國倡導的信息化改造機械化的新軍事革命中誕生,前身是美國陸軍第4機械化步兵師。美國打算將陸軍數字化列為軍隊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首要目標,計劃到2010年,整個陸軍實現數字化,然後再用20~30年的時間,與海軍、空軍一起,共同把整個美軍建設成一支信息化軍隊。第一支數字化部隊成立以後,雖然在後來的科索沃戰爭以及阿富汗戰爭中沒有正式投入使用,但它仍然被軍事界認為是當前國外陸軍數字化建設發展的最高水平。數字化部隊與一般部隊的根本區別在於,部隊的兵力和兵器通過通信技術數字化、C4I一體化、武器裝備智能化、作戰係統網絡化等方式連接為一個整體,從而達到指揮實時化、偵察打擊一體化,大大提高了部隊的戰鬥力。而在經過試驗以後,美國軍方也對外宣稱:數字化部隊擁有3倍於常規部隊的潛在戰鬥力,而一個數字化師的作戰能力已相當於6個傳統師。
這在伊拉克戰爭中,對除了空襲、找不到其他更好進攻方式的美國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針。而美國也正好把伊拉克戰場當做這支數字化部隊的第一次實戰演習。
伊拉克戰爭的一個重點特點是,美伊雙方跌宕起伏的心理對抗,備受世人矚目。在這場戰爭中,美軍將絕對的信息優勢融入到大規模的心理戰之中,在戰爭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說,伊拉克戰爭開啟了新世紀信息心理戰的大門。心理戰已經成為超然於陸、海、空、天、電之上,並與國家戰略密切相融的“第四種戰爭”。伊拉克戰爭以事實表明了這一趨勢。美軍動用幾乎全部專業化心戰力量,花樣翻新,威逼利誘,以分化、威嚇、離間、誘導、震懾伊方,展開了全方位、全過程、高強度的心理戰攻勢。薩達姆自然不會在美方的恫嚇下束手就擒,相反,以他的正義和公理為後盾,以伊斯蘭教為精神支柱,不斷反擊美軍攻勢淩厲的心理戰,尋求國際輿論的同情和支持。伊拉克戰場上彌漫著炮火硝煙的同時,也進行著一場真實與謊言、情感和意誌的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