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3章 信息戰主宰戰場美軍發淫威 心理戰貫穿全程伊軍終崩潰(1)(2 / 2)

現在的信息戰跟心理戰的結合很緊密,交戰雙方都希望通過信息戰達到心理控製的目的,從而使敵軍渙散,這一點,在這次戰爭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互聯網的存在為這樣的信息戰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技術平台,傳統的媒體如報紙、廣播、電視台,很容易被毀壞,而互聯網的靈活性要大得多。在軍事上,從戰術上講,無論是電視、廣播,或者是報紙,都可以被封鎖。但是,互聯網卻可以深入到敵後。在科索沃戰爭中,北約雖然摧毀了南聯盟的電視台、電話等基礎通信設施,但仍然保留了一些大的服務網站,這是因為北約自己也要使用這些設施來掌控信息。

戰略信息戰中,雙方會采取高科技手段對對方的通信設施進行信息掌控,從而掌握製信權。美國這次攻打伊拉克時,似乎顯得很倉促,事後有報道說:因為美國截獲了薩達姆的一個電話信號,然後美國情報部門根據這個信號分析出了薩達姆的藏身之地,於是就發了幾顆導彈過去。美英方麵把這次行動命名為“斬首行動”。

在戰爭過程中,美國曾經不止一次地對外宣稱,“薩達姆已經失去對國家和軍隊的控製了”。但事實上,我們所見到的卻是:伊拉克的軍隊正在有章法地進行抵抗。美國之所以作出這樣的判斷,可能是因為美國在他的情報偵測係統中沒有發現薩達姆的指揮信息,但薩達姆卻仍然在指揮著他的軍隊。

未來的戰爭將是製信權的爭奪,誰掌握了製信權,誰就會擁有更多獲勝的機會。

美國B-2隱形戰略轟炸機、“戰斧”巡航導彈、“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尼米茲”級航母,這些已經在伊拉克戰場上出現的超級武器,活生生地反映了信息戰的另一個層麵-戰場信息戰。戰場信息戰,主要表現在以高科技的軍事裝備指揮戰爭並且對敵方進行軍事打擊。

在這場如火如荼的戰場信息戰中,美國占據了壓倒性的優勢。由於長時間的製裁,伊拉克軍隊的實力與前一次海灣戰爭時相比已經大打折扣。伊拉克的陸軍,除共和國衛隊外,所有的部隊隻發揮出其正常實力的一半,且50%的裝備缺乏零部件,而伊拉克的空中力量在美國強大的攻勢麵前,幾乎喪失殆盡,在這次伊拉克戰爭中,美英已經掌控了伊拉克95%的製空權。

對於美國投下的導彈,曾經有人開玩笑:“美國這不是在扔炸彈,是在扔錢。”

一枚“戰斧”巡航導彈和一枚愛國者巡航導彈的售價都在120萬美元以上,在伊拉克的戰爭中,美英聯軍每天都要扔下數百枚這樣的導彈。美國采用高科技支持的戰爭的一大特點就是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海灣戰爭中的戰爭經費消耗,相當於二戰的20倍,朝鮮戰爭的10倍,越南戰爭的7.5倍。美國的B-2隱形戰略轟炸機是在科索沃戰爭中第一次用於實戰,B-2隻生產了20架便不再生產了,這使得攤開了巨額研製費用的B-2均價達到21.6億美元,相當於一些中等國家一年軍費的總和。而這種轟炸機的高科技附加值也是不言而喻的:能在接到命令後從美國本土起飛數小時內攻擊世界上任何地方的目標且不需要護航和壓製對方的防空係統。

美國軍方使用的一些武器,雖然很多在外觀上並沒有多大改進,但是它們在生產和裝備的過程中,卻進行了大量的改進。盡管改進增加了費用,但是由此而提升的作戰效果卻不容小視。現在美軍裝備的AH-64D型,號稱“長弓阿帕奇”的武裝直升機是“阿帕奇”的改進型。相比於改進前的機型,加裝了“長弓”毫米波雷達和帶射頻導頭的“地獄火”導彈,同時還改進了導航係統。而在伊拉克戰爭中大出風頭的“戰斧”巡航導彈,也是對舊有型號的製導係統改良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