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提高了政府基層公共服務水平。長期以來,政府公共服務資源供給不足是製約政府基層公共服務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阜新市構建社區“十分鍾服務圈”的做法,有效地整合了社區內各類服務資源,通過協調社區商家、駐區單位、民間組織、誌願者為居民服務的同時,也使他們切身受益,實現了共贏。同時,也進一步提高了公民的參與意識,扭轉了“政府拚命幹,大家一邊看”的被動局麵,實現了政府投入的有限資源發揮了最大效益,花最少的錢辦成了更好的事。
三、阜新市推進社區“十分鍾服務圈”的主要做法
在全麵推進社區“十分鍾服務圈”工作過程中,阜新市委市政府主要做法如下:
1、深入調研,統一思想。作為資源枯竭型城市,阜新市下崗失業人員多、困難群體多,其中城市低保對象就達6. 8萬戶、16.73萬人,政府基層管理服務任務十分繁重。2007年11月,阜新市委書記姚誌平在深入基層社區調研時提出了構建社區“十分鍾服務圈”這一全新工作要求。此後,阜新市委市政府將構建社區“十分鍾服務圈”工作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政府工作重心下移、管理理念向突出服務轉變的重要舉措,擺上黨委政府重要工作日程。在深入調研論證的基礎上,2008年7月,市委市政府正式下發文件,召開了全市工作會議,統一思想,部署任務。各縣區黨委政府、各相關部門都將思想統一到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上來,將構建社區“十分鍾服務圈”工作做為首要任務全力抓好落實。
2、試點先行,全麵推進。工作啟動之初,結合全市實際,阜新市在全市183個社區中選取了能代表不同層麵的15個社區進行試點探索。試點社區既有棚改新區、沉陷治理區,也有老城區、新建小區和城鄉結合部。經過半年多努力,15個社區“十分鍾服務圈”試點工作取得顯著成效。2009年3月18日,市委市政府專門召開了“十分鍾服務圈”領導小組會議,要求在全市推廣,並明確了工作目標:2009年8月底前,全市要有40個社區達到社區“十分鍾服務圈”標準;2010年3月底前,全市要有80%的社區“十分鍾服務圈”基本形成;2010年底前實現全覆蓋。
3、加強領導,落實責任。一是領導重視,親曆親為。阜新市委書記姚誌平高度重視社區“十分鍾服務圈”建設工作,多次專題聽取彙報和批示,並於今年年初決定,在全市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把這項工作當作“解難題、促和諧”的重要載體,要求與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一同部署、一同抓落實,一同出成果。阜新市委市政府將社區“十分鍾服務圈”建設工作列為全市重點工作,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社區服務體係建設規劃,擺上了重要議事日程,先後出台了《阜新市構建社區“十分鍾服務圈”工作方案》、《關於進一步加快構建社區“十分鍾服務圈”工作意見》和《阜新市構建社區“十分鍾服務圈”考核驗收標準》,成立了由市委副書記任組長,常務副市長、市人大副主任、市政協副主席任副組長的構建社區“十分鍾服務圈”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民政局。二是條塊結合,區縣為主。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將責任主體落到縣、區,納入對縣、區年度綜合目標管理和黨政領導班子考核內容。各區縣黨委和政府均成立了領導小組,根據轄區社區建設實際情況,製定了操作性強的工作方案,進行統籌安排。民政部門作為社區建設工作的業務主管部門,全力抓好綜合協調工作;衛生、文化、教育、體育、勞動保障、公安等相關部門按照職能分工,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形成了黨政領導、民政牽頭、部門配合、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是加大投入,夯實基礎。阜新市各縣區將構建社區“十分鍾服務圈”補助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保證社區服務人員培訓、設施修繕、信息化建設等經費到位。市財政對構建社區“十分鍾服務圈”給予適當補貼。同時,充分發揮市場機製的作用,鼓勵社會力量投資興辦社區服務項目,不斷夯實和改善社區服務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