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獎勵優惠政策難以兌現

突出表現在法律法規規定的無業人員獨生子女獎勵優惠政策落實還沒有形成一個長效的解決辦法,群眾的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由於企業破產、改製、轉軌,下崗失業人員獨生子女父母獎勵費和退休補助費兌現難的問題凸顯出來,並成為社會難點和熱點問題。

(三)人口素質不高的狀況短期內難以根本改變

根據省衛生部門的監測統計,我省出生缺陷發生率呈現升高趨勢,2007年出生缺陷兒為3595名。另外,據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推算,2006年我省有殘疾人口224.2萬,占全省人口總數的5.31%。這些數據反映出我省在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和人口健康素質方麵任務很重。

(四)人口和計劃生育基層基礎工作仍然薄弱

雖然近年來我們一直強調加強基層基礎工作,但基層工作仍存在許多薄弱環節。突出表現在:人口統計數字不實,漏報瞞報現象較為嚴重,2006年全省清查出2001-2005年瞞漏報出生人數3.8萬人;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工作還不到位,全國一盤棋思想還沒有真正形成,流入地、流出地責任不落實,信息溝通不暢、協調配合不力;計劃生育基層幹部任務重、壓力大,機構和人員編製配備相對偏少,待遇和報酬偏低,中心戶長每年隻有400元的報酬,城鎮社區居民小組長工作無報酬、無補償,致使隊伍不穩定。

四、對策和建議

(一)深化全社會對人口問題的認識

針對各級黨政領導普遍存在盲目樂觀和消極懈怠等認識問題,要加強對黨政領導幹部的培訓,從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深刻認識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重大意義,切實把黨政領導、相關部門、社會各界的思想認識統一到中央《關於全麵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決定》精神上來,把力量凝聚到中央對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決策部署上來,實行人口與發展綜合決策、協調推進。

(二)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法製和政策體係建設

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體係,加強立法調研,做好《遼寧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的修訂工作。加快建立和完善政府為主、社會補充的獎勵、優先、優惠、扶持、救助、保障的人口和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政策體係。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解決好城鎮計劃生育家庭的獨生子女父母獎勵和退休補助費,維護公民實行計劃生育的合法權益,保證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順利進行。

(三)設立出生缺陷預防和生殖健康服務專項經費

為保障人口計生係統能很好地完成出生缺陷一級預防工作任務,希望從國家層麵牽頭,自上而下,各級共同努力,爭取設立專項工作經費。同時也希望通過立項由政府購買生殖健康服務,改變一直靠基層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人員無私奉獻提供服務的現狀。

(四)堅持不懈地加強基層基礎工作建設

構建行政部門、服務機構、自治組織、群眾團體“四位一體”的管理服務體係,千方百計把基層網底做實、做強。要把工作重點放在基層,在鄉鎮、村(社區)主要抓好計生隊伍、計生陣地、自治製度和計生專幹報酬等工作的落實,確保有人辦事、有錢辦事。在流動人口問題上,建立健全全國流動人口一盤棋管理體製,進一步明確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對象及相關政策措施。同時建立和完善信息化工作製度,推進人口信息的綜合開發利用和有效整合,為新時期新階段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科學發展提供基礎信息支撐。

(五)加大綜合治理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力度

統籌解決人口問題是一項社會係統工程,人口計生部門要在穩定低生育水平的基礎上,立足本質,發揮優勢,加強協調,找準切入點和著力點,落實各相關部門在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中的職責,形成黨政領導、部門配合、社會參與、齊抓共管的綜合治理格局。

(六)強化宏觀人口調控,適時適度地調整生育政策,以促進人口結構趨向合理

由於我省計劃生育工作起步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末就在城鄉普遍抓了計劃生育工作,使我省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人口年齡結構發生顯著變化。到1995年全省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就達到了9.02%,進入老齡化社會,比全國提前5年,到2007年全省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為10.64%,增長的速度比較快,老齡化進程加速。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勞動力峰值即將過去,遼寧勞動力資源將逐年減少,老年人口將急速增多,這就急需對遼寧現行生育政策進行提前調整,以增加勞動力的後備資源,減少由於勞動力短缺等結構性人口問題對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帶來不利影響,緩解人口老齡化的沉重壓力,並促進人口再生產盡快回複到更替水平,遼寧省人口生育調控即生育政策調整與完善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