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把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遼寧和振興老工業基地的一項重要基礎工作來抓。2005年在全國率先出台了《中共遼寧省委遼寧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建立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新機製的意見》,2007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貫徹落實中央《決定》的實施意見。成立了省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各成員單位職責範圍。省政府每年與各市政府簽訂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責任狀,建立了分線考核的目標管理考核評估體係,人口與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製和“一票否決”製度得到較好落實。

(二)加強行政執法製度建設,依法行政長效工作機製逐步建立

省人大重新頒布了《遼寧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和《遼寧省禁止選擇胎兒性別終止妊娠規定》;省政府先後下發了《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管理實施辦法》、《法定代表人計劃生育工作責任製規定》等法規政策體係。省人口計生委先後製定了《計劃生育執法持證上崗製度》等15個規範性文件。同時,加大對違法生育的查處力度,全省社會撫養費征收到位率達到63.3%。

(三)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升高問題力度不斷加大

成立了由主管省長任組長的領導小組,製定了《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升高問題實施方案》。每年將綜合治理出生性別比偏高問題納入到政府部門年度目標考核之中。在全省開展了“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專項治理活動。全省共檢查了4540多家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醫療機構、個體醫療機構和藥店,加強了對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市場和藥具市場的監管力度,有效地遏製了出生人口性別比升高的勢頭。

(四)人口和計劃生育宣傳教育工作進一步深化

與省委宣傳部等11個部門聯合下發了《遼寧省 2006—2010年繼續深入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方案》。開展了“為國為家生好娃、和諧健康幸福家”活動、全省首屆生育文化暨協會會員藝術節活動、“人口素質與獨生子女教育”活動等係列活動。全省新農村人口文化大院1700多個,全省城鄉有4100多支文化、文藝誌願者隊伍。

(五)實施出生缺陷幹預工程,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質

省衛生廳、省人口計生委等8個廳局聯合下發了《遼寧省實施出生缺陷幹預工程、提高出生人口素質行動計劃(2007—2012年)》,明確了人口計生係統履行出生缺陷一級預防工作職責。開展了“優婚、優孕、優生、優育、優教”五優教育活動。實施家庭健康促進計劃,引導待孕期、孕期婦女接受孕前檢查,合理膳食、均衡營養,科學使用營養素,關注嬰幼兒早期教育和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下發了《關於在全省開展人口早期教育工作的意見》,有5個市和9個城區成立了青少年生殖健康關愛中心。

(六)人口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網絡建設持續發展

“十一五”以來,全省有46個縣級計劃生育服務站和254個鄉鎮中心服務站被列入國債項目,總投資計劃4700萬元,投入8500萬元采購技術服務、宣傳教育、信息化建設、藥具管理等設備,基層技術服務硬件有了顯著改善。2007年末,全省共有各級計劃生育服務機構1036個,共創建國家級優質服務先進單位22個,省級優質服務先進單位45個。全省鄉級以上計劃生育服務隊伍共有衛生技術人員2710人,其中副高級以上職稱人員占4.28%;中級技術職稱人員占23.39%。

(七)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機製不斷完善

一是全省農村獨生子女父母獎勵費納入財政轉移支付資金,實行鄉用縣管,以“直通車”的形式發放,每年發放資金1.8億元。二是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政策全麵落實。2007年,全省共發放獎勵扶助金4254萬元,惠及群眾70,887人 。三是啟動了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獎勵扶助製度的試點工作,全省有2.3萬人受益。

(八)人口發展戰略研究取得實效

進一步完善了“政府領導、專家負責、部門參與、課題運作”的人口發展戰略研究工作機製。省政府成立了人口專家委員會,舉辦了遼寧省“人口與可持續發展論壇”和“人口與發展論壇”,出版了《遼寧省人口發展戰略研究》文集,收集了包括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批示在內的人口發展戰略研究報告21個,形成了一批有決策價值的成果。

(九)信息化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

建立了信息管理服務平台。啟動了《遼寧人口信息管理係統》,2008年底完成遼寧全員人口個案信息的錄入和數據集中工作。在此基礎上流動人口信息交換平台工作質量有了較大進步,已步入全國先進行列,今年上半年信息反饋率為97.5%。 2006-2008年省本級信息化建設投資總額1780萬元,市級1500萬元,縣鄉級9565.51萬元,有1723個鄉鎮的計劃生育部門配備或更新了計算機。覆蓋全省人口與計劃生育信息化基礎建設的網絡構架基本形成。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有些黨政領導對新形勢下的人口問題認識不足

進入低生育水平階段後,人口控製的壓力減輕,有些黨政領導對幹新時期人口與發展的規律和特點認識不足,對新階段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長期性、艱巨性、複雜性以及人口問題多元化帶來的新挑戰認識不足,存在盲目樂觀和麻痹鬆懈思想,對解決數量以外的其他人口問題,如人口素質、出生人口性別比、人口老齡化、流動人口等問題,沒有足夠的思想準備,缺乏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大人口觀念還沒有樹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