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人口計生委《 “十一五”人口發展規劃和事業發展規劃中期評估總體方案》要求,我省於 2008年7—9月份組織各市對本係統 “十一五”規劃執行情況進行了評估。通過調查和評估,準確把握了全省人口發展和計劃生育工作各項重點指標的進展情況,為確保“十一五”規劃主要目標順利完成,編製“十二五”規劃奠定了基礎。
一、人口發展的基本情況
(一)低生育水平繼續保持穩定,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
總和生育率始終保持較低水平。自實行計劃生育以來,遼寧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始終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中處於領先地位,人口控製效果明顯,婦女總和生育率從80年代初的1.76下降到1990年的1.56,即從1980年開始遼寧省就已經進入低生育水平,比全國平均水平早10年率先進入低生育水平階段。進入90年代,遼寧省的人口已經得到了有效的控製,人口發展逐步步入良性循環軌道,婦女總和生育率基本穩定在1.3左右,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婦女總和生育率基本穩定在1.2左右,即從1980年開始至今二十多年遼寧省一直穩定在低生育水平狀態。
人口出生率繼續下降,自然增長率略有回升。據統計局人口變動抽樣調查數據, 2007年,全年出生人口為29.5萬人,人口出生率為6.89‰;自然增長人口為6.5萬人,自然增長率為1.53‰。人口出生率比“十五”平均水平低0.2個千分點,自然增長率比“十五”平均水平高0.38個千分點,全省人口繼續保持低生育水平狀態。
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根據人口計生統計報表看,1995-1998年我省出生人口別比在110-111左右,持續偏高;1999-2007年出生人口別比基本上在104-106左右,趨於正常。但是根據“五普”和抽樣調查可以看出,目前全省出生人口性別比仍然偏高。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出生人口性別為112.8; 2004年全省生育率調查結果看,出生人口性別比平均為114.89;2005年遼寧省1%人口抽樣調查,出生人口性別為109.45,說明人為幹預性別選擇、通過做B超進行胎兒性別鑒定的現象仍然存在。
(二)出生缺陷發生率呈上升趨勢
根據省衛生部門統計監測統計數據,2005-2007年全省出生缺陷發生率分別為:102.86/萬、102.12/萬和107.89/萬,出生缺陷發生率呈上升趨勢。從城鎮和農村看,城鎮高於農村, 2007年全省城鎮出生缺陷發生率為113.69/萬,農村出生缺陷發生率為101.17/萬,城鎮比農村高12.52/萬(詳見表1)。全省出生缺陷發生順位前五位分別為先天性心髒病、總唇裂、先天性腦積水、神經管畸形、多指(趾)。
但同全國出生缺陷發生率相比,我省仍明顯低於全國平均水平。2005—2007年全國出生缺陷發生率分別為138.96/萬、145.50/萬、147.94/萬。
(三)流入人口大於流出人口,出生人口性別比較高
根據評估自查,截至2007年9月30日,全省計劃生育工作覆蓋的流動人口總數為1119688人。省內流動人口總數為620291人,其中,流出人口為265877人,流出育齡婦女125962人,流出已婚育齡婦女90729人,流入人口為354414人,流入育齡婦女150820人,流入已婚育齡婦女96079人。
從全省流動人口的生育情況看,2005-2007年三年間,流動人口共生育子女22920人,其中:男孩12349人,女孩10571人 ,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6.8,流動人口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
(四)計劃生育家庭規模穩定,計劃生育農村家庭老年人口規模呈上升態勢
2005年~2007年,我省計劃生育家庭的規模呈穩定態勢。全省計劃生育家庭分別為1274.95萬戶、1300.0萬戶和1302.69萬戶;分別占當年總戶數的91.06%、91.60%和90.51%。其中,計劃生育農村家庭戶占當年總戶數的比例分別為48.77%、48.12%和48.11%,計劃生育城鎮家庭戶占當年總戶數的比例分別為51.23%、51.88%和51.89%;隨著城鎮化步伐加快,計劃生育農村家庭數下降,計劃生育城鎮家庭數上升。
(五)人口城鎮化步伐加快,人口密度增大
近年來,我省人口城鎮化步伐加快。根據省統計局曆年人口抽樣調查推算,城鎮人口由2005年的2477.7萬人增加到2007年的2544.4萬人,人口城鎮化比重由2005年的58.7%上升到2007年的59.2%,上升了0.5個百分點。從人口空間分布來看,我省人口密度由2005年的284人/平方公裏,增加到2007年的287人/平方公裏,每平方公裏增加3人。
二、2005年以來,人口和計劃生育重點工作及其工程項目進展情況
“十一五”時期,我省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積極圍繞振興遼寧老工業基地、統籌解決人口問題這一中心任務,以建立長效工作機製為重點,推進重點工作和重點項目,收到了明顯效果。
(一)加強人口綜合協調與治理,人口計生工作新機製初步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