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建議:寶寶發生腹痛時,父母應觀察其疼痛急緩和進展情況。如果寶寶腹痛不劇烈,腹痛時也沒有明顯的其他異常情況,可以用手輕輕撫摩其腹部。
但若哭鬧不停止,或是寶寶腹痛時伴有發熱、吐瀉、大便中帶血等異常情況,則應及時帶寶寶去醫院診治,不要隨便按摩和熱敷。
尿布的選擇和使用
尿布的選擇
應選用柔軟、吸水性強、耐洗的棉織品,舊布更好,如舊棉布、床單、衣服都是很好的備選材料。也可用新棉布製作,經充分揉搓後再用,新生寶寶尿布的顏色以淺色為宜,忌用深色。尿布不宜太厚或過長,以免長時間夾在腿間造成下肢變形,也容易引起感染。尿布在寶寶出生前就要準備好,使用前要清洗消毒,在陽光下曬幹。
在家中還是建議使用傳統的全棉尿布好。因為經常為寶寶更換尿布,不僅可以保持寶寶臀部皮膚幹燥,還可在換尿布時查看寶寶皮膚有出現無尿布疹的情況。且由於這樣換尿布能夠使新媽媽的雙手接觸寶寶皮膚的機會增多,這種接觸對寶寶是一個良好的刺激。
還有聲音、目光的交流,對寶寶的情感以及知覺的發展都能夠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當寶寶出現尿濕,不舒服的感覺會刺激寶寶的神經中樞,建立對排尿的反射。等寶寶外出時偶用一次“紙尿褲”,既方便父母,也不會使寶寶生病。
尿布的使用
尿布的折疊
家長可以按照之前痕跡折疊,通常是將尿布縱向對折一次後橫向再對折一次,這樣,尿布的上麵就露在了外麵。
保留上麵的腰帶
內褲穿上後要在腹部中間處留出大約兩根手指的間隙,並且將腰帶留出來。
給寶寶換尿布
給寶寶換尿布時,要注意不能蓋住寶寶的臍部。多餘的部分男寶寶折疊到前麵,女寶寶折疊到身後。
洗尿布
一個寶寶一晝夜需20塊左右的尿布,平常要關注寶寶的情況,及時給寶寶換尿布,如給寶寶喂奶前、後都應檢查尿布濕了沒有,媽媽用手指從寶寶大腿根部伸入摸摸就知道了。
在幫寶寶將尿布換下後,一定要及時清洗,先將尿布上的大便用水洗刷掉,再擦上中性肥皂,放置20~30分鍾後,用開水燙泡,水冷卻後稍加搓洗,大便黃跡就可很容易洗淨,再用水洗淨曬幹備用;如尿布上無大便,隻需要用水洗2~3遍即可。
紙尿褲的使用
把褶皺展平
將新尿布展開,把褶皺展平,以備使用。
徹底地擦拭屁股
打開髒汙的紙尿褲,用浸濕的紗布擦拭新生兒的屁股,不能有大便殘留在寶寶小屁股上。
取下髒紙尿褲
取下髒的紙尿褲後,慢慢地將髒紙尿褲卷起來,此時,一定要注意,小心不要弄髒衣服、被褥或寶寶嬌嫩的皮膚。
更換新紙尿褲
一隻手將寶寶的屁股抬起,另一隻手將新的紙尿褲放到下麵。
穿好新紙尿褲
將紙尿褲向肚子上方牽拉,注意左右的間隙粘好。
保留腰部的紙帶
在腰部留出媽媽兩指的間隙,目測左右的對稱性之後,將腰部的紙帶粘好即可。
新生兒衣物的選擇
新生兒內衣的挑選
注意以下因素:
1.質地柔軟。因寶寶皮膚最外層耐磨性的角質層很薄,所以內衣質地要柔軟,不要接頭過多,翻看裏邊的縫邊是否因粗糙而發硬,尤其要注意腋下和領口處。給小寶寶買到縫邊朝外的內衣最合適。
2.良好的透氣性。要選用具有吸汗和排汗功能的全棉織品,以減少對寶寶皮膚的刺激,從而避免發生皮膚病。
3.良好保暖性。注意內衣的保暖性,最好是雙層有伸縮性的全棉織品。
4.款式簡潔。寶寶的頭大而脖子卻較短,為穿脫方便,內衣款式要簡潔,宜選用傳統開襟、無領、係帶子的和尚服。
5.以淺色內衣為宜。內衣色澤宜淺淡,無花紋或僅有稀疏小花圖案,以便及早發現異常情況,還可避免有色染料對寶寶皮膚的刺激。
新生兒穿衣的方法
寶寶在小的時候,身體還很柔軟,給寶寶穿衣有一定的難度。而稍加注意,就會變成一種樂趣。
1.將貼身內衣及外套提前疊好放置,注意將袖子完全展開。
2.將衣袖伸開,媽媽的手從袖口進入,牽引出寶寶的胳膊。然後再穿另一側。
3.不要係得太緊,將領子鬆散著。僅將內衣的布帶係結實即可。
4.將褲腿展開,把寶寶的腿放入褲腿之中。
5.新生兒外衣的紐扣不可生硬地摁,要將衣服拎起離開寶寶身體後再摁上。
6.最後,托住屁股,將內衣和外套伸展平整。
穿衣的注意事項
給寶寶穿衣要輕柔,家長可以先按順序幫寶寶穿好衣褲、鞋襪,然後用小毛毯或小棉被包裹住寶寶,但是要保證寶寶的雙腿處於自然狀態,並有足夠大的活動空間。
不提倡民間的“打蠟燭包”做法,育兒專家建議,新出生的寶寶最好不要“打蠟燭包”,如果怕寶寶冷,可以寬鬆地裹一下,但是雙腿是切不可綁直係緊的。
新生兒按摩
寶寶喜歡你的按摩
對於寶寶來說,輕柔的愛撫、細心的按摩,如同吃的食物和呼吸的氧氣一樣重要。通過按摩,寶寶從父母的微笑中感受到了體貼,從密切的身體接觸中受到良性刺激,從而體會到安全、安寧和溫暖,促進身體和心理的健康發育。
如何給寶寶按摩
為新生兒按摩不僅是父母與寶寶之間情感溝通的橋梁,還有利於寶寶的健康成長。為新生兒按摩具有幫助寶寶加快新陳代謝、減輕肌肉緊張等良好功效。通過對寶寶皮膚的刺激使其身體產生更多的荷爾蒙,促進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加快體重的增長。
按摩活動了寶寶全身的肌肉,使肢體長得更健壯,身體更健康。按摩還能幫助寶寶睡眠,減少煩躁情緒。
為寶寶按摩的正確方法
為寶寶按摩,媽媽該如何準備?特別是寶寶的按摩手法與成人按摩是有較大不同的。
首先,寶寶的按摩力度一定要輕,以免傷害其幼嫩的血管和淋巴管,所以寶寶的按摩準確地說應該叫“撫摩”。其次,為寶寶做按摩的方向也與成人迥異。為寶寶按摩時,按摩者的手要從寶寶的頭撫摩到軀體,然後從軀體向外撫摩到四肢。這種按摩手法與一般的成人按摩正好相反。成人按摩是順著體液回流的方向,有力地沿四肢向心髒移動。
盡管寶寶的按摩是按照從上往下的方向進行的,但多數的按摩動作是撫摩或輕柔地捏。
捏的時候要輕,以免傷害寶寶嬌嫩的血管。捏一下,手指要滑動一下,然後再捏一下。
按摩時應把寶寶放在安全的地方。如果你覺得在地板上進行按摩不舒服,那麼把寶寶放在床上或椅子上時一定要小心,不能讓他滾下來。特別是當寶寶長到11~14周、自己會翻身時,媽媽更要當心。
按摩之前應準備好一切用品,還要預先避免突發的噪聲,應保持寧靜的氛圍。準備活動做好後,再為自己選擇一個舒適的、能長時間保持的體位。保持良好的姿勢,對為寶寶做按摩更加有利。
按摩時,把手的位置放好後,脊柱前傾,就可以輕鬆自如地控製按摩的手法了。這對寶寶和按摩者都有好處,因為采用這種姿勢對寶寶進行按摩的話,可以緩解按摩者局部肌肉的緊張。
寶寶全身的按摩順序
按次序進行的按摩既適用幾個月大的健康寶寶,也適用新生兒。需要牢記的是,為較小的寶寶做按摩時要更加精心。
1.小於6周的寶寶,一次按摩大約隻需要10分鍾。
2.按摩時,用你的手輕輕撫摩寶寶的小臉、腹部和背,輕輕移動寶寶臀部、大腿、小腿和胳膊的皮膚下麵的肌肉。
3.不要在給新生的小寶寶按摩時使用精油。
4.每次按摩,都要先從寶寶的左側開始。這一方麵是遵循兩極對立的原理,另一方麵也順應了東方的觀念:身體一側易於接收,而另一側則強於排出。
給寶寶按摩好處多
體重增加
通過皮膚上的按摩刺激,可以增加迷走神經活動,使人體產生更多的荷爾蒙及胰島素,這有助於寶寶對食物吸收,所以按摩可以讓寶寶的體重增加。
解除煩躁
按摩可以增加抵抗力。當寶寶哭鬧時,身體會產生壓力激素,這時免疫力會下降。通過按摩可以讓寶寶的壓力激素降低,免疫力恢複,而且還能夠起到放鬆情緒的作用。
安撫情緒
按摩可以促進寶寶的情商發展,所以媽媽可借撫觸來穩定寶寶情緒。紐約一家醫院實行每天擁抱及撫觸新生兒的規定後,1歲以下寶寶的死亡率從30%降至10%。如果寶寶出生3個月中都沒有被擁抱或撫摸,情緒發展會顯得容易暴躁。
減輕疼痛
按摩可以讓疼痛減輕,這從寶寶的反應就可觀察出。一個哭鬧不休、身體不舒服的寶寶,借著按摩可以讓他安靜下來。例如胸部按摩可以使呼吸順暢,腹部按摩可以消除脹氣。
增進母子感情
按摩可以讓寶寶感受到媽媽的愛心與耐心,在充滿愛的嗬護下,寶寶會覺得被重視,也能增加寶寶以後的自信心。由於媽媽按摩時一定會注視著新生兒,寶寶會感受到媽媽眼光中的母愛,也可借此觀察寶寶視覺移動的反應是否正常。
熟悉身體各部位的名稱
媽媽在幫寶寶按摩時,可以邊按摩邊說出身體各部位的名稱,例如:這是小手手、這是小腳腳等,讓寶寶漸漸熟悉這些部位。
腹部按摩減輕吐奶
吐奶是新生兒常見的胃腸道症狀,由於新生兒胃容量小,胃腸蠕動差,易發生胃食管反流。
對於吐奶,最簡便易行的治療方法是腹部按摩。一般為每隔46~6小時一次,夜間可延長至6小時以上。每次按摩均在喂奶後半小時進行,以肚臍為中心,手指並攏,順時針運行,同時給予腹部一定壓力,速度適中,每次按摩時間5~10分鍾。吐奶減輕後,按摩次數減至每日2~3次,直至吐奶現象消失。
腹部按摩可通過神經係統促進胃泌素分泌,增加胃腸蠕動;同時使胰島素水平升高,促進糖脂等物質代謝,改善消化吸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