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羅圈腿即“O”型腿,是由於佝僂病所致的骨骼變形引起的,與新生兒四肢屈曲毫無關係。
先鋒頭
胎兒在分娩過程中隨著陣陣宮縮,頭部受到產道的擠壓,使顱骨發生順應性變形而被擠長。同時,頭皮也由於擠壓而發生先露部分頭皮水腫,用手指壓上去呈可凹陷性鼓包,臨床稱產瘤。一般寶寶出生後1~2天自然消退。對寶寶健康無影響,不需要特別處理。
頭顱血腫
有時可以看到部分新生兒的一側頭部或雙側頭頂有一個鼓包,其大小從棗到蘋果大小不等。摸上去有波動感,寶寶不痛,鼓包不跨過骨縫。這是由於在娩出產道過程中,顱骨骨膜下血管破裂出血之故。淤血一般在40天左右便會鈣化,形成硬殼,3~4個月後才能漸漸被吸收。但需注意的是:存在期間,要注意頭部清潔,洗頭洗澡時,勿用手揉搓,更不能用空針穿刺抽血,以免引起細菌侵襲,形成膿腫。
皮膚紅斑
新生兒出生頭幾天,可能出現皮膚紅斑。紅斑的形狀不一,大小不等,顏色鮮紅,分布全身,以頭麵部和軀幹為主。新生兒有不適感,但一般幾天後即可消失,很少超過1周。有的新生兒出現紅斑時,還伴有脫皮的現象。
新生兒紅斑的產生原因,醫學上目前還不能解釋清楚。
有學者認為,新生兒紅斑是寶寶出生後,受光、空氣、溫度等環境影響和機械刺激而產生的,比如在洗澡後,紅斑現象可加重。
不管在學理上還有什麼爭論,有一點是十分明確的:新生兒紅斑對健康沒有任何威脅,不用處理,便可自行消退。
枕禿
新生兒枕禿,並不是新生兒缺鈣的特有體征,枕頭較硬、缺鐵性貧血、其他營養不良性疾病,都可導致枕禿。
出汗
新生兒手心、腳心極易出汗,睡覺時頭部也微微出汗。因為新生兒中樞神經係統發育尚未完善,體溫調節功能差,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當周圍環境溫度較高時,新生兒會以通過皮膚蒸發水分和出汗的形式來散熱。
所以,新媽媽要注意居室的溫度和空氣的流通,要給寶寶補充足夠的水分。
掙勁
新媽媽常常會問醫生,寶寶總是使勁,尤其是快睡醒時,有時憋得滿臉通紅,是不是寶寶哪裏不舒服呀?
寶寶沒有不舒服,相反,他很舒服。新生兒憋紅臉,那是在伸懶腰,是活動筋骨的一種運動,新媽媽不要大驚小怪。
把寶寶緊緊抱住,不讓寶寶使勁,或帶著寶寶到醫院,都是沒有必要的。
新生兒乳房腫脹
正常的新生兒無論是男寶寶還是女寶寶,在出生後1周左右會出現雙側乳腺腫脹,大的如半個核桃,小的如蠶豆,有的還會分泌乳汁,這是因為在胎兒時期,胎兒體內存在著來自母體的一定量的雌激素、孕激素和生乳素。
寶寶出生後,那些來自母體的雌激素和孕激素被驟然切斷,使生乳素作用釋放,刺激乳腺增生,一般約2~3周便自行消退,不需要處理。
有的家長認為把乳汁擠出來就好了,其實這樣做是很危險的。因為擠壓會使乳頭受傷,細菌侵入,引起乳腺炎,甚至導致敗血症,危及寶寶的生命。
馬牙和螳螂嘴
有些新生兒牙床的黏膜上有米粒大小或綠豆大小的白色突起物,它就是人們常說的“馬牙”,醫學上稱“上皮珠”。
“螳螂嘴”是新生兒口腔兩側頰黏膜的隆起,它是口腔黏膜下的脂肪組織,可以幫助寶寶有力地吸吮。這兩種現象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隨著吸吮期的結束,就會慢慢消退,無需特殊處理。
新生兒的手指掰不開
這是小兒大腦皮層發育尚不成熟,手部肌肉活動調節差的緣故,造成了屈手指的肌肉收縮占優勢,而伸手指的肌肉相對無力,表現出來就是緊握兩隻拳頭。
年齡越小,這種現象越明顯,這叫做“握持反射”,屬正常生理現象。隨著寶寶的成長,待到了3~4個月,這種現象逐漸好轉,一般在寶寶6個月時便會基本消失。
寶寶手指掰不開是正常生理現象,新媽媽不要驚慌。
嘔吐物中帶血
新生兒生後第一天或第三天,當寶寶吐奶時,嘔吐物中夾雜有鮮紅的血絲,同時大便呈黑色,就是新生兒出血症或者叫新生兒黑糞症。
這是由於寶寶的血液不易凝固而引起的,與維生素K不足有關,治療也是使用維生素K,幾天即可治愈。
有與這種情況非常相似的,但不是寶寶自身出血,而是由於咽下了媽媽的血以後又吐出來了(稱為假性吐血症)。也可能是在產道中吞咽了血,或者是由於媽媽的乳頭破裂出血與奶一起被寶寶吮吸了。
如果是乳頭出血,那麼讓寶寶停吃1天破裂一側的乳頭,此種現象便會自行痊愈。
新生兒出血症是在生後兩三天內發生,因媽媽乳頭破裂的吐血一般發生在出生10天以後。當開始弄不清嘔吐物裏帶血是屬於那種情況時,可以做區別母體血液和寶寶血液的檢查,隻要一檢查就清楚了。
打嗝
在新生兒吃得急或吃得不舒服時,就會持續地打嗝。有效的解決辦法是:
新媽媽用中指彈擊寶寶足底,令其啼哭數聲,哭聲停止後,打嗝也就停止了。如果沒有停止,可以重複上述方法。
但是彈擊足底抑製打嗝的辦法,在操作中常常失敗,原因往往是媽媽心疼寶寶,不舍得用力,寶寶哭的程度和時間都不夠。其實寶寶哭上幾聲,比寶寶持續打嗝要好受得多。
新生兒的哭,有利於鍛煉身體,想想看,如果助產士不拍打寶寶的足底,就無法刺激寶寶大聲地哭,那麼,寶寶的肺髒就不可能完全地被張開,就不會產生充分的氣體交換,就可能會出現濕肺的病變。
所以說,每當寶寶打嗝時,彈擊寶寶足底,使小家夥放聲大哭,不僅能夠抑製打嗝,還鍛煉了身體,有百利而無一害,新媽媽就放心去做吧。
新生兒的異常生理現象
紫紺
新生兒紫紺多是病理性的,不屬於正常生理現象。但正常新生兒,常常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表現為局部青紫。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原因:
1.發生在口唇、手足及甲床下的紫紺,多是由於手足外露受涼、受壓、臍帶結紮延遲)等引起的。
2.劇烈哭鬧、屏氣發作、食管反流等引起的呼吸短暫停歇,可引發全身紫紺。
3.還有一種紫紺,與分娩過程中新生兒受到外力損傷有關,如產程過長,胎兒受壓時間長,出現先鋒頭、先鋒臂、先鋒足,其特點是先鋒處有受壓痕跡,並伴有局部青紫水腫,可能還伴有出血點。
4.助產護士擠壓新生兒口中的羊水,可能用力過猛,新生兒麵部出現青紫,也可能伴有出血。
5.有的新生兒在出生後哭聲很小或不哭,助產護士就會拍打新生兒的足底或背部,以刺激新生兒啼哭,這可能造成新生兒某個部位青紫或皮膚出血。
6.有的護士在給新生兒按腳印、係手條的時候,也會造成新生兒局部青紫或出現出血點。
這些情況,有時被醫護人員忽視了,有時不敢和新生兒的父母們說明原因,怕對方不理解,找麻煩,有意回避,結果就成了問題。新媽媽很是著急,以為寶寶得了什麼大病。
醫生經常會遇到類似於這樣的谘詢,也在門診工作中遇到這樣的新手父母。
在醫生做了分析和解釋後,他們還疑慮重重,一直等到寶寶的青紫自然消退,才真正放心。
有的情況是由於父母太心急了,便給新生兒抽血化驗,甚至住院治療。這樣的做法,不但使家庭在經濟上受損傷,並且在寶寶的身心上也是受飽痛苦。
暫時性的紫紺並不是疾病,所以父母不必為此特別的著急,此種類型的紫紺即使不進行治療也會自然地消退的。
紅色尿
剛出生幾天的新生兒,排出了像血一樣的尿,這可急壞了初為人母的新媽媽。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新生兒白細胞分解較多,造成尿酸鹽排泄增多,而剛出生不久的寶寶,尿液又不多,很濃,所以有點像血了。這不是病態,幾天後會自動消失。
喉鳴
有的新生兒,出生後喘氣不大正常,呼嚕呼嚕的。仔細傾聽,寶寶吸氣時,喉中伴有笛音那樣的高調音,呼氣時就聽不見了。寶寶哭鬧、急著吃奶時,高調音明顯,睡著後就減輕了。這就是新生兒正常的喉鳴,也稱喉喘鳴。新生兒喉鳴,在剛生下來時還不明顯,出生數周後變得越發明顯。這主要是新生兒喉軟骨發育還不夠完善,喉軟骨軟化造成的,一般在6月齡到周歲期間自行消失。新媽媽往往以為這是寶寶喉嚨有痰,有的甚至猜測是否得了氣管炎、肺炎。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眼白出血
頭位自然分娩的新生兒,由於娩出的時候受到媽媽產道的擠壓,視網膜和眼結合膜會發生少量出血的現象,俗稱眼白出血。新手父母看到寶寶眼白出血,不要驚慌,幾天以後寶寶自然就好了。
臍疝
為什麼會形成臍疝
不少寶寶在哭鬧時,臍部就明顯突出,這是由於寶寶的腹壁肌肉還沒有很好地發育,臍環沒有完全的閉鎖,如增加腹壓,腸管就會從臍環突出,而形成臍疝。
處理方法
如果寶寶患有臍疝,應注意盡量減少其他腹壓增加的機會,例如不要讓寶寶無休止地大哭大鬧;有慢性咳嗽的寶寶要及時地去醫院進行治療;調整好寶寶的飲食,不要發生腹脹或便秘。隨著寶寶的長大,腹壁肌肉的發育也會慢慢變得堅固,臍環閉鎖,臍疝在1歲以內便完全自愈。
低體重兒與巨大兒
低體重兒:出生體重小於2500克的新生兒為低體重兒。低出生體重兒大部分為早產兒,部分為過期產兒。對於這樣的寶寶有一套較為嚴格的護理方法,請新手父母們嚴格按照醫生的建議進行護理。
巨大兒:主要指出生後體重超過4000克的新生兒,部分巨大兒是由於新媽媽或胎兒患某些疾病所致,如新媽媽患糖尿病,胎兒有Rh溶血病等,所以不能盲目認為新生兒越胖越好,要加強監護。
早產兒與過期產兒
早產兒:胎齡滿28周至不滿37周的新生兒為早產兒。這樣的寶寶尚能存活,但由於各器官係統未完全發育成熟,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差,各種並發症多,因此要給予特別的護理。
小貼士
新生兒的眼睛有分泌物
對於眼屎多,結膜充血的新生兒,新媽媽可以用脫脂棉蘸上溫開水後在對新生兒的兩眼進行清潔,每天保持此程序兩次,新媽媽用蘸上溫開水的脫脂棉,從新生兒的內眼角到外眼角,輕輕地擦拭,並且應每隻眼睛各用一塊脫脂棉。
過期產兒:胎齡滿42周以上的新生兒。過期產兒並不意味著他們比足月兒發育的更成熟,相反一部分過期產兒是由於媽媽或胎兒患某種疾病造成的,出生後危險性更大,所以一定要認真監護。
雙胞胎
雙胞胎分異卵雙胎和單卵雙胎兩種類型。
通常情況下,女性每月排卵1次,有時因某種原因同時排出兩個卵子並同時受精,就產生了兩個不同的受精卵,這兩個受精卵各有自己的一套胎盤,相互間沒有什麼聯係,叫做異卵雙胎,孕媽媽將生出兩個寶寶。他們比較相似,而且往往是異性的。這種異卵雙胎比較多見,並且與遺傳基因、孕媽媽的年齡有及孕媽媽的分娩次數有關。
單卵雙胎的形成則與上述的不同,它是指一個精子與一個卵子結合後產生的一個受精卵。這個受精卵一分為二,形成兩個胚胎。
雙胞胎低體重者較多,一般作為未成熟兒處理,因此,需要精細照顧,需要注意的是要彰顯寶寶的個性,不要把同性別的雙胞胎打扮成一模一樣。
唇裂與齶裂
唇裂又名兔唇,即寶寶的上唇裂開。齶裂又名狼咽,即上齶有裂口。唇裂和齶裂是顏麵部常見的先天性畸形,一般男多於女,左側多於右側。
唇裂僅盡會引起顏麵的畸形,很少妨礙患兒的吮吸。但對齶裂,因口腔與鼻腔間有缺裂存在,吸乳時不能在口腔內形成所必需的負壓,以致發生吸乳困難,常導致營養不良,易發生中耳炎及呼吸道感染,嚴重時可致發音障礙,而引起言語不清,呈開放性鼻音。
治療必須施行修複手術。唇裂手術的主要目的是整形,為減少瘢痕,一般盡早進行,大多在3個月以後,體重超過5千克後做手術。而齶裂手術是恢複進食和言語的功能,手術必須在適當的年齡進行,對手術後的遠期效果有決定性意義。一般在1~3歲進行,常需數次手術才能完成,術後應進行語音訓練。除手術治療外應注意以下方麵:
1.為了避免嗆奶,喂奶時可讓寶寶取坐位,或用滴管喂乳,喂半流質或固體食物較流質容易。
2.要選擇專用的大號的奶嘴。如用膠布將裂口封住,吸奶的效果會更加好。
3.及時使用抗生素。齶裂常並發扁桃體炎及增殖體肥大、中耳炎、慢性鼻咽炎、肺炎等疾病,應及時應用抗生素。
先天性斜頸
寶寶出生數日後,有些寶寶會發生頭偏向一側的現象,並且父母在觸摸寶寶頸部時有一圓形腫塊,約栗子大小,質感較硬,邊緣清楚,無紅、熱、痛現象。寶寶的頭向有腫塊的一側傾斜,病側耳接近鎖骨,顏麵不正,下頜及麵部轉向無腫塊的一側,形成斜頸。這便是先天性斜頸的表現。寶寶出現斜頸的情況,主要與難產有關,因分娩時胎兒受強烈牽引導致胸鎖乳突肌發生血腫、纖維化而引起。有的寶寶在半年後症狀自然消失,而有的寶寶歪脖會越來越明顯,甚至顏麵不正、脊柱彎曲等,所以應早發現、早治療。處理這種情況時,可采用手按摩療法,將頭部向健側輕輕牽拉,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腫塊,輕輕按揉,每日1~3次,每次20~30下,天天堅持,至少需要堅持3個月,這樣可使腫物吸收並變小。
在按揉時注意可逐漸加大力度,力度應使寶寶能承受,並要注意避免皮膚損傷。如果手法治療(按摩療法)半年以後仍不見成效,可在1歲左右進行胸鎖乳突肌切斷手術。
耳部畸形
耳部畸形的種類
無耳
這種畸形相對少見,但也是最嚴重的一種。
表現為一側或雙側沒有耳郭,常伴有外耳道和中耳的畸形。如不及早治療,恢複聽力,則可變成聾啞,智力落後。
小耳
新生兒的耳郭發育異常,一般可分為三級。
一級:耳郭較正常耳小,形狀無明顯畸形,可伴有外耳道狹窄和中耳畸形。
二級:耳郭無正常形態可見條索狀皮贅,其下有軟骨,常伴外耳道完全閉鎖和中耳畸形,類似於這樣的情形比較多見。
三級:耳郭殘缺不全,並且呈現不規則的突起,除了伴有外耳道以及中耳畸形之外,並且有時還會出現麵神經和內耳的異常及頜麵部的其他畸形,表現出麵癱、神經性耳聾、下頜發育不良等。
副耳或多耳
除存在正常耳郭外,在耳屏前、頰部或上頸部有耳郭樣結構或皮贅存在,同時可伴有頜麵部發育的異常。
招風耳
又叫扇風耳、扁平耳,耳郭明顯前傾,顱耳角(耳郭後麵與頭顱側麵的角度)增大,但是這種畸形對聽力無影響。
巨耳
耳郭過度發育,其症狀表現為整個耳郭增大,或耳郭某一部分肥大。後者更多見。此外,還有貓耳、猿耳、隱耳等。
耳部先天畸形的原因
遺傳因素
產生這種現象是由於基因發生突變或染色體發生畸變而影響了個體的發育所致,包括單基因遺傳病、多基因遺傳病、染色體病。
如某些感覺神經性耳聾、外耳道閉鎖、耳郭畸形等。
物理因素
人體周圍環境中存在多種對身體有害的物理因素,包括電離輻射,如α、β、γ、X線等;非電離輻射,如紅外線、紫外線、微波、電視等;其他還有高溫、噪聲、振動等因素。
化學因素
很多化學物質都可能引起先天性畸形,這些化學物質包括藥物,如抗生素、激素、抗腫瘤藥、麻醉藥等等;工業品,如重金屬、化學溶劑等等;各種農藥、化肥等等;生活化學物質,如食品添加劑,化妝品等等。
生物因素
如風疹病毒、皰疹病毒、梅毒螺旋體、艾滋病病毒等,主要通過孕媽媽的經胎盤或產道直接感染胚胎或胎兒。
母體因素
妊娠期的孕媽媽若患有營養不良以及各種維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糖尿病。
耳郭畸形的治療
耳郭畸形可采用手術方法進行治療,進行手術年齡要根據不同情況來確定。
如果是單純的副耳或多耳切除,應在學齡前手術,以免上學後同學們的議論對寶寶造成心理創傷,不利於寶寶身心健康。
如果是雙側小耳或無耳,伴有外耳道及中耳畸形、聽力障礙者,也宜在學齡前手術。
此時手術不止是矯治耳郭畸形,同時要提高聽力,如重建外耳道和處理中耳畸形,做鼓室成形。
這樣,一方麵有利於寶寶上學後的學習,更重要的是有利於寶寶語言的發育。
如果是一側小耳畸形,另一耳聽力正常者,或雙耳郭畸形,有一耳或雙耳聽力正常者,手術可以推遲到15歲以後。
因為那時手術患者能配合,加上其耳郭發育完全,醫生可以設計出大小合適的耳郭,而學齡前手術其耳郭大小一般隻能以患兒父母的耳郭作模型進行重建和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