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新生兒出生時都具有吮吸反射,這是最基本的反射行為,這種反射使新生兒能夠進食。
將奶嘴放進寶寶口中後,他就開始吸吮。吸吮運動極其強烈,甚至在乳頭的吸吮刺激移開之後仍會繼續很長的時間。
吸吮的同時,新生兒天生會吞咽,這也是一種反射。吞咽行為可以幫助寶寶清理呼吸道。
緊抱反射
也被稱為“驚嚇”反射或“莫羅氏反射”。將寶寶的衣服脫去,兒科醫生會用一隻手托起寶寶,另一隻手托起他頭的枕部,然後突然使寶寶的頭及頸部稍向後傾,正常的寶寶會四肢外展、伸直,手指張開,好像在試圖尋找可以附著的東西。
然後寶寶會緩緩地收回雙臂,握緊拳頭,膝蓋蜷曲縮向小腹。
寶寶身體的兩側應當同時做出同樣的反應。如果寶寶突然聽到巨大的聲響,也會是這種反射。
緊抱反射消失的時間是在寶寶2個月左右的時候。
握持反射
醫生都會檢查寶寶的握持反射。測試方式是把手指放在寶寶的手心,看看他的手指會不會自動握住醫生的手指。很多新生兒的反應都很強烈,緊緊攥住別人的手指,甚至你可以這樣把他們提起來(但是建議您不要做這個嚐試)。
這種反射一般在3~5個月消失。當你輕觸他腳底時,你會發現他的腳趾也蜷起來,好像要抓什麼東西似的,這樣的反射將持續一年左右。
行走反射
用雙手托在寶寶腋下豎直抱起,使他的腳觸及結實的表麵,他會移動他的雙腿做出走路或跨步動作。如果他的雙腿輕觸到硬物,他就會自動抬起一隻腳做出向前跨步運動。這種反射大約會在1個月左右消失,與寶寶學走路沒有關係。
爬行反射
當寶寶趴著的時候,會很自然地做出爬行姿勢,撅起屁股,膝蓋蜷在小腹下。
這是因為雙腿就像在子宮裏麵一樣仍然朝向軀體蜷曲。當踢寶寶的雙腿時,寶寶或許能夠以不明確的爬行姿勢慢慢挪動,實際上隻是在小床上作輕微的向上移動。一旦寶寶的雙腿不再屈曲且能躺平,這種反射即行消失,通常在2個月左右。
新生兒的呼吸
有寶寶在呼吸時會發出“呼哧呼哧”的聲音,這是因為寶寶蓋的毯子、穿的衣物上脫落的棉絨,及更多的空氣中的灰塵,阻塞了寶寶的鼻腔和上呼吸道,但是你不用擔心,寶寶不是感冒了,這個時候的寶寶傷風感冒的可能性還不大,寶寶隻是在努力地呼吸。你可以試著用小棉簽蘸點兒寶寶油,幫新生兒把鼻腔中的汙物清除,但動作一定要輕柔,小心扶住寶寶的頭,不要讓他晃動。
新生兒貪睡
這周的寶寶基本上仍然是保持吃飽就睡,睡醒就吃的狀態,並且在吃奶以及大小便的次數方麵仍然較多且尚無規律。
這時的寶寶需要盡可能多的擁抱和撫慰,多抱抱你的寶寶吧!
出生三周的寶寶
新生兒的生長發育
寶寶已經開始有意識地和你的招呼回應了!多麼可愛的小生命啊!當然這種溝通是通過眼神的瞬間交流。
寶寶的眼神已經會和爸爸媽媽交流了,而且寶寶的消化係統也已經開始成熟,這一點由其糞便就可以觀察出來。
你還會發現寶寶開始願意撒嬌了,喜歡你抱抱他,喜歡你的寵愛。
新生兒能夠和你對視
這時候的寶寶已經會用眼睛看東西了,眼睛已經能和父母對視,在對視中,寶寶的眼神能流露出感情交流的喜悅。
看到爸爸媽媽,寶寶的臉上會洋溢著歡快的笑容。總之這時的寶寶會用眼睛在經意和不經意之間和爸爸媽媽交流了。
消化機能發育完成
新生兒的糞便稱為“胎糞”,為墨綠色,沒有臭味,十分黏稠,常常黏附在尿布上,不易洗淨,它是由脫落的腸膜上皮細胞、咽下的羊水、胎毛和紅細胞中血紅蛋白所分解產物的膽綠素等構成的。
在寶寶出生後2~3天排盡,顏色也會轉變為黃色的真糞。
母乳喂養的寶寶的糞便通常為金黃色,質地呈軟膏樣,均勻一致,帶有酸味。
由牛乳喂養的寶寶,糞便為淡黃色或土灰色,硬膏樣,常混有灰白色的“奶瓣”,這是脂肪酸與鈣、鎂結合而成的皂塊,並且帶有難聞的糞臭味。
新生兒排便,一般為每天1~2次,也可多至3~4次,甚至換下的每塊尿布都去沾有一點糞便,這是由於新生兒的神經係統發育尚未完善的緣故,不能看作為消化功能不正常。
如果寶寶糞便量少,有深綠色的腸黏液,則為“饑餓糞”,是長期喂養不足的表現,應當給足量的喂養,糞便即可轉為正常。
在寶寶出生的第三周,一般消化機能發育便已經完成,出現新生兒特有的黃色糞便,這說明寶寶的發育很正常。
出生四周的寶寶
新生兒的生長發育
生命的成長是一個充滿艱辛與困難的曆程,照顧寶寶的過程也是這樣的,所以各位新媽媽一定要有心理準備。但是,這個過程同時又是充滿快樂與幸福的過程,一切的努力的成果都會在健康美麗的寶寶身上呈現出來,你最終會發現,所有的苦與樂都是非常值得的。在這個過程你會體會到前所未有的滿足感與成就感。
寶寶從出生到一個月,這期間長大很多,也學會了很多東西。眼睛開始看得到事物了,開心的時候也會笑了,體重、身高有了明顯的變化了。
在這段時間,新生兒的體重一般都會增加1~1.5千克,身高加長4厘米左右。在這一個月之內,不用給寶寶補充任何東西,但是除了配方奶(或母乳)。
當寶寶滿月的時候,俯臥抬頭,下巴可以離開床3秒鍾;能注視眼前活動的物體;啼哭時聽到聲音會安靜;除哭以外能發出叫聲;雙手能緊握筆杆;會張嘴模仿其他人說話。
睡眠、吃奶有規律了
現在寶寶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睡眠、吃奶和排便規律和習慣,有的寶寶夜裏已能睡4~6個小時的長覺,但寶寶們之間的差異很大,但是有的寶寶在夜裏仍然需要媽媽喂2~3次奶。
特別是母乳喂養的寶寶吃奶間隔時間短,因為母乳比較好消化,所以吃母乳的寶寶大便次數也比吃配方奶的寶寶多,需要媽媽更多的照料。
辨別媽媽的聲音
這時的寶寶已能辨別媽媽的聲音和氣味,即使媽媽不在眼前,隻要聽到媽媽的聲音,寶寶就會表現出興奮的樣子,如果寶寶正因寂寞無聊而啼哭,聽到媽媽的聲音,也會很快安靜下來。
如果你給寶寶做過胎教,現在就請試試看給寶寶播放胎兒時期常聽的音樂或故事,寶寶很可能會有明顯反映呢。
身形有了明顯的變化
與前幾周相比寶寶已經有了明顯的進步,看起來更加招人喜愛了。滿月寶寶的體重,男孩平均為4.9千克,女孩平均為4.6千克;滿月寶寶的身長,男寶寶平均為56.6厘米,女寶寶平均為55.6厘米。
能夠判斷聲音的來源
現在的寶寶已經能夠判斷出聲音的來源,並且能夠聽到由不同方向所傳來的聲音,每當聽到聲音時寶寶的頭就會轉向這個方向。
但聲音的距離不能太遠,所以應保持在50厘米以內。寶寶的眼睛現在已經能夠看清楚距離近的人以及事物,目光也能夠跟隨著眼前的物體進行水平移動,此階段的寶寶特別喜歡看線條較粗,並且圖案簡單,顏色鮮明的圖畫,尤其是人臉的圖案。
新陳代謝規律了很多
此階段的寶寶大便1日3次左右,排尿15次左右。
動作活動逐漸協調
現在寶寶的頸部力量已有所加強,已經可以趴在床上或大人的胸前,以腹部為支撐,把頭稍稍抬起一會兒,而且還能左右轉動他的小腦袋。如果你把寶寶抱起來,或靠坐在你的身上,寶寶的頭已可以直立片刻,但注意時間不要過長,以免寶寶疲勞。
此段時期寶寶胳膊和腿的動作也協調了一些,說明其控製肌肉的能力有所加強。
新生兒健康10標準
1.新生兒降生後先啼哭數聲,後開始用肺呼吸。前2周每分鍾呼吸40~50次。
2.新生兒的脈搏以每分鍾120~140次為正常。
3.一般狀況下,新生兒的正常體重為2500~4000克,低於2500克屬於未成熟兒。
4.新生兒前兩天大便呈黑綠色黏稠狀,且無氣味。喂奶後大便會逐漸轉為黃色。
5.新生兒出生後24小時內開始排尿,如第一周內每日排尿達30次以上,則為異常。
6.新生兒體溫在37℃~37.5℃之間為正常。如不注意保暖,體溫會降低到36℃以下。
7.多數新生兒出生後第二天至第三天皮膚輕微發黃,若在出生後黃疸不退或加深為病態。
8.新生兒出生後有覓食、吸允、伸舌、揉眼及擁抱等反射。
9.用光照射新生兒時,可能會引起新生兒眼睛的反射。從第二個月開始寶寶的視線便能夠追隨著活動的玩具移動。
10.出生3~7天後新生兒的聽覺逐漸增強,聽見響聲後可引起新生兒眨眼等動作。
新生兒14種特征不是病
看著剛剛生下來的寶寶,雖然新媽媽會感到非常欣喜,但是在喜悅之餘新媽媽們仍然會有許多的疑惑。
比如說寶寶的耳朵怎麼有點招風?會不會是扁平足?腿怎麼不直?我的寶寶是不是不正常?類似於這樣的問題層出不窮。下麵的一些介紹會使新媽媽們寬心不少。
大便時全身變紅
新生兒大便時會發出“吭哧吭哧”的聲音,全身都會變紅。
別擔心,這是因為胎兒在子宮裏沒有排泄大便的活動,新生兒的腹部肌肉缺乏鍛煉,因此沒有足夠的力量。所以出生後的寶寶要非常用力才能將大便排除。
屁股上出紅疹
小屁股上的紅疹大多是由新生兒的大便造成的。
新生兒的消化係統難以完全消化掉母乳或配方奶中的碳水化合物,那些未被消化的部分在大腸中發酵,產生氣體、酸性物質以及泡沫樣大便——這對寶寶柔嫩的小屁股造成的刺激是極大的。一定要給寶寶勤換尿布,多擦護臀霜。
腳趾甲往肉裏長
新生兒的腳趾甲看起來好像是往肉裏長是正常的現象。
新生兒的指甲易折易彎,深深地置於甲床中。
判斷寶寶的指甲是否有問題,隻需要輕輕地擠壓一下他的腳趾:如果寶寶的腳指甲真的是往肉裏長,那麼寶寶的腳會感到疼痛,他會以哭聲告訴你。
新生兒有雙“扁平足”
事實上,新生兒足底扁而平是屬於正常的現象。
相反,如果寶寶在頭幾個月裏就有很高的足弓反而是一種不良的信號,因為它預示著寶寶會有神經或肌肉方麵的問題。寶寶到了4~6歲的時候足弓才會發育好。
內八腳和羅圈腿
由於孕媽媽的子宮中空間有限,胎兒是以雙腿交叉蜷曲,臀部和膝蓋拉伸的姿勢生長的,因此他的腿、腳向內彎曲。
出生後,隨著寶寶經常的運動,臀部和腿部的肌肉力量加強,寶寶的身體和腳就會慢慢變直。
新生兒隻能用鼻子呼吸
這是因為新生兒的喉嚨位置比較高。較高的喉嚨位置可以讓他在吃奶時進行呼吸,並且保證液體不會流入氣管。缺點是新生兒不能用嘴呼吸。如果新生兒發生鼻塞,要及時用吸鼻器吸通鼻子。
新生兒不流眼淚
這是因為新生兒的淚腺所產生的液體量很少,隻能保持眼球的濕潤。而且,寶寶在出生時,其淚管是部分或全部封閉的,要等到幾個月以後才能完全打開。
呼吸快而不規則
新生兒的呼吸頻率相對比成人快很多,而且也不規律。這是由寶寶的肺還很小,其神經係統還沒完全發育好的緣故。
新生兒的體溫不規律
新生兒的甲狀腺——新生兒體內的溫度調節器尚未發育完善,汗腺也不夠發達,所以新生兒的體溫會出現時高時低的狀況。好在新生兒有充足的脂肪來保護自己,體溫不會降得太低。
新生兒易脫水
新生兒的體重中75%~80%都是水分,但新生兒的新陳代謝速度是兒童或大人的兩到三倍,導致水分的快速流失,所以新生兒容易出現脫水現象。要判斷新生兒是否處於脫水狀態,可把小拇指放入新生兒的口中,如果濕潤則沒事,如果幹而黏,就說明新生兒需要奶水。
新生兒愛打嗝
寶寶出生後的幾個月內,一直都有較頻繁的打嗝。這是在鍛煉橫膈膜,它對寶寶的呼吸運動有重要的作用。有時打嗝是由於寶寶過於興奮,有時則是由於剛喂過奶,某種程度上講,打嗝是由於橫膈膜還未發育成熟。到了3~4個月的時候,寶寶打嗝的次數就會少了。
新生兒耳朵軟
新生兒的小耳朵非常柔軟,顯得有些像招風耳。其實,這隻是寶寶的小耳朵裏的軟骨尚未發育好的緣故。幾個星期之後,隨著軟骨日漸發育成熟,寶寶的小耳朵就會慢慢變硬,直立起來,有一個正常的形狀了。
小貼士
更換奶粉的牌子會引起寶寶腹瀉嗎
由於寶寶體質不同,可能會出現排便狀態變化,也可能是偶然的現象。其實媽媽沒必要青睞哪個牌子,隻要寶寶喝得習慣就可以了。
新生兒正常的生理現象
新生兒溢乳
什麼是新生兒溢乳
溢乳即漾奶,是新生兒常見的現象,就好像寶寶吃多了,有時順著嘴角往外流奶,或有時一打嗝就會出現吐奶的現象,這些現象一般都屬生理性的反映。
這與新生兒的消化係統尚未發育成熟及其解剖特點有關。
正常成年人的胃都是斜立著的,並且賁門肌肉與幽門肌肉一樣發達。而新生兒的胃容積小,胃呈水平位,幽門肌肉發達,關閉緊,賁門肌肉不發達,關閉鬆,這樣,當新生兒吃得過飽或吞咽的空氣較多時,就容易發生溢乳現象,它對新生兒的成長並無影響。
新生兒溢乳的處理方法
隻要每次喂完奶後,將寶寶豎著抱起並且輕拍後背,即可把咽下的空氣排出來,且睡覺時應盡量采取頭稍高右側臥位,便會克服溢乳的發生。更重要的是側臥位,可預防奶汁誤吸入呼吸道並由此引起的窒息。為了防止寶寶頭臉睡歪,應采取此次喂奶後右側臥位,下次喂奶後左側臥位,這樣要比仰臥位好,且可避免誤吸奶汁入到呼吸道的危險發生。若發生嗆奶,應立即采取頭俯側身位,並輕拍背,將吸入的奶汁拍出。
新生兒黃疸
正常的生理性新生兒黃疸一般在出生後的3~5天出現,到10天左右就基本消退,最晚不會超過3周。大部分都會在第二周消退。假如在第二周,父母依然發現寶寶出現比較明顯的黃疸,這個時候就需要多留心,及時區分生理性黃疸與病理性黃疸對寶寶治療大有幫助。
生理性體重下降
新生兒出生後的最初幾天,睡眠時間長,吸吮力弱,吃奶時間和次數少,肺和皮膚蒸發大量水分,大小便排泄量也相對較多,再加上新媽媽乳汁分泌量少,所以新生兒在出生後的頭幾天,體重不但不增加,甚至下降,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俗稱“塌水膘”,新媽媽不必著急。在隨後的日子裏,新生兒體重會迅速增長。
鵝口瘡
第三周時,很多新手父母們都會在心裏暗暗舒口氣:最手忙腳亂的時間過去了。不過要提醒大家的是,假如衛生工作不夠到位,新生兒可能會患“鵝口瘡”。
鵝口瘡的症狀表現為寶寶口中出現白顏色的東西,看起來有點像奶塊,開始是一小片一小片,慢慢地融合成一大片。
一般的奶塊很容易擦掉,但是鵝口瘡則不易擦掉。有的父母會用手強製摳掉,被剝落的部位會出血,沒有多久,你會發現在原來的部位又出現了新的白片。
一般情況下,新生兒出現“鵝口瘡”時不痛、不影響吃奶,也不會出現其他症狀;但是如果鵝口瘡特別嚴重,整個口裏都被覆蓋住,這個時候新生兒可能會出現嘔吐、吞咽困難、聲音嘶啞或呼吸困難等症狀。
假月經和白帶
有些女寶寶的家長可能會發現,剛出生的寶寶就出現了陰道流血,有時還有白色分泌物自陰道口流出。這是怎麼回事呢?這是由於胎兒在母體內受到雌激素的影響,使新生兒的陰道上皮增生,陰道分泌物增多,甚至使子宮內膜增生。
當胎兒從母體內娩出後,雌激素水平下降,子宮內膜脫落,陰道就會流出少量血性分泌物和白色分泌物,一般發生在新生兒出生後3~7天,持續1周左右。
無論是假月經還是白帶,都屬於正常生理現象。家長不必驚慌失措,也不需任何治療。
鼻尖上的小丘疹
新生兒出生後,在鼻尖及兩個鼻翼上可以見到針尖大小、密密麻麻的黃白色小結節,略高於皮膚表麵,醫學上稱粟粒疹。
這主要是由於新生兒皮脂腺瀦留所引起的。幾乎每個新生兒都會發生此種現象,一般在出生後1周就會消退,這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不需任何處理。
四肢屈曲
新生兒的四肢屈曲:細心的家長都會發現自己的寶寶從一出生到滿月,總是四肢屈曲,有的家長害怕,寶寶日後會是羅圈腿,幹脆將寶寶的四肢捆綁起來。
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對的,正常新生兒的姿勢都是呈英文字母“W”和“M”狀,即雙上肢屈曲呈“W”狀,雙下肢屈曲呈“M”狀,這是健康新生兒肌張力正常的表現。隨著月齡的增長,四肢逐漸伸展。